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氢氧化钙开放后,出现脸肿该如何处理——关卿老师问答集No.11

第十一期了,牛年新年后的第一次分享,首先祝大家牛年大吉大利。

今年的分享还会继续,希望朋友们多提问题。

因为我是一位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关于临床问题,我的答案更多是在分享个人经验。我想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开始了。
问题1:

根测仪测不出来长度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办?有时候有些根管测长会很不稳定.一会显示超出根尖.一会又没有,气枪吹过也还是一样情况。

回答:一般情况下,是有残髓导致渗出过多,无法准确获得数值,建议确实拔髓彻底,吸干根管,做好隔湿,再去测量。

问题2:

关老师,这是我昨天接诊的一个患者全景片。左下后牙疼痛两天,昨晚疼痛加重,遂来就诊。36牙一年前在外院做过处理。36远中面大面积缺损,大量食物残渣。叩(++),探(-),松动(-)。处置:局麻下探及3根管,近颊,近舌,远中根;疏通根管,机扩至04锥度25#,但近舌不通。根管内置氢氧化钙开放,打算今天暂封。结果大清早给我打电话脸肿了,比没处理前还更严重了。

回答:临床上,在外院处理过,没有根充,髓腔暴露时间长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小心,因为这种牙齿感染比较严重,属于严重感染根管(根管感染分级标准参照下表),根管内感染较重,根尖区很可能有脓,但是片子上没有明显的低密度影像,针对这种牙,我的个人经验是,初诊时,首要目的是建立引流,疏通根管,预备到工作长度,不要反复提拉,激惹根尖区,如果渗出较多,可以开放1-3天,同时要做好术后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口服或者输液。将术后疼痛肿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复诊时,再进一步加强化学预备,做好感染的控制。

图片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8年12月第36卷第6期

题目《根管预备感染控制之惑与解惑之道 》  作者:高原 张雨 周学东 黄定明

问题3:

关老师,我想问一下,时常有一些患者多年前做根管治疗,然后当时没有做冠,然后基本大量树脂补起来的,然后来就诊准备做冠,我准备打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都找不到根管口。想问问关老师这种怎么解决呢?

回答:首先,大量树脂要彻底去干净,充填时间久了,树脂补料和侧壁及髓底颜色比较接近,要根据髓腔解剖,细心找。如果有显微镜和超声,那就更直观一些。

问题4:

关老师看一下这个病例,远中根管壁很薄弱了,有0.5mm左右的侧穿点,用bp做了修补,后期这个冠方修复怎么做会比较合适?

回答:考虑做全覆盖的嵌体冠修复,主要看剩余牙体组织在龈上的有多少,别打桩了,另外还要及时告知患者预后的情况,当然要注意语气和措辞。

问题5: 关老师,我使用的头戴放大镜,3.5倍,有什么训练方法吗?有时找不到手。

当我写出下列篇章、更确切地说是其中的大部分篇章的时候,我是独自生活在马萨诸塞州 康科德镇瓦尔登湖旁森林中一所我自己盖的小屋里,周围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完全依 靠双手的劳动养活自己。

回答:这3.5的可能倍数还比较大,建议你呢,先可以练习一下啊,比如说洁牙这种最基本的治疗,然后就从这个先熟悉吧,可能刚开始不太适应,容易头晕。

刚开始我用,就从2.5倍开始,我觉得还可以,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其实放大镜的话跟显微镜原理不一样。它是两种成像系统。放大镜的话,可能跟我们基本上操作一样,它主要是一个放大,他基本跟我们平常裸眼操作差不多,但是就是不要移动太快,因为你度数大了,移动过快就比较容易出现头晕这种情况。

问题6

关老师,遮挡MB2的整个白色部分你是用超声去除的吗?

回答:其实这个MB2我是先用10号K锉探查出来的,因为探查出来很确定是有MB2,然后拿超声工作头进一步去除阻挡根管口的继发性牙本质,进而进行根管预备,这是用镍钛锉预备后的效果。

问题7

封药氢氧化钙从一个根管打药,其他根冒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根管之间有峡部和交通支,会有这种情况,虽然是个下颌6,也不能排除C形根管的可能性,建议拍个CT确定一下。

问题8:

关老师你看看这是什么,打开洞型里面空了?

回答:我觉得这应该是龋坏,有可能至牙本质中层或者深层,建议把着色部分继续磨除干净。

问题9:

老师,又有问题需要请教您了,左下6,重度磨耗导致的牙髓炎,近颊根管因为使用了SX,导致出现台阶,10号K锉下不去了。

回答:由于在使用镍钛锉之前,没有用小号K锉疏通预备充分,直接使用SX会导致预备根管的偏移,所以下次一定要注意,K锉的疏通,这点很重要。

问题10:

遇到怀孕5月的患者,牙髓炎,直接开髓,还是可打麻药?

回答:术前仔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没有系统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相关病史),还有药物过敏史。如果都能排除,可以考虑局麻下开髓引流,预备后封药。尽量不要打阻滞麻醉。患者后期可能无法及时复诊,封药可以考虑玻璃离子暂封。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的答案基本都来自我个人的临床经验,若和某些观点相悖,可能源于我们经历的病例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