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张卫平丨散文/悲情雁门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卫平:山西代州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给我一支枪》、《歌太平——萨都剌》、《永不放弃》等,长篇散文《走马雁门》、《三垂冈——一代伟人瞩目的地方》、散文集《心中的菩提树》等,影视文学作品有六十集电视连续剧《忽必烈》、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大宗师》等,电影《浴血雁门关》、《血战午城》、《保卫人祖山》、《杀山》、《特战》等。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山西优秀文艺作品奖、全国优秀剧本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山西省作家协会。


悲情雁门关

张卫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历有三晋咽喉、中原锁匙之称。如果从有文记载算起,人类认识雁门关最少也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从代县古城出发,沿着雁门关古道蜿蜒而上,撞入你眼帘的除过大块大块凝固的苍黄色外,便是那一座座孤傲而寂寞的烽火台了。象现代人手中的无绳电话一样,烽火台是古人最先进的报警工具。据史料记载,雁门关下的烽火台始建于东汉时期,除过那段和平的历史外,烽火台上的滚滚狼烟几乎从东汉一直燃烧到明清。“大漠孤烟直”,每一柱青烟的盘旋而上,带给雁门大地的莫不是一场惊慌失措的颤栗。

进入雁门关峡谷前,路过一个以石头命名的村庄。这是一块硕大的顽石,石上赫然留有一巨大的刀痕。据说这是杨六郎试刀时留下的痕迹。另一种版本的主人公是李自成。时朱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自成攻破雁门关便将直捣黄龙。李自成手举利刃卜问苍天,若大业可成,刀落石裂;若功亏一篑,则刀折两截!这是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一刀,刀重若泰山。站在这块试刀石前,我们仿佛能看到300多年前自成那凝重而肃穆的神色。事情的结局正如自成心中所愿,刀落下去,溅起的是震彻山谷的欢呼。石破天惊,崇祯皇帝只能黯然退回历史的深处了。这块石头叫试刀石,这个村庄以石为名。也叫试刀石。试刀石村名挺响亮,只是那块砸倒朱明王朝的大石头已悄然隐于岁月的荒草之中了。石头就卧于古道旁,有小鸟和鸡闲立于上。

雁门关得名于关下那座雄宏的大山。进入雁门关峡谷,遥望两壁直立的山峰,你似乎才刚刚找到顾炎武进入峡谷时的那种感觉。顾炎武进入雁门关时,雁门关的关楼上已飘起大清王朝的黄龙旗,一代英杰李自成以及由李自成亲手搭建的大顺朝就象雁门关上那飘然而逝的白云一样,成为一个过去了的存在。老先生骑着小毛驴叩关而入,心中仍然伤逝着渐行渐远的明朝背影。这是怎样一座险关啊。老先生触摸着一块块冷硬的岩石,仰望着峡谷上南飞的大雁,朗声而曰:“雁门,古勾注西陉之地,重峦叠献,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这座连大雁也难以逾越的雄关,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怎样就消除不了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秋风肃瑟,黄沙遍野,老先生的白发随着那声苍老的发问在雁门关下上下翻飞。

雁门关关楼已经出现在视线中了。“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望见这座挺立于教课书中的名关,你似乎无法一下与雄伟、险峻、与众不同,气势非凡连在一起,你甚至会怀疑这就是那座让蒙古铁蹄望而生畏的险关吗?这就是让李牧、李广、薛仁贵、杨家将等等历代名将舍生忘死浴血守卫的险隘吗?

