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历史沿革与发展

1939年,北平《实报》刊登了王芗斋先生《以武会友》一文.在武术界引起震动。尽管文中语言平和,然而挑战之意却十分鲜明。与此同时,他定时定点接待来宾.切蹉武技。各派名家虽登门踊跃,可除去个别一、二位提出推手听劲之外,大多为拜师求学者,并无一人真正应战。
    芗老本意在于同武林各界交流技艺,研讨拳学,以促进中华武术的发展.惜并未完全达到目的。但此举却使王芗斋名声大噪,威振全国。
    在此期间,友人为芗老所授之拳赠名“大成”,称芗老为“大成拳宗师”。1944年,芗老又发表了《大成拳论》,阐述了大成拳的原理、原则及训练方法。至此,一个崭新的拳种诞生于中华武林。
    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大成拳也不例外。

大成拳源于形意拳。
    形意拳究竟为何人所创,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其一、认为是南北朝高憎达摩创瓿;
    其二、认为是北宋张三丰创立;
    其三、认为是南宋名将岳飞创立;
    其四、认为是明代武士姬际可创立。
    一般认为,前三种说法在史籍中并无可靠记载,属捕风捉影,虚无飘渺之论.不足为信。而第四种说法则有案可查,较切合实际。
    姬际可,字龙峰,山西蒲州人。他自幼习武,技勇绝伦.尤善枪法,号称”神枪”。为适应徒手搏击之需.姬际可研究揣摩飞禽走兽扑杀争斗之技,创编徒手拳法,当时称为“心意六合拳”。姬际可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戴传李飞羽。
    李飞羽,字洛能,亦称能然、老能.河北深县窦王庄人氏。自幼习武,学无所成。37岁始拜于戴氏门下学艺,苦练十载,臻于大成之境.世称“神拳李”。后李洛能将所练之拳改称“形意”,并广授门徒,传播形意拳法。其门人极多,如车毅斋、宋世荣、李太和、刘奇兰、郭云深等皆出自李氏门下。
    郭云深,名峪生,字云深,河北深县马庄人。清同治初年拜李洛能为师,学练形意拳术,十二年如一日,刻苦研习,得拳学真谛。尤善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郭氏不仅能武,亦熟读兵书战策,著有《解说形意拳经》一书,阐发拳道精微。是图南先生于《国术概论》一书中,盛赞郭云深在“形意拳体用规矩”、“明、暗、化三劲”及“刀剑枪棍等器械”诸方面,“无不登峰造极”,足见其拳学境界之高。郭氏所传弟子之中,出类拔萃者不过钱砚堂、刘勇奇、李殿英、许占鳌、王芗斋数人而已。其中王芗斋先生堪称一代武林巨擘。
    王芗斋先生生于l885年,河北深县魏家村人。自幼体弱.患喘病.家人恐其不寿.送他去郭云深处习拳.以强身健体。郭云深因新近丧于.又见芗斋敦厚朴实,聪慧过人,所以爱如己出,让芗斋住到自己家中。据说,一天夜里,郭师起身外出,芗斋怕师父受凉,忙取农追随而去.却发现师父独自一人在一僻静之处练功,其功法与平日所授不同。郭老见芗斋小小年纪便知体贴人,非常感动.遂以秘技相授。萝斋敏而好学,勤奋用功,加之恩师精心指点,小小年纪便已深怀绝技。郭师所传秘技即武林中的秘门功夫——站桩。郭云豫教授其他学生,皆属常规拳套.独将真功传与芗斋,绝非偶然。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其一、萝老自幼为人质朴.心地淳正;其二、尊师重道.肯下苦功,追求学业.非常执着;其三、悟性极高。故芗老深受郭师信赖,并有“非其几不可鞭”之慨叹。此三点不仅使王芗斋得列郭氏墙,也为他后来成为武林巨子奠定了基础。
    郭云深去世之后,芗老为在拳学方面有更大发展,在此后很长段时阃内,多次外出.游历大江南北.访师寻友,切磋武技。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遇到佛门武术高手行林(一称恒林)掸师及其师本空上人.在探讨拳理之时,行林禅师讲解丁筋骨肌肉伸缩松紧之诀要以及发力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的原则,使芗老受益匪浅。此后不久.义遇到被称为“江南第一妙手”的解铁夫先生。与解先生较技,萝老数次败北.深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蒙谢氏指教,芗老功夫大进,对拳理的认识也有所突破.姐解氏“器械是手臂的延长”,说被芗老接受并发展,成为后来大成门特舆拳论之一。其他所遇有鹤拳名手方士桩、心意巨匠黄慕樵、太极名家杨少候、八卦高手刘风春等等。萝老出游行程达万余里.'方谈较技者不下千人。其中解铁夫、方士桩皆为国内武林界顶尖人物,而黄、杨、刘等人也决非等闲之辈。然而除数位af与精良互见者外,余者尽皆败在芗老手下。
    芗老是一位武术实践家,与他人切磋技艺掏成了他拳术生涯的重要内容。除上述外.登芗老之门要求较技者亦不在少数.如山东著名武帅周子岩曾三次到北京与芗老较技,三战三败;北京拳坛高手洪连顺亦二试皆北.二人后来都成为芗老弟子:意大利的欧洲中量级拳王杰姆士来华旅游,登门造访,被芗斋轻轻一挂,当即仆倒;日本柔道、剑道名人泽井健一被芗老以指触胸,顿感心脏受震,备感恐惧,后亦成为芗老弟子。其他如世界轻量级拳王匈牙利人英格、日本高手渡边、日野、八田、字作美等外籍拳师都曾在试艺中败给芗老。
    芗老身材不高.形貌清癯且患有喘疾,不知者决难想象他会身怀绝技。而那些体格魁伟.肌肉发达,两臂有千斤之力的中外武士在他面前却往往显得不堪一击.其因何在?其一,因为芗老武功精绝;其二,因为中华武术神妙无比。幼年时.芗老初入武门,不过为祛病健身。少年时,曾经历八国联军人侵,赤县神州惨遭蹂躏.不禁义愤填膺,从此精神意识进入了新的境界,立志继承传统拳学,发扬而光大之,为振兴民族精神而尽心竭力。
