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养生法---《孙真人摄养论》
今天介绍《道藏》中一篇养生的文章,是药王孙思邈写的保养内脏而得长寿的方法,此文是药王一生的养生精华,就一年十二月时令变化所致之五脏强弱差异,采用相应摄养方法,以补益脏腑,防止损伤,从而可以保持健康长寿。是保养脏腑器官的真经。
有一种常识我们都知道,女人的脸,保养与不保养,真的相差很多。一个60岁田地劳作老太太的皮肤,与一个60岁女影星的皮肤,相差可能有20岁甚至更多,而且是余生通过任何保养手段都无法达到同样水平的。表面上的皮肤如此,内脏器官的保养也是一样。只是那些关乎生命安全的内脏器官在体内,我们看不到它们的损伤。但内脏的保养远比皮肤对长寿更重要的多。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安静清新的村子里,缺医少药,饮食粗淡,倒有不少长寿老人。为什么?他们的内脏保养的好。
越早注重内脏器官的保养,越容易长命。有些人认为等到了60岁、80岁再开始养生,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这样想法是有问题的。中医认为,养生是摄养生命,是伴随人们一生的事情。跟女人的脸一样,年纪轻轻就开始了。如果我们注重内脏保养象女人对待脸蛋一样,医院减少一半,也不会象现在这么拥挤。
在唐朝,孙思邈真人活到142岁,实属神仙级别。他《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是中华医学不朽的经典,这世人皆知。
提起孙思邈(妙应真人),人们都知道他是医学家,但他是道士这一点,却总是鲜为人知。他自小喜欢道家学说,精通道家典籍,深悟老庄哲学之妙,被时人称为“圣童”,即天才儿童。孙真人可能是终南山的隐士中,最有学术成就的道士了。他对中国医学的贡献,除了临床各科、医术著作之外,他还创造了世界医学界的很多个“第一”,个个都很了不起。但今天只想强调一下他是第一位提出的“医德”论的中医人。他的《大医精诚》是每一位中医必须烂熟于心的经典。不朽之作!
德,永远重于术。
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
中国人讲“道德总在学问前”,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的学问也就一文不值了。比如,明朝的宰相严嵩,他的学问是很高深的,他的文章、书法都是当时(乃至现在)的一流水平,特别是他写的“青词”,更是一绝,他甚至因为青词写的极好,备受皇帝欣赏,并通力简拔,因此他被称为“青词宰相”。我在研究道情与青词时,曾想了很多办法,想阅读他的《钤山堂集》,到处寻觅,多年竟不能得。只因为他被打成了奸臣,纵然他的诗词写得再好,书法盖世,后人也很难看得到。明朝的王世贞说:“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诚然。但事实上,直到现在,人们看问题,还是政治挂帅,至今很难买得到严嵩的书。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南平,但无论是江西还是福建,都几乎没有人知道此人学术上的了不起,更不要说把他的著作研究研究,看看能否在学术上给他一个公正的历史评价了。
最近几年,特别最近几天,各种贴靠朱熹的言辞套路,铺天盖地的,看得腻味。若是细问朱熹的学术体系是啥,识几个字的人能说出“理学”二字,但若说到何谓理学时,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个一二来;再若问理学的学脉基础,理与道的关系,能说明白些许的人,就更少了。反正只要一提朱熹,就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那么大的名气,谁都想占上光,管他研究什么的,先崇拜一番再说。这种不务实研究学问,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群体性弱智,只是功利心作祟,无知脑盲从。实在难说是历史的进步。这样盲目肤浅的崇拜朱熹,看似是朱熹的成功,但其实是他的悲哀。朱熹之后,真正努力把理学认真搞明白,并试图往前的推进,为中国形而上哲学寻求一个体系的人,近百年内,冯友兰先生一人罢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读一下冯先生的《新理学》,或《冯友兰自述》)。至于现在推崇朱熹的人,有几个是朱熹真正的粉丝,不得而知。我相信朱熹若是灵魂有知,他更会希望后人真正的理解其理学的本质含义,少一些盲从和炒作,多一些对学问的踏实研究,把理学向前推进,而不是盛名高挂而无人知其学术真意。
但朱熹和严嵩的后世待遇,也正是说明了“道德”确实总在“学问”前。而在中医界,人们更认为“医德”是在“医术”之前。
把医德教育作为医生培养的前提,这是中医的鲜明特色。而孙思邈真人,正是这一医德论的第一人。此诚致敬!