这是一个不能简单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

说她是,她确确实实就是雁门关。

说她不是,她仅仅是雁门关庞大军事防御工程的冰山一角。

不掀起雁门关的面纱,你似乎很难理解历史上发生在雁门关周围的金戈铁马血肉横飞;不了解雁门关的全貌,你似乎也很难理解李白、李贺、范仲淹等等历代诗客梦魂牵绕的雁门情结,很难理解一首悲天怆地的《雁门太守行》会成为一曲响彻千古的固定乐府曲牌。

雁门关的总体防御工程可简单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两关,即古雁门关、明雁门关,明雁八关,即现在看到的雁门关;四口,即古广武口、明广武口、南口、太和岭口;十八隘,即雁门关两边的十八个险要隘口。其建设的起始年代可推前至公元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雁门关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北部边防。三国分晋后,雁门关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北部大门。赵武灵王执政后,除加强雁门关的防御建设外,还大胆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强盛的一员。从白草口登上古雁门关,触目荒凉关门,你想象不出2000多年前李牧守卫的是一座怎样的险关。

雁门关第二次大规模建设为两汉时期,汉武帝为北伐匈奴,曾命万人开凿雁门关。那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和决心。古雁门关上人头攒动,斧凿敲击岩石的声音彻夜不息。此后卫青、霍去病十三次出关北伐,匈奴败逃漠北,边关随安。第三次大规模的建设为唐宋时期。至唐朝时,雁门关已出现两关的记载。《唐书·地理志》载:“雁门山 有东陉关、西陉关”。唐宰相杜佑说:“东陉关甚险固,与西陉关并为勾注之险”。西陉关,即古雁门关;东陉关,即明雁门关。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出东陉关即明雁门关平定判乱,扶大唐江山于既倒。雁门关在北宋时,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雁门山成为宋辽两国的国家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关系大宋王朝存亡的咽喉要塞。守卫这一要害的杨业及其杨家将,为巩固边防,沿雁门山一线,建起十八座隘城。杨家儿郎凭借雁门关天险及其血肉之躯抵挡辽军的进攻。

雁门关至明朝时揭开了其建设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明朝建立后,其最大的外患仍是来自于北边。作为屏护中原及明都城的雁门关,是有明以来重点建设的边防要塞之一。明洪武七年,吉安侯陆享大现模修复雁门关,在加强西陉关建设的同时,重点修复东陉关。从现在留下的历史遗存看,明雁门关城周长10公里,墙高7米,砖石砌筑,洞门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石匾刻“天险”二字,门上建有雁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寺,也叫李牧祠,祀战国名将李牧。西门石匾刻“地利”二字,门上有楼,曰“六郎祠”,祀北宋名将杨六郎。门外建有关帝庙。西门外有东西向的门洞,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关城内正北高坡上建有驻军营房,南为校场。在明雁门关与古雁门之间均用石头长城相连,傍山就险,气势十分雄伟。在大规模建设关城的同时,雁门关长城也得到修复,两关四口十八隘之间均有长城相连,长城向外延伸与外长城相接。为了加强雁门关的防御纵深,明朝的军事家们又在雁门关下的代州境内建起包括代州古城在内的39座城堡。这些城堡均为砖砌,墙高10米,设有4门。至明朝中后期,由于多数堡铺坍塌,遂于各险要处又建起12座较大的城堡,即于滹沱河北岸构筑起一道新的防卫线,这就是雁门关下著名的“三十九堡十二联城”。至此雁门关防御体系建设达到了其最辉煌的阶段,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后有三十九堡十二联城防御纵深,中有蜿蜒坚固的雄宏长城,使整个雁门大地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前后、左右相互勾连的宏大军防工程。我们的祖先几乎把防御战争的想象力发挥到难以复加的地步。毫无疑问,如果雁门关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座集中了人类建筑智慧的庞大军防工程会象平遥古城一样跨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朱明王朝在雁门关上建起了最为庞大的防御阵地,这些坚固的设施曾让明王朝一片歌舞升平,但就象历史上的每一次朝代更替一样,坚固的雁门关最终未能阻挡一个腐朽王朝的覆亡命运。庞大的雁门关防御工程随着大明王朝的灰飞烟灭而逐渐颓败下来,历经清朝、民国而成为眼前这个伤痕累累的模样。雄厚的关墙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破败的城门象一个孤独的老人一样倔傲地挺 立在风雨中,单调的风铃声似乎向每一位前来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登上雁门关关楼,遥望苍茫群山,心中会漫漫涌动起一种久违了的感动。夕阳正沉向远山,冷风挟带着远古的羌笛声直面而来,耳边似隐隐听到了那一波一波滚滚而来的喊杀声……

