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缺少“父爱”的女生,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都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造成的。
大家好,我是Juno,父亲节快到了,今天想跟你们聊聊,从小缺少“父爱”的女生,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以及我们如何去疗愈。
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父亲,都是缺席的。
父亲的缺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空间上的缺席,经常在外面出差,或者工作特别忙,很少待在家里,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缺席,他们虽然在家,但是却没有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父亲带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在附近玩,然后他就坐在那里玩手机,孩子捡到好看的石头,或者发现有趣的昆虫,想拉着父亲过来看的时候,父亲通常摆摆手,让他们自个儿玩,孩子在父亲那里得不到及时的回应和互动,所以这样的父亲虽然人在那儿,但依然是“缺席”的。
父亲的缺席对于女孩儿来说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女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无法获得父亲的支持和陪伴,那么她长大后就会出现自我价值感不足,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觉得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这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女孩儿会出现过度的独立,对男性的防御性很高,不懂得适当地依赖男性,也不知道如何向异性求助。
因为她们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父亲陪伴、关怀、支持引导的经验,所以潜意识里面会觉得男性是靠不住的,也是不需要的。
另一种情况是,女孩儿会无意识地在关系中“找爸爸”,在关系中退行成“小女孩”,希望获得对方无条件的包容和宠爱。
我有个朋友,在恋爱中特别爱“作”,跟男朋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次吵架都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后来她跟我坦白说,自己其实有点儿享受这种“虐恋”的模式,就是每当她吵架深夜夺门而出的时候,心里都期待着对方能够冒着寒风骤雨来找她,为她担心,为她焦急。
她就是通过这种死命作的方式,来反复验证对方对自己的爱,希望对方像父亲那样可以无条件地去爱她、包容她,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所以缺少父爱的女性,内心里面是有非常大的对爱的匮乏和不安全感的。
如果习惯性地向外求、向外索取,不自觉地想要找到一个“爸爸”来无条件地爱自己,最终她们都会失望而归。
这部分的缺失就像是一个黑洞,好像永远填不满。
当你带着这种匮乏感去找男人的时候,遇到的多半也不是良缘。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电影里面的松子就是这样,小时候得不到父亲的关爱,长大以后四处找父爱,结果不断被渣男吸血,最后还被渣男抛弃。
电影里面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刻,“就算是挨打,也比一个人孤独要好。”
松子最大的悲剧就是来源于她无法在孤独中去疗愈、去自我修复。
所以如果你小的时候缺少父爱,要做的不是找一个无条件爱你的爸爸,因为你是找不到的,而是要向内求,去看到那个缺爱的小女孩儿,去学会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去关怀她,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爱自己。
当你不断自我完善,内心变得充盈,能够自给自足不再到处索取,觉得内心那口枯井突然涌出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的时候,你才有机会进入一段真正滋养的关系,去感受爱,去给予爱,拥有被爱和爱人的能力。
你呢?和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又是如何去疗愈的?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