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性学习
随着时代和社会前进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品德为核心,以 “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是新时代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教学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下面作个介绍。
一、思想品德教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指通过一定案例情境,设疑、引趣、启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上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学会把案例与书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做到看案例学理论、说理论举案例,以达到课本知识内化成学生的心得并形成能力的活动教学过程。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1、案例的选择。要求案例紧扣所要学的知识点:要有现实的生活气息,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法律常识课中的《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为例:中学生张某看完电影《少林寺》回来,见到街边立有一邮筒,想起影片的打斗情节,决定练练少林拳,便上前对邮筒拳打脚踢,将其打坏。问:张某踢打邮筒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注意“圈、点、勾、划”,标出本课知识更新要点,找出有关法律条文(有4条)列出案例用到的知识要点(对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有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初步把法律知识与案例材料联系起来,尝试探因究果,最后进行判断。学生可按“法律知识----联系----案例材料”线路进行思考。
3、合作探究。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获得一些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入小组和班级的合作探究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共同进步。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教师对各组发言给予恰当点评,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知识的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既能对知识有面的把握,也能在点上有突破。(教师总结如下)
探因:合法行为 →不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律知识)
究果:违法
探因:张某对邮筒拳打脚踢(案例材料)
4、课后探究。这是在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课堂探究的延伸。主要是联系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热点,对一些问题作出较深层次的调查分析研究,比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崇尚科学与反对迷信、西部开发等,然后以小论文或建议书出现。学生的调查方式是主动应用多种教学资源,有到图书馆查阅,有上网查询的,有收听新闻广播,有到社会中采访的等等。课后探究目的使学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完社会发展常识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西部地区的特点,写了《西部开发与中学生》为题的小论文,阐述中学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西部大开发出谋献策并担负起历史重任。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课后的探究,既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近年来考试中占分量很重的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又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面。
三、探究性学习的好处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必须是开放的,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
2、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以来,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很快,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由过去的启而不发、不敢说、不爱说、不会说到现在的大胆发言、言之有理、语言准确、思路清晰,确实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也学会了相互取长补短。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