雁门关似乎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刀与刀的碰撞,迸溅的除过火就是那生命的鲜红。雁门关不相信眼泪,雁门关遵循的是胜者为王的道理。一个王朝在雁门关前倒下,另一个王朝随后在雁门关上挺立起来。雁门关上始终刮着强硬的北风。

公元前456年,雁门关上上演了一出战国版的《鸿门宴》。赵国国君赵襄子为了夺取其姐夫代王的江山,精心策划了这起冷酷无情的屠杀。那本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雁门关上照耀着和平的阳光,心情也象阳光一样灿烂的代王应邀来到雁门关。赵襄子早已摆好了酒宴,酒杯里的假惺惺流得一地都是。一个是姐夫,一个是小舅子,代王被小舅子的甜言蜜语灌得红头胀脸,欢快而融洽的笑声将代王的卫士们一个个击倒。该是收场的时候了,赵襄子的一个眼闪,厨人们操起铜斗扑向各自的目标。脑浆迸裂,血肉横飞……没有抵抗的屠杀干净利落。代王端着酒杯倒在血泊中,听到噩耗的代王夫人磨笄自杀,一个立世上百年的王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倒在雁门关的山头上。

沿着雁门关山头往东走,在那个不起眼的山头上,还依稀能寻找到代王庙的遗痕。山坡上林草丰茂,代王夫人磨笄自杀的石头就隐没在烂漫的野花丛中。放羊的小孩无忧无虑地躺在草坡上,头顶上的山鹰盘旋着飞向远方。小孩一点也不知道,他身后的石头旁曾是一个古老王国的最后归宿。

公元前201年,雁门关上燃起了滚滚的狼烟。匈奴单于冒顿乘秋高马肥之际,率40万铁骑大举南侵。那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啊,明晃晃的弯刀遮蔽了太阳的光芒,隆隆的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心惊胆颤。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喜弃官南逃,韩王信在马邑被迫投降。匈奴铁骑越过雁门关天险直扑汉都城长安。汉朝举国震惊。汉高祖刘邦调集30万汉军东渡黄河北击匈奴。匈奴且战且退,退出雁门关与汉军形成对峙局面。这是汉朝立国之初最为重大的一次战役。敌对双方的70万大军陈列于雁门关内外。万马斯鸣,杀气冲天。

这时一个小村庄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中。汉军最高统帅汉高祖刘邦率幕僚驻扎于雁门关下一个叫古城村的村庄里。谋士们劝刘邦乘汉军气势正盛,一鼓作气,除掉匈奴这个汉王朝最大的心头之患。刘邦被谋士们的言论泡得忘乎所以,以为匈奴真的不堪一击。

汉军中一个不为人看重的谋士娄敬拦住了刘邦出发的马头。娄敬认为匈奴主力未遭重创,此时出关恐对汉军不利。正在兴头上的刘邦哪能听进娄敬的逆耳之言,一声令下,娄敬被投于古城村的死囚牢里。

正如娄敬所料,汉军一出关便中了匈奴的计谋。汉军一路追击,至大同白登山附近,突遭匈奴40万精锐铁骑的团团包围。铺天盖地的喊杀声吓得刘邦魂飞魄散,密密麻麻的匈奴骑兵将汉军围得水泄不通。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山坡上到处是死伤的汉军将士。后悔莫及的刘邦陷入上天无门入地无术的绝境。

谁也不知道此时关在古城村里的娄敬在想什么。这个一直不走运的倒霉蛋,一点也没有想到,此次雁门关遭厄竟是他一生好运的开始。汉高祖刘邦靠陈平计死里逃生后,首先想到的是关在雁门关下古城村里的娄敬。为了表示对娄敬的敬意,刘邦除封娄敬为建信候外,还赐娄敬为刘姓。更为重要的是,当刘邦因匈奴不断搔扰而再次问计于娄敬时,娄敬想出了一条只有娄敬才能想出来的绝妙好计。把刘邦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冒顿。女婿总不致于不给老岳父一点面子吧。至于将来,那就更平安无事了,外甥再坏也不致于上门追杀舅舅。

