作为中国人,关于时大彬紫砂壶的知识你应该知道更多
时大彬初信供春,喜作大壶,后作小壶,所制砂壶,具有朴雅坚致的特色,是当时的制壶大师。他制壶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而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作品朴雅坚致,后人称为“时壶”。“时壶”现存世十余把,其中五、六把来自出土文物,十分珍贵。
时大彬的创举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 大变革,是时大彬对紫砂壶艺的最 大贡献,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使紫砂技艺能够在众多技艺中独树一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周 容在《宜兴瓷壶记》记载“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 刳山土为之。供春更斫木为模 ,时悟其法, 则又弃模。 而所谓削竹如刃者, 器类增至今日,不啻数十事 ,用木重首作椎 ,椎唯练土。”
时大彬敢于突破传统,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大胆创新。时大彬了解到制瓷中的“二元配”方法后,将其移植到紫砂壶的工艺中,首创了调砂的方法。在泥料中加入粗砂,一方面可以改变泥坯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使之不易破裂,另一方面正如明代许次纾所言:“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时壶”以素面素心为主,绝无绘画装饰,很少诗文铭刻,仅少数在器盖上有贴花装饰,如锡山市出土的三足壶有如意纹盖便是。
时大彬也从生活中吸取养分,在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当时紫砂壶有两种风格,繁缛纤巧和朴实大度,时大彬坚持了朴实的风格。这种风格从现存的,或在明代纪年墓中出土的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中,可见一斑。如他的“六方壶”“如意纹三足圆壶”“扁鼎足盖圆壶”“僧帽壶”等作品,都反映出“时壶”的朴实风格。时大彬创造了一整套合理而完备的紫砂制作工艺和工具,奠定了中国紫砂名陶的地位。他是继供春后,紫砂壶艺史上知名度最 大、影响力最深的一位壶艺大家,被推崇为“千载一时”“明代良陶让一时”。
时大彬(1573——1648)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 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 越的成就。
“壶艺正宗”时大彬是继供春之后,晚明最负盛名的一代紫砂制壶名匠,他的作品朴雅坚致,蔚为大观,后人称为“时壶”。回顾晚明以降紫砂文化的历史,时大彬及其壶艺作品是紫砂研究无法绕开的话题。据晚明史料记载,时大彬的制壶技艺闻名遐迩,对自己所制茗壶的品质要求颇高,稍有瑕疵,辄俱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