前一段时间,看到国务院出文,开始全面扶持中医文化复兴,明文要求:西医学习中医。个人以为,不必走了这个极端,再走另一个极端。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优势,特别是先进的设备,完全可以为中医所用。那么文件要求西医学习中医什么呢?学习中医的大系统思维治疗?而不再是“哪儿有问题切掉哪儿”,那自然是太好了。但一百年来,西医已被捧上了天,要西医放下“科学”的架子去学习中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就连患者也等不及。哪里有一点小毛病,根本等不及身体的自愈,切掉最省事。今天切个息肉,明天搭个桥,肚子、胸腔跟拉链似的,切切缝缝好几回。完全不把“元气”当回事。要知道,每一次开膛破肚都伤元气的。尽管中医相对安全,中草药负作用小得多,但总体讲,治疗过程相对慢,理疗顽疾更需要耐心和时间;而养生,则是一辈子的事情。急性子的人可能需要转变观念。那么国家现在明文要求西医学习中医,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或许,把孙真人的《大医精诚》一文,先给全国的医院普及一下,所有的医生,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把“医德”摆在“经济效益”前,估计国民幸福感会上一个大台阶。
因为今天是把药王作为道士来介绍,所以,此文只介绍他的一篇《孙真人摄养论》,又名《孙真人摄生论》,底本出自《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本文是孙思邈最著名的养生著作。因为原文表达简单,就不一定逐字逐句的翻译了,只是简单的注示。
《孙真人摄养论》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癥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杨子注:正月,肾气容易生病,肺气不足。要少吃咸酸而增加辛辣味的食物,补肾肺功能,也养胃气。不要受冰冻,但保暖温度不能太高,早起早睡,以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缓解。不要吃生葱,因为生葱伤人津血。(这一条,不知道爱吃大葱的山东人如何遵守。)不要吃“生蓼”,蓼(liao3)是一种植物。不要吃久放深藏的东西,容易折寿。不要吃虎豹狸肉等野生动物的肉,因为是春发季节,万物情初发,万物情相通,吃野生动物容易让人神魂不安。
正月初四那天,适合拔白发;初七,宜静念思真,斋戒可以增福;初八,宜沐浴,忌远行。这些说法到底理论依据何在,药王没有说,我估计是孙真人养生,是要讲节制饮食和并过着健康、宁静的生活,所以行走坐卧、饮食起居都要有一定的日子。不能天天肥甘厚味,要有斋戒吃素的日子,还得早睡早起,还要定期洗澡,定期拔白头发等等。很有趣儿!
蓼:liǎo,一般表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花多为淡红色或白色,结瘦果。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蓼蓝、水蓼、荭草等。
二月肾气微,肝当正王。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精。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八日,宜拔白发,九日忌食一切鱼,仙家大畏。十四日不宜远行。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
杨子注:二月肾气微弱,肝当令。宜少食酸味,增加辛味,可以补助肾补肝。
“宜静膈去痰水”,膈是横膈膜,为心肺与肠胃的分界,膈是随着呼吸而升降运动。“静膈”就是让保持心肺和肠胃处安静,防止反胃,二月食酸更容易造成呕吐。并且,二月是治疗痰疾的好季节,多食多吃有祛痰功效的食物或药物。有痰疾的人可能更需要知道:“二月以后,当多服祛痰之药。风劳之疾每起于痰,人能先令痰有疏导,则病可庶几。”(明·高濂《遵生八笺》)
仲春二月,人体内尚有寒气,故须适当运动,至微微出汗,散散冬天藏伏身子里的寒气。不宜多吃黄花菜、陈醋、菹(酸菜),否则会生痼疾。也要少吃大小蒜,因这些食物易使人气塞、胸闷,关膈不通。同时应少吃葵瓜子、鸡子等,否则会导致血气滞留不畅。更不要吃兔肉、狐肉、貉子肉等老野生动物,否则会令人神魂不安(原因同正月,春季是有情之季,不要吃野生动物)。如果实在记不住,就想想非典的教训。
初八,宜拔白发。九日,忌食一切鱼,这是仙家大畏。十日四,不宜远行出门。仲春气正,中气十足,要节制酒量,以免伤正气,保全真性。中医最讲究“扶正”,正气,是健康的关键。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癥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宜斋戒,念静思真。