一个影响中国历史上千年的和亲政策就在娄敬诙谐的谈笑中成为永远。历史似乎就是一句玩笑话。开这句玩笑话的娄敬已成为一个遥远的过去。不过关押过娄敬的古城村还在。

古城村已看不出远古城堡的一点痕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将时光码放的齐齐整整。穿村而过的108线日渐繁华,浓妆艳抹的现代商业气息正充次到古城村的角角落落。200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已成为村头老人们嘴里的一个遥远神话,刘邦、以及算计了刘邦女儿的娄敬,都成了老人们消磨日光的一道下酒菜。

把视线再次拉到雁门关上。

公元396年8月,历史再次聚焦雁门关。

雄才大略的拓跋跬乘后燕国内大乱之机,起兵40万南下中原。雁门关上旌旗蔽日,鼓声如雷。雁门人李采亲率5万精骑为前锋,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雁门关一失,后燕北大门洞开。北魏大军乘势入关。入关后的北魏大军前后绵延20余里,刀光闪闪,杀声震天。后燕全线溃败。至晋阳两军再次展开昏天黑地的厮杀。后燕全军覆没。后燕王国遭到致命一击。摇摇欲坠的后燕大厦支撑不到一年便颓然坠地。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一个新的王朝崛起在雁门关上……

走下雁门关关楼,你随处可见破败的古碑、残缺的汉瓦。关城的城基上已长起没膝的野草。日落前的晚霞给整个雁门关涂上一层凝重的色彩。抓一把脚下的泥土,里面渗透的是一代一代戍关将士无限的忠诚和勇气。“数年风土塞门行,说着江山意暂清。求取罢兵南北去,满楼苍翠足平生”。老于边事的范仲俺似乎也厌倦了战争,那些普普通通的戍关将士又何尝不厌倦战争呢?戍关的将士们已长眠于雁门关脚下,但其忠武的英魂就象雁门关前那两根孤傲的石旗杆一样,将永远矗立在雁门关上。“落日眠衰草,寒风咽断溪。烽烟今久静,凭吊尚凄凄。”吟着这些伤感的诗句,我们的眼前会走马灯似地走过李牧、李广、李左车、牵招、薛仁贵、李克用、杨家将等叱咤一时的人物。

李牧是战国时期守卫雁门关的著名战将。司马迁老先生曾在《史记》中深情地写道:“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李牧依托雁门关天险,多次打败来犯的匈奴。有一次匈奴来犯,李牧“佯北不胜”,等匈奴大队人马进入伏击圈后,李牧大军四面出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楼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时期,李牧被调入雁门关内,攻燕抗秦,屡有战功,被封为武安君。赵王迁七年,秦使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李牧率兵拒敌,秦人不得入。后秦使反间计,一代名将被屈杀于阵前。李牧死后三月,强盛一时的赵国走完了自己最后的岁月。

李牧祠就建于雁门关天险门外,从现存的遗址看,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1副,配设石狮1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院,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过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是韦陀像,过殿两侧留过道,设东西库房。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一佛二菩萨。正殿左为方丈,右为祖师堂。在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兵洞多间。祠内挂傅山对联一副。“重台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树,莲台传经瑞口光临极乐天。”现除后院正殿外,其余建筑均已毁。断碑残基,更增添无数凄怆。

牵招是曹魏时期的雁门太守。当时的雁门是曹魏政权防御鲜卑的北部重镇。牵招一方面加强雁门关建设,巩固边防;一方面教郡民以战阵,积极备战。鲜卑一来进犯,牵招便率兵迎击,鲜卑屡被击败。牵招还抓住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弱化鲜卑力量。时鲜卑大人步度根因与轲比能矛盾激化,自率3万余户前来归附,牵招令其还击轲比能。同时牵招亲自率大军出雁门关北伐鲜卑,于大同西大败轲比能。边关遂安。牵招守卫雁门十二年,威震边塞内外,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边郡太守之一。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唐开耀元年,薛仁贵以右领军卫将军衔出任代州都督。薛仁贵骑白马、穿白甲,骁勇善战,名重长城内外。一次突厥来犯,薛仁贵率大军陈列于雁门关前。突厥问唐将是谁?周围人说是代州都督薛仁贵。突厥首领说,不是说薛仁贵死了吗?怎又复生?薛仁贵脱下头盔让突厥细看。突厥大惊。薛仁贵率兵进击,突厥大败。

