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友好的丰碑——那烂陀玄奘纪念堂

玄奘是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西游记》中西天大雷音寺的历史原型——印度那烂陀寺(Nalanda Mahavihara)遗址的不远处,矗立着雄伟的玄奘纪念堂,是见证中印两国跨越千年友好的丰碑。

玄奘纪念堂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那烂陀(Nalanda, Bihar),始建于1960年,由中国和印度政府合作于2007年建成。纪念堂占地4.5公顷,内部有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大殿一座,坐西朝东,由印度著名设计师曼辛·拉纳(Mansinh M. Rana 1921-2012)和中国两名建筑设计专家共同设计。

纪念堂院内矗立着一尊玄奘法师的青铜塑像,高3.5米,重2.5吨,是中国政府于2006年“中印文化年”中赠送给印度的国礼。

纪念堂正面右侧矗立着一块重达十吨、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的“玄奘纪念碑”,这是由中国政府赠给玄奘纪念堂的重要的礼物之一,在玄奘西行取经的出发地——西安加工完成。有趣的是,2006年11月26日立碑时,按照中国的传统,需要在碑的基座下面埋藏一些镇碑之物,安装纪念碑的中国工程师翻遍了随身的行李箱,找到了孙悟空的京剧脸谱和几枚硬币,便将其埋在碑身下。就这样,《西游记》神话世界中的孙悟空在现实中也守护着西天大雷音寺中的师父。

玄奘纪念堂的诞生大有来头。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互访,共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辟两国友好关系新局面。佛教界亦为之欢喜振奋。当时,那烂陀学院院长迦叶波首倡共建玄奘纪念堂,以缅怀先驱,中国佛教界代表赵朴初居士访印积极回应。此举获两国政府大力支持,周总理也曾多次关心此事。1957年,中方在那烂陀向印度政府赠送一份玄奘顶骨舍利、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译著、一部《碛沙藏》,一份玄奘纪念堂设计草图和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作修建之资。2005年,温家宝总理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会晤,发表联合声明,修缮玄奘纪念堂被列入两国文化交流项目。同年11月,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访印,与印度玄奘纪念堂修膳委员会商谈修缮之事。作壁画、立展柜,展示大师生平;塑铜像,树碑铭,建钟亭,唱响和平之声。受大师风范感召,国内多方响应,中国西安大慈恩寺、成都文殊院、大慈寺、洛阳白马寺、赵州柏林寺等共同出资,助力玄奘纪念堂修缮。

(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共同促成玄奘纪念堂项目)

玄奘纪念堂正堂的抱柱楹联最好诠释了玄奘的伟大:西天取经,三界垂范,誉为法门领袖。东土弘佛,千秋载德,尊称民族脊梁!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纪念堂牌匾和西安大慈恩寺提供的抱柱楹联)

【本文来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有部分删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