杨子注:三月是肾气最弱的时候,此时,心气渐长,木气正当令。宜减食甜食,增加辛味,补精益气,慎避西风,适当的松散身体,缓解形体,性情宜安。三月是万物生发的关键季节,不要杀伐,以顺天道。不宜多吃黄花菜、陈醋、菹(酸菜),否则会发疝症,也容易起瘟疫。不要吃生葵,令人胀气,转化为积水症。不要食用动物的脾脏,脾是后天之本,脾神当王。不要食鸡子(公鸡的睾丸),此时的鸡子正在发情生育阶段,吃了令人终身昏乱。在古代,鸡子,也有鸡蛋的意思,比如张衡曾形容宇宙就象是一个鸡蛋,地球就是鸡蛋黄,他说: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东汉张衡《浑天仪注》)
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有趣。古人真的很智慧,没有现代的仪器,他们能知道那么多,实在了不起。有时候感觉,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智商和智慧,似乎没什么真正的进步。尽管读书跟喝书一样勤奋,干活如马牛一样的不知辛劳。就是机械的记忆,盲目的服从。真正愿意独立思考的人,占比例太少了。敢于坦率表达的人,就更少了。说句真话会送命似的。
但我估计孙真人这里说的鸡子,可能专指公鸡的睾丸吧。或者翻译成鸡蛋也可以。这个月不吃鸡蛋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此时的鸡蛋都要用来孵小鸡,道家认为:天之大德曰生,多多生养新生命,才能生生不息,这是符合天道的。
初三日,不吃动物的五脏及百草之心,其实就让人们在春发季节,不要杀生,不伤幼苗。真是满满的慈悲之心,以及,对大自然、万物生灵的敬畏。这其实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人类要效法自然,要尊重万物生灵。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生发季节,皇帝都不打猎。皇帝一般都是“秋猎”,就连对于死囚也只是“秋后问斩”,春天,不杀生,不伤苗。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中悲悯和文明的关键,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渗透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我们总是要提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绝不是口头上的泼妇骂架,而是沉浸在我们衣食住行中的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初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宜斋戒,念静思真。孙真人一个月中,总要安排一天清静自守,护卫好自己的心神。清静便是养生。然而: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可见,人在世间,求热闹易,求清静难哪。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发。七日宜安心静虑,斋戒,心有福庆。其日忌远行。
杨子注:四月,肝脏已弱,心脏渐渐强起来。宜增加酸味食物,减少苦味食物,这样可以补肾助肝,调胃气。不要露天而宿,避西风和北风。不要吃大蒜,伤神魂,损胆气。我自小的饮食习惯就是食肉必配大蒜,如果不吃荤,倒是无所谓。春季既然是保护动物的时节,少吃荤,少吃蒜也是有道理的。
勿食生薤(xie4)菜,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鹦雉肉,令人生瘫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发;七日宜安心静虑,斋戒,必有福庆。其日忌远行。
这里特别说一下“薤xie4”这个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叶子细长,花紫色。鳞茎可做蔬菜。.这种植物的鳞茎。也叫藠(jiào)头,如下图。
我之前不知道,都当北方的小葱食用了,用来炝锅或拌凉菜。无论是煎牛排还是炒菜时炝锅,都没有葱花的香味,但自以为是现在都是大棚养殖的,或是化肥催的,小葱没香味也正常,放进去就是一种感觉吧。所以不太留意。直到前一段时间,吃出问题来了。
