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
学校是供孩子们读书的地方。现在的学校走进去,太现代化了一些,没有那种浓厚的氛围,总觉得是清汤寡水,味道太淡,缺少一种安抚和慰藉。
现代化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仪器,现代化的操场,甚至现代化的老师。太透明,太通透,就是那名目繁多的花草也显得几分轻浮。给人一种不安心的感觉,让你无法静下心来。这种环境和氛围充满了诱惑,让人有一种冲动:即想出去,想去玩,想打游戏,甚至想去闯祸。
理想中学习的地方,应该有着深厚的学习环境和人文气息。厚重的教学楼,沉稳的建筑,巨大的树木,黑色的斑驳的黑板,和一盒落满粉尘的粉笔盒。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觉得心里踏实,觉得有学习的气氛,你甚至还能在空气中嗅到知识的味道。
而现在的学校没有黑板,只有充满显示现代化的一块电子显示屏,一台投影仪。只要一按键钮或动动手指,在宽大的屏上立马出现各种各样的场景。从某意义上说,这样更可以让学生进入情景,也便于扩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事物或人物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然而这正如溺爱孩子的母亲,把食物咬碎,喂给孩子吃。她掐断了孩子的联想,因为你已经把他能产生丰富联想的各个通道全部封死,直接给了他结果。也许他在自己的想像里根本不是这样,是另外一个结果。而我们以一种定向思维的方式把结果或先入为主的给了他。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地将孩子们想象翅膀斩断了。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必须有学习的氛围,让他觉得这里的每一棵草木,每一块泥土,每一座建筑,甚至一粒地上的石子都能散发出人文气息。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他才会感受到,我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我是这里的一分子。
单纯地从接受知识这个角度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容易的事,无论什么方式,或出于对社会的热爱,或出于对于金钱的追求,或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探寻,都会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但对于培养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与社会融洽,对社会有益,有知识、有品格、有自尊的人,那就必须有一个人文的环境。要熏、要烤、要磨、要蒸、 要炼。
我们想象,在高大树木之下的晨读,在暖色调灯光下静谧的图书室,在幽幽灯光下的校园小径和亭园里,你的知识、能力、感情甚至灵魂都得到洗涤和净化。那才是学校的环境啊。
老师的一笔一划优雅的动作,一张优美的粉笔板书,声情并茂的讲解,一块手工制作展示,无不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创作联想和激情。
当我们毕业,回想起我的母校,你还记得那棵古树吗?还记得那个水塘吗,还记得老师的幽默和趣事吗,还有我们躺在那里一起背诵古文的小竹园吗?没有这些,从学校走出来的孩子,充其量是一个只记住几个知识点的机器人而已。
而现代的学校硬件条件固然好,但那些直接把研磨好的食物喂给学生,把具有浓郁学习氛围的环境打造成所谓活泼、轻快的学习场所,使学校几乎失去的灵魂,没有精神。完全成了一个无烟工厂或造材机器。至于塑造灵魂、培养气质、修炼内涵则已经成为副产品和次生物,细想的确令人遗憾或恐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还要在树人上多下功夫,硬件条件固然重要,能给孩子们一个宽畅明亮的学习环境。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给灵魂上色的地方,还是要营造一定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否则,没有积淀的灵魂,没有受到思想熏陶的人,一定是一个空洞的躯壳或干巴的机器而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