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踏实的两件事:吃饱饭,有伙伴

最近的天空跟打了鸡血似的,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白云朵朵,个个似无所依的游鱼,东飘西荡,自在的让人想抱一抱,捏一捏。

明明应该很欢喜,却因为听到袁老爷子离世的消息,不敢表现出不在意,更不敢表达自己最近心情挺不错,怕挨骂。

这几年,总会莫名其妙的涌出一股人,见谁骂谁,看谁都不顺眼。其实很普通的事,很平常的话,但今天说和明天说,现在说和过去说,完全成了两种事态。

就像一些明星,前几年代言个品牌,那是值得骄傲,扬我国威的事,可要是现在,那可能就成了卖国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朋友、同事全变了模样,至少是表现形式变了,同声同气的,万众一心,众口一词,哪怕是朋友圈里,今天统一批评谁,明天统一纪念谁,反正一打开朋友圈,你会吓一跳,清醒的时候知道自己打开了朋友圈,迷迷糊糊醒来或者微醺之际,会以为到了公司开会现场,老板刚发完言,全场起立鼓掌呢。

前天读周国平的书,他讲到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当下的我,倍感孤独。

袁老的离去,确实让人难过,他为中国人吃上饱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人毕竟是要离去的,何况年过80以后,离开的人必将越来越多。

前几天听86岁老科学家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人生感悟,竟让我听得意犹未尽,上瘾过瘾得不行。老人家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留在北京,全家人,尤其是年过六十的父母这个开心,就想着陪儿子来北京生活,天天可以逛长安街,看天安门。

没想到领导找他谈话,想把他调往最艰苦的西北,怎么办?当然不想去啊,谁不知道北京是全中国最好的地方,但是作为革命青年,那必须得听组织的,服从组织安排。于是他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把父母调到北京,二是把女朋友安排到身边一起工作。领导全部答应,说这个简单。

当他一个人穿越大半个中国到了西北工作,一做就是好多年,父母依旧生活在老家,成了妻子的女朋友也工作在原地。怎么办?生气啊!找领导反映啊!

可此领导非彼领导,根本不是当初答应他要求的领导,根本不当事儿。

怎么办?他给国家领导人写信,没想到不到半个月,妻子就调到了身边,这样的幸福,来得太突然,老科学家感动得无以为报,唯有努力工作。

讲起为了节省体力,只能躺在床上思考,做方案,因为粮食不够吃,大家轮流去饭堂打饭,因为来回路上是要消耗体力的,本来就不够吃。

听到这些曾经艰辛的过去,但老人家并没有苦痛难过之意,他感恩当下的美好生活,但对过去也不抱怨纠结,但凡经历,都是过往最珍贵的回忆。

望着那些曾经青春美容的容颜,老科学家满眼的欣慰与怀念,他说照片里的同学、同事如今还活在人世的,都过得特别幸福,那些提前退场的,也曾为这个国家、民族奉献了全部热血与青春。

我喜欢这位老人家,他的真诚,他的幽默,他的看得开,让我觉得时光可亲,现世安稳,世界上依旧有可亲可信的人。

我很怕那种口是心非,满嘴谎言、天天说些高大上不接地气的神仙话的人。

曾经挨过饿的人,都特别珍惜当下,老科学家与夫人四处旅行,追忆过去,传播奋斗的过往,让身边人知道今天这一切来之不易。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大半碗白米饭,突然就起了羞愧。我是很少吃米饭的,最多吃三两勺,不到小半碗,自己盛饭还好,万一是别人帮忙打饭,那肯定是要剩下大半,今天不肯再剩,菜也少吃一点,当成对袁老的感恩与致敬。

我小的时候并没有挨过饿,但吃的也不算太好。

打小就不爱吃粗粮,哪怕我奶奶粗粮细做,把窝窝头里加了白面,和了糖,甚至将红枣嵌进去,不爱就是不爱,哪怕你做出花样来,一样是不爱。

不爱没有理由,但不爱肯定可以找到理由。

当然是因为不好吃。

但凡好吃的东西,自然有它好吃的道理——口感、味觉。

至于对身体有无好处,是能促进肠胃蠕动还是让你的健康加倍,这些与喜欢与否全无关系。

就像包办婚姻,明明是门当户对,可你就是爱不起来。偏偏那个和你眼缘的那个,谁都觉得你们俩不合适,但你就是喜欢,这些都是没有道理好讲的。打小就喜欢糯滑的米饭,越嚼越甜的白面,越是精细加工雪白雪白的面粉,我越是喜欢,一来口感好,二来实在是看得欢喜。

所有的爱与喜欢,都源于第一眼,如果色香味俱全,那肯定是最得人心。

然而童年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尤其是七八岁前,家里虽然过得比较自在,也不过是不饿肚子,想天天吃饼干,吃米饭,并不能够。

70年代,我家每人每月1斤大米3斤白面半斤油,剩下的可以吃饱的全是玉米面,大碴子,虽然奶奶变着花样做,还是米饭与馒头最受欢迎。

为了吃好一点,爷爷奶奶没事就种点地,苞米,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还有黄豆,可煮食可榨油。

但日子依旧不好过,吃不饱的人只追求吃饱,能吃饱的人肯定就想着吃好,吃得更好,无限好。

爷爷和爸爸的单位每天发一个面包,作为给工人的补给,当然他们多数舍不得吃,全部带回家来,给孩子们作为安慰与奖励。

那时的面包学苏联,有时是肉馅面包,有时是甜光头面包,就是加了鸡蛋的甜面包,除了甜丝丝的,口感有点结实,并没有特别的地方。

我喜欢肉馅面包,只挖挨着肉的地方吃,就像挖个防空洞一样,挖着挖着,就挖空了,放在一边,那空壳子就轮到奶奶与妈妈吃。

80年以后,大米开始无限量供应,身边再也没有发生谁家把粮本丢了,结果捡了粮本的人把当月的粮食领光了,那丢粮本的人就上吊、服药自杀的事件。

日子越来越好,然而童年馋大米饭的感觉,再也找不到。

感恩让我们可以自由吃大米饭的袁老,

感恩那些让我们生活在安定富强国家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感恩美好的当下!

愿我们日日是好日,时时有欢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