那天一朋友说他携全家到泉州某道观玩,邀请同行。我想人家大老远从武夷山开车过来了,从距离上看我该尽地主之谊,于是决定马上出发。临行,发现还没吃东西。于是想把煮好的鸡蛋吃掉。来不及炒菜,于是拌了“小葱”(其实就是这个薤菜),放了香油、白醋,我估计是薤、醋和鸡蛋在一起,是相克相畏的,再加上香油,又助长了这一相反相克的功力。车子还没出停车场,就感觉腹痛难当,当时觉得是急性肠胃炎,腹绞痛。一路到泉州,真是苦不堪言。但两小时后立即恢复,活蹦乱跳的,一点事没有。印象中生葱与生鸡蛋、蜜蜂不能同食。但我这次是煮熟的鸡蛋呀,怎么这么利索的副反应,一时没想明白。就知道万万不能那样吃了。我记下这个经历,愿有缘人、有心人在生活中一定回避这种配搭食谱(白醋、薤菜、煮鸡蛋),免受苦痛。当然,想快速减肥的可以试试,但不要出门。孙真人多次提到不要生吃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我是真的相信,吃过苦才长教训。若不是看到孙真人这篇文章,查阅一些资料,我还一直以为是小葱中毒呢。看来是冤枉小葱子了。
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癥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此月五日,宜斋戒,清静。此日忌见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寿,伤神。其日忌远行。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发。
杨子注: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心脏当令的季节。宜减酸味食物,增加苦味食物,益肝补肾,固密精气,早睡早起。每发泄,不要把身体暴露于夜空,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湿邪之气。南方湿气真的重,站在雾水中,顿时就能感觉到寒邪入侵膝关节。脖子后颈等处,有时候生病,都在不经意间。孙真人这么写真是有道理的。勿食薤韭,以为症症,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等野生动物,令人神气不安。
此月五日,宜斋戒,清静。此日忌见一切生血,不要吃菜,只吃主食最好。我看到养生经中在五月初五要吃艾叶,大补阳气呢。但药王说那天不要吃菜。应该有其原因。无论如何,一个月中有一天斋戒一下,真的不是坏事。
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寿,伤神。其日忌远行。
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发。慢慢地洗个澡,悠闲地拔下零星的白发,多么逍遥的心境,试试才知道。突然想起苏东坡了,雨天,他被困在屋里,闷得无聊,就把脚伸到窗户外面淋雨,觉得是平生最快乐的事。孙真人每个月都抽出一天来浴后拔白发,也是很悠闲的心,规律的养生生活。
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此月六日,宜斋戒、沐浴,吉。其日又宜起土兴工。二十四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二十七日宜沐浴,念静思真,施阴骘事吉。
杨子注:六月肝气微弱,脾脏当令。宜减苦味增咸味,少吃肥腻浓厚的食物,补肝助肾,益筋骨。慎吹东风,六月的东风可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这一点年轻人最容易忽略了。俗话说:小伙子睡凉炕,全靠火力壮。但年老了就麻烦了,腰酸背痛的人,多是年轻时好勇逞强或无知着凉落下的毛病。
勿食葵类,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滞、堵塞。
此月六日,宜斋戒、沐浴,吉。其日又宜起土兴工,造房盖屋上梁的好日子。
二十四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二十七日宜沐浴,念静思真,施阴骘事吉。 哈哈。突然想起了《阴骘文》,不提。
七月肝、心少气,肺脏独王。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无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此月勿思恶事,仙家大忌。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绝虑,斋戒。九日谢前僭,求祈新庆。二十八日宜拔白发。二十九日忌远行。
杨子注:七月肝、心少气,肺脏当令。宜安宁情性,天气热了,饮食方面要增咸减辛,天热,再吃辛辣就容易上火。咸味可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无人气壅。勿食猪肉,七月不吃猪肉,损人神气。此月勿思恶事,仙家大忌。光想开心的事,有利于身心健康。玄门最是处处逍遥,时时神仙的。
初五日宜沐浴,初七日宜绝虑,放空脑子,啥也不想。斋戒。九日谢绝僭越之请,求祈新庆。二十八日宜拔白发。二十九日忌远行。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此月四日,勿市鞋履附足之物,仙家大忌。十八日宜斋戒,思念吉事,天人兴福之时。二十一日宜拔白发,忌远行,去而不返。又宜沐浴吉。