此外还有李广、李克用、杨家将以及更多无名的将士,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雁门关上抒写了一曲壮烈的忠勇之歌。雁门关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自己的身姿才显得那么雄壮、伟岸。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诗歌投稿:8913480@qq.com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0)

相关推荐

  • 【艺术殿堂】千古浩然地,秦时明月汉时关

    盛唐时期的一个冬天,大诗人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起去名为"旗亭"的酒楼喝酒.那时节,酒楼除了酒肉饭食之外,还有有一些歌姬楼中献艺.才子风流,吃饭也追求个风雅:灵机一动,就让几个歌姬 ...

  • 山西五日(四)

    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应县木塔.到应县下车,就看到一个大土堆,那是应县古城墙遗址.应县西汉时置县,古城墙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 ...

  • 一关分南北 千年话雁门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在山西的代县.繁峙县以北,横亘着一座西南-东北向的恒山山脉,绵延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太原盆地.忻定盆地与大同盆地隔开,雁门关就是这道屏障上的关隘. 司马迁在< ...

  • 【山西】李鹏丨散文/柿子情未了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柿子情未了 李鹏   仰起头,看到灯笼般火红的柿子,不仅仅想到了甘甜更知成熟前的苦涩和腐败 ...

  • 【山西】王振川丨散文/闲情四种

    [作家新干线]祝大家中秋愉快,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王振川:1968年生于山西万荣,运城市广播电视台绩效考评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吏事 ...

  • 《一生一世,江南老》作者:墨宝非宝丨前世悲情,今世圆满,伪兄妹的爱情故事

    文案: 他们相识于家族祭祖,论辈分她叫他哥哥.那年她十几岁,初到江南,看到的是雨下的灰墙古树,这墙下.树旁没半个影子,四处空空.她总觉少了什么,很失望. 她不知,这江南年复一年等着北来的大雁,他也在日 ...

  • 山西方言丨谈个情说个爱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由于我国地势横跨南北,疆域广阔,所以造成了我们东西南北各个地方生活习俗和语言方式的差异. 不过要谈论起来,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还是东北的方言,一句&q ...

  • 【山西】康永兰丨散文/秋梦依依书香情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康永兰:山西古交人,文学爱好者,曾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爱山,爱水,爱世界.爱天,爱地,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喜欢用浅浅的笔墨,涂抹岁月恒久的真诚. 秋梦依依书香情 康永兰 从小酷爱 ...

  • 赫崇明||【散文】 悲情五国城

            悲情五国城                  作者/赫崇明 五国城是辽代五国部之首--越里吉国的治所,是五国会盟的头城,亦称五国头城.这座周长只有2600米的塞北边陲小城堡,由于800 ...

  • 《明月几时有》 丨 用浪漫温情讲述悲情历史

    由许鞍华导演执导的枪战动作剧情片<明月几时有>,听片名颇有几分闹中取静的意味.英文译名或许更为直白一些:Our Time Will Come. 我们的时代终将到来.也是坚定不移,反而越发觉 ...

  • 【山西】王钦丨散文/赞《作家新干线》赋

    作者简介 王钦,笔名乾元.闲云野鹤,山西运城人,太原市作协会员,万柏林区作协副主席.曾主编万柏林区地名录--<山之右·河之西>一书,编辑万柏林团区委主编的纪念"五四"运 ...

  • 【山西】史光荣丨散文/苦涩的年味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汤都亳城,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喜好文学,屡有习作在<作家在线>.<作家新干线>等网络平台发表. 苦涩的年味 文|| 史光荣 时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