    二十年代,芗老在上海开门授徒,将所学站桩秘技公之于众,表现出博大胸怀与传播武术精华的恳切心情。在教学中,因见学生有重形轻意的倾向,于是将所传形意拳改称意拳,并著《意拳正轨》一书,从理论上阐发了意拳的练用要点。此后十余年间,芗老不断研究探索,参考诸如少林、太极、八卦及儒释道医等拳术气功的理论与实践,去伪存真:融汇贯通.终于“另成一种特殊拳学”,即大成拳。
    四十年代初,是大成拳的辉煌时期。芗老在答记者问对,批评了各派武术的种种弊端,指出“我国拳术,杂乱无章”,“遗弃精髓,仅守糟粕”.而“东洋之拳道,西欧之拳击,虽有独到之处,但亦非整体之力”。同时公开设擂。向武林发出挑战,希望能在与各界的交流中寻觅贤达之士,共同担起光大中华武术的重任。大成拳从此驰名武林。在二十年代以后的数十年间,芗老广收门徒.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杰出者竞有数十位之多.如周子岩、赵道新、尤彭熙、韩星樵、韩星垣、卜恩富、高振东、张长信、姚宗勋、李永宗、杨德茂、王斌奎、泽井健一、王选杰等人,皆为芗老之高徒.为大成拳的发展,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像赵道新先生将大成拳与八卦掌结台,创立“心会掌”;泽井健一创立“太气拳”;姚宗勋先生创办”意拳研究会”。更值得称誉的应该说是王选杰先生,“文革”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他率先举旗,宣传介绍大成拳法,在全国重要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倡导实战拳术,使大成拳迅速发展起来。
    作为一个年轻的拳种.大成拳能够在众多武术门派中脱颖而出,受到习武者的青睐,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首先,它有新颖独到、极具科学性的拳学理论作指导,举要者:一、认为所谓拳,并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而是“拳拳服膺”谓之拳(拳拳服庸乃牢握不舍、切记在心之意)。指出拳,应该是一种与生活高度结合、时刻不忘的特殊运动方式。这一理论突破了数百年来传统理论的认识界限,赋予“拳术”这一概念以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为习练者指明了一条最为便捷、可以用最快速度提高拳术水平的途径。二、认为拳术的第一目标是养生,而技击乃“拳道微末技”.养生与技击之间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大成拳认为,要想实现一个修炼目标,须到与之相对立的那一面去寻找方法。比如,要想学会发力时的骤然一紧,需要在放松中磨炼;要想加快运动速度,需要从慢动中磨炼;要想增长技击能力,须立足于养生水平的提高。这样取得的才是真正的.纯粹的、高人一筹的成果。由养生修炼中求得的技击能力是最高级的技击能力。这一理论早已为练者指明了所应选择的定位点,可惜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三、认为技击的最高境界是恢复本能。人类的祖先与凶禽猛兽生活在一起,和动物一样有极强的自卫搏击本能,否则便无法生存,只是因为后者生话环境改变,这种本能才逐渐弱化。但是,如果把一位当代人放回到原始森林中去,让他和野生动物生话在一起,只要他能够生存下去,他的自卫搏击本能便可以恢复。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搏击本能可以恢复。
    大成拳为练者创造了恢复本能的条件——“七妙法门”功法实践。芗老在(大成拳论)中说:“余深信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方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之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强,而本能之力亦随之而渐长,以实现一触即发之功能。”但是,并非所有经过“七妙法门”修炼的人都可以达到恢复本能的高级技击境界,因为这还需要有恢复本能的意识,超出一般人的悟性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其次.它有一整套独具一格,极富实用价值的功法: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即上面所说的“七妙法门”。这套功法的独特之处是除了刻板成法,没有套路,没有固定程式.每一功法都以一个姿势持续锻炼或一个动作重复锻炼作为基本锻炼方式,这一锻炼方式有利于练者快速集聚能量,快速掌握所练的各种技击手段。其中站桩为大成拳核心功法,体质的改善及所有功力、速度、反应、抗击打能力主要是通过站桩获得;试力与试声为大成拳独有功法,对于开掘与充实体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打真拼的实作训练为练者进入实战领域铺平了道路,经过实作训练却不会实战的人是没有的。另外,大成拳功法修炼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程序——意念配备。意念具有强大的力量(尽管这一点尚无法解释清楚,却早已为实践所证实),它与功法结合.变为超强催化剂.使功法的作用被最大限度地开掘出来。
    大成拳独特的拳学理论和功法实践创造了它自身辉煌的历史,也为后世学子成才铺筑了一条坦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