杨子注: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本月最不要吹热邪之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也就是现在说的热伤风,秋季腹泄等疾病。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八月不要吃猪肚子,不然到了冬天会咳嗽的痨病。勿食鸡雉肉,损伤神气。只是本月四日不要买鞋袜等脚上的东西,目前我还没查到相关原因。但就是生起了想去遵守的心思。
十八日宜斋戒,思念吉事,天人兴福之时。二十一日宜拔白发,忌远行,去而不返。这个挺吓人的,二十一日当天不要远行,去了就回不来了。哈哈。不出门,但适合沐浴,然后慢慢拔白发,吉。古人的生活,真是太有意思了。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此月九日,宜斋戒。十六日宜沐浴,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呼为罗网之日。
杨子注:九月已是中秋过了一月了,此时天地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少吃苦的,多吃咸的,如此可以补肝益肾,助脾资胃。不要冒风霜而行,不要放任自己胡吃海的无度醉饱。这句话说说是很平常的,但做到就不容易了,如果能按孙真人说的做,我们也是神仙了,活140岁不是梦。本月勿食莼菜(马蹄菜),里面有看不见的寄生虫,此时不容易消杀。勿食姜蒜,损人神气。本月注意不要吃经过秋霜的生菜及瓜类,吃了会心痛。不要吃狗肉,会折寿。
此月九日,宜斋戒。九月九登高,孙真人要斋戒。十六日宜沐浴,拔白发。九月十七日不要出远行,因为这天是罗网之日。这一天干坏事可能被逮到哦。呵呵。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此月一日,宜沐浴。四日、五日勿责罚,仙家大忌。是月十日忌远行,十三日宜拔白发,十五日宜斋戒,静念思真,必获福庆。二十日,切忌远行。
杨子注:十月心、肺器官气弱,肾气强盛。少吃辛味、苦味的食物,以温养肾脏。不要伤到筋骨,皮肤不要外露,以避寒邪入侵。十月,不要轻易针、灸,因为此时血液略涩,津液不行。不要吃生椒,容易损伤血脉。不吃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
十月一日,宜沐浴。四日、五日,不要责罚,一定会有福庆。容易发脾气的季节,收敛性情,对内养性,对外养情,如此必有福庆满堂。养生必是先养心。好的品德,就是最好的养生。
十一月肾脏正王,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此月三日,宜斋戒静念。十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不可出,宜念善天与福,去灾。十六日宜沐浴,吉。
杨子注:十一月肾脏当令,心、肺衰微。宜增加苦味,不要吃过咸的食物,补理肺胃。如果做炙疗,这个月不要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这个时候吹了冷风,邪气入侵,容易让人脸面浮肿,有腰脊病的人此时更不能吹冷风,不然会加剧疼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过夏的醋,容易引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
用一味中药名来概括十一月最需要注意的事项:防风。
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杨子注:十二月土脾当令,水气不行。少食甜食,增加苦味,这样可以补心助肺,调理肾脏。霜露寒邪最容易入侵,不要外泄津液,也不要出大汗以泄肾阳。简单说就节欲。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之类的长寿之物。
因为是十二月,要过年了,孙真人也忙了,这个月不斋戒、无远行忌日,可能是要办年货什么的,忌讳太多,就没法过年了。这个月连白头发也顾不上拔了,沐浴也算了。过年,不要吃伤了身子,就是摄生保命了。哈哈。真是适合中国的人的养生规矩。好玩儿极了。
孙真人摄养论竟
(全文完)
照例,两首道情,送给你:
某人日跟一位博导聊天,言其退休后有闲,在家回忆一生经历,可用八个字概括所有成就,我问哪八个字:
答曰: 误人子弟,误人子弟!
哈哈。笑罢提笔为其小赋:
《为师》
硕导博导满山阿,
桃李天下复几何;
此心闲处细思量,
教人多处误人多。
YZ.2021.3.21
《登高》
独在石上坐,
任由叶满身;
空中传仙乐,
动我玄门心。
登高寻声去,
天高不可闻;
云中风里淡然笑,
此乃红尘袖手人。
杨子 2021.3.26 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