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一种灵性的表现——评长篇小说《东州土菜》
作家小央是我的好朋友。我们都是从湘阴县走出来的文化人,大学毕业后都长期在省直机关工作。他还是我在汨罗江农场一所中学的校友。他的长篇小说《东州土菜》已经杀青多年,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我在该书出版前就读过电子版,感受很深,很是喜欢,于是写了一篇评论。出版社将这篇评论作为前言刊印在书里,这是我莫大的光荣。我很乐意和著名作家浮石一起,热诚推荐这本好书。
文学是一种灵性的表现
张效雄
最近一些年里,写职场生活的书不少,尤其是写机关生活的作品很多,上到省委大院,下到乡镇八所,作家们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都很畅销。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文学来源于沸腾的生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因此表现出来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一口气读完小央的新作《东州土菜》,觉得上面所说的精彩的书,一本难得的好书,觉得应该写几句话。
写实,升华文学品格。《东州土菜》以主人公挂职为脉络,风云变幻的两年经历。全书记事叙事,都是主人公挂职生涯中面对的现实环境,处理的现实问题,所思所为的实在反映。人物是生动的,在现实生活中大有鲜活版本。书中事例是真切的,非凭空捏造或想象。对小说中虚拟而现实中真实的东州、荣阳,我甚了解,读来亲切。从体裁、手法、内容亦或作者本意来看,应是写实的仿真小说。作者动笔之前,列了一个人物单谱,标示人物关系和出场逻辑,但写作过程中却从未翻阅,其人其事均在其心中,可体会作者的思维是严谨的,态度也是严谨的。作者科班中文专业,《东州土菜》有文学成份,却没有全走文学路线,写实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批判,并非批判主义。《东州土菜》对体制内的现象有刺骨的揭露与诙谐的批判,其实很多内容在现实中均有影子,在多年前早现端倪。从领导专车的普遍特权到如今的公车改革,从出国考察的监管宽乏到如今的“三公”严控,从招商引资的各色花样手法到计划生育考核的基层迎检百态,从机构改革的撤并分合到信访维稳的拦追堵截,从段子文化的肆行其道到土产特产的送礼演绎,尤其是基层民主建设日益普涨的呼声与日益突显的选举话题,乃至矿山整治、征地拆迁、吃喝应酬,无不刻印了官场、民间、社会现实众生相。回头对比曾经和现在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些话题印证了这些年体制内诸多变迁,这些问题也日渐成为当今治理的重点。幸好,作者还是把握了一定的度,没有上升为批判主义。塑造的戴天勤这个主人公既无教化之嫌,人物性格、形象算是立体本真,作者的表达思想也还客观辩证,其人其文持现实批判立场,但绝对是提倡正能量之作。
土菜,美味源于创新。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五十四个篇章,前后连贯,相对独立。从字数来看,近二十万字,不算很长的长篇。一口气读完觉得快意,读来不心累。在高节奏生活的当下,对于每天朝九晚五上班的作者而言,对于重点是体制内的读者而言,不可能每天饭后在电视机前看韩剧似地吊着。依我感觉,某种小说不宜过长,除非专业写者,除非宏篇巨制,作者及“土菜”其人其文均不在此列。倒象是有点嚼头的快餐作品,可贵的是,没有刻意安排结构,却能看出谋篇布局的用意,结构情节的意境连贯,也可以看到作者用心之至。写职场琐事,难免落入俗套,男女话题成份在《东州土菜》里不鲜见,算是另一道口味土菜。想想如今也是无性不成文啊,故事里带有故事。作者足料运用了当今现实生活中流行的一个好载体——段子,这或是其人其文的一大特色与亮点。这些段子来自民间,大多有调侃搞笑的意味,甚至有讥讽的成分,多是批判的眼光。作者运用这些段子,不是全数照搬,而是刻意选择,则其精华,恰到好处,细细品来,土菜不土,绝不要淡口食之。
情感,文字浸透性情。听作者说,出此书纯属心灵慰籍,不求产生轰动效应,惧怕别有用心的炒作。从成书到出版过程,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当了八年副处长的作者,在基层挂职锻炼期间便成型了这篇小说,但回来后又让成型的小说躺了七年。其时已陆续出现了《挂职干部》《中县》等佳作,写的也是基层那些事、职场那些事,《东州土菜》与其内容及主题大致趋同,许是作者犹豫不决迟迟未发的原因之一吧。从内容上看,小说揭露阴暗面与树立正能量交叉叠幻,但毕竟考虑到自己身在体制内,还是在岗上班族,故不无顾及顾虑,还一再申明“写者与读者不要对号入座”。书中文字不煽情,但含情,故有春秋笔法,倾情于笔下人物。其勇气不嘉,可以理解,其情趣所至,很是感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理智的生活人,但不会做体制内的性情中人,这是我对其人其文的感觉之四。
可喜可贵的是,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细节,以身边人物为原型,以基层为舞台,以示腐为镜子,以反腐为动能,写出了时代与历史的变革。这许是仍在体制内的作者在内心抓狂后的挣扎与期望。对比曾经和现在的政治生态,已然发生巨变。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正因为我们有些缺点不能改,所以才需要完善制度。正因为人性某些阴暗经常出没,所以才需要加强党性升华人性。
我从来就不按照传统的文学理论写作,也不以传统理论去品评文学。文学是一种灵性的表现。文学的源头在于生活的积累。作家的写作,是对自身经历,对耳闻目睹的事实的摹写和提炼,常常是信笔而来的,并不一定非要表现什么伟大的主题,不一定要传导一个伟大的思想。一千个人看哈姆莱特,不可能千人一面。一万人品尝土菜,酸甜苦辣,众口不一。我的评论,也就是一家之言罢了。
(作者为记者出身的作家,高级编辑。著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出版社201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