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乐乐课堂视频合集_厦门传智教育()

=

资源简介

建议上新课的同学每次最多只学一节,复习的同学则重点看习题讲解的部分。

看视频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暂停一下,多思考。听得懂,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仅仅说明你理解了。而要达到掌握及灵活运用的程度,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看完了不等于学会了。

所以,看完视频中讲解的例题后,尽量只看题目,自己马上动笔重做一遍试试,看能不能复现答案。学完课程之后,应尽量于当天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巩固。

记住这句对绝大部分理科学习都适用的话:没有实践的道理不算道理,没有练习巩固的学习不叫学习。

基础不扎实的同学请戳《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看看。

=

1.必修1

第一章 集合

1.1集合的表示方法:

1.1.1集合的概念

1.1.2集合的性质及表示

1.1.3集合的描述法

1.1.4元素的互异性

1.1.5互异性-含参方程的解集

1.1.6二次型方程解集个数问题

1.1.7根据要求确定集合中的元素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2.1包含与子集

1.2.2已知包含关系求参数值

1.2.3一次不等式解集间的关系

1.2.4二次方程解集相等的条件

1.2.5二次方程解集间的包含关系

1.2.6子集的个数公式

1.2.7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1.2.8利用集合相等求值

1.2.9交集的概念

1.2.10数集和点集的交集问题

1.2.11已知交集结果求参数值

1.2.12已知交集结果求参数范围

1.2.13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交集

1.2.14并集的概念

1.2.15已知并集结果求参数值

1.2.16已知并集结果求参数范围

1.2.17集合中元素个数的计算

1.2.18补集的概念

1.3集合的运算:

1.3.1集合的混合运算

1.3.2点集运算的易错点

1.3.3用韦恩图表示集合混合运算

1.3.4由混合运算求参数值

1.3.5已知补集结果求参数值

1.3.6转换成包含关系求参数

1.3.7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第二章 函数

2.1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2.1.1函数是什么

2.1.2区间

2.1.3具体函数的定义域

2.1.4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2.1.5判断是否为同一函数

2.1.6求函数值

2.1.7求二次函数的值域

2.1.8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

2.1.9分式函数的值域

2.1.10二次比二次型函数的值域

2.2映射:

2.2.1映射的概念

2.2.2映射的个数

2.3函数的表示方法

2.3.1函数的表示方法

2.3.2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

2.3.3分段函数

2.3.4分段函数求值

2.3.5分段函数的值域(上)

2.3.6分段函数的值域(下)

2.3.7具体函数图象的平移

2.3.8抽象函数图象的平移

2.3.9函数图象关于x轴对称

2.3.10函数图象的对称

2.3.11函数图象关于x轴的翻折

2.3.12函数图象关于y轴的翻折

2.4函数的单调性:

2.4.1函数的单调性

2.4.2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

2.4.3一次、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2.4.4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2.4.5复合函数的概念

2.4.6简单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2.4.7单调性的加减性质

2.4.8对勾函数的单调性

2.4.9分式函数的单调性

2.4.10抽象函数的单调性

2.4.11单调性与不等式

2.4.12结合函数方程的函数单调性

2.5函数的奇偶性:

2.5.1奇偶性的概念

2.5.2奇偶性的运算性质

2.5.3判断复杂函数的奇偶性

2.5.4分段函数的奇偶性

2.5.5由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值

2.5.6由函数奇偶性求解析式

2.5.7判断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2.5.8根据奇偶性求参数值

2.5.9函数的周期性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

3.1指数与指数函数:

3.1.1根式

3.1.2指数的扩充

3.1.3指数的运算律

3.1.4指数函数的概念

3.1.5指数函数图象的定点问题

3.1.6指数函数图象的识别

3.1.7根据底数判断单调性

3.1.8指数函数图象的关系

3.1.9指数函数图象的变换

3.1.10利用函数图象解指数型方程

3.1.11用函数性质分析指数型方程

3.1.12用指数函数单调性解不等式

3.1.13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较数的大小

3.1.14用中间量比较指数的大小

3.1.15和a^x有关的函数值域

3.1.16换元法求指数型函数值域

3.1.17求指数型函数值域

3.1.18求a^f(x)的单调性区间

3.1.19已知奇偶性求函数参数

3.2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对数的定义

3.2.2底数与真数的取值范围

3.2.3对数的运算律(上)

3.2.4对数的运算律(下)

3.2.5对数式之间的表示

3.2.6对数的化简

3.2.7对数函数的概念

3.2.8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3.2.9对数函数图象的定点问题

3.2.10对数函数的图象和单调性

3.2.11对数函数图象关系的识别

3.2.12用单调性解对数方程和不等式

3.2.13底数大小的分类讨论

3.2.14用单调性比较对数大小

3.2.15用中间量比较对数大小

3.2.16对数类具体函数的定义域

3.2.17对数类具体函数的值域

3.2.18由定义域和值域求参数

3.2.19对数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3.2.20对数函数的图象变换

3.2.21两种特定对数函数的性质

3.2.22特定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1)

3.2.23特定对数函数的性质

3.2.24特定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2)

3.2.25根据奇偶性求参数值

3.2.26换元法解指对方程

3.2.27指对关系

3.2.28反函数存在性的判断

3.2.29反函数的求法

3.2.30巧用对称性求参数值

3.3幂函数:

3.3.1幂函数的定义

3.3.2根据图象上的点求解析式

3.3.3常见幂函数的图象

3.3.4幂函数的定义域

3.3.5幂函数的单调性

3.3.6幂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3.3.7幂函数的奇偶性

3.3.8多项式的奇偶性

3.3.9多项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3.10单调性与奇偶性结合解复合幂函数

3.3.11一般幂函数的图象

3.3.12函数凸性的特征

3.3.13二分法求指对幂方程

3.4函数综合题:

3.4.1利用图象求方程解的个数

3.4.2找函数隐含规律求值

3.4.3判断函数大致图象

3.4.4根据图象解不等式或参数范围

3.4.5已知分段函数单调性求参数方程

3.4.6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运用

3.4.7根据奇偶性列方程组求解析式

3.4.8分段函数求值

3.4.9函数求值

3.4.10根据奇偶性求函数值

3.4.11判断是否为同一函数

3.4.12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3.4.13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

3.4.14和指对幂函数有关的零点个数问题

3.4.15列函数方程求函数的解析式

第四章 函数的应用

4.1函数零点的概念

4.2零点存在原理及应用

4.3函数零点存在原来的逆应用

4.4函数零点个数的辨析

4.5二分法求方程根的近似解

=

2.必修2

第一章 立体几何

1.1 空间几何体

1.1.1 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1.1.2 正方体的展开图复原问题

1.1.3 棱柱中的截面问题

1.1.4 展开图求动点相关最值

1.1.5 斜二作画法

1.1.6 三视图

1.1.7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

1.1.8 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

1.1.9 柱体的体积

1.1.10 锥体的体积

1.1.11 台体的体积

1.1.12 球的体积

1.1.13 球与多面体的接切问题

1.1.14 割补法求体积

1.1.15 等体积法

1.1.16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综合

1.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2.1 平面的性质与推论

1.2.2 三个平面的交线关系

1.2.3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2.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2.5 线线平行

1.2.6 平行垂直的综合判断

1.2.7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锥体体积最值

1.2.8 锥体的动点问题

1.2.9 球的截面问题

1.2.10 几何体之间的体积比

1.2.11 正四面体

1.2.12 棱柱的内接四面体

1.2.13 立体几何中的计数问题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2.1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公式

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2 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

2.1.3 两点距离公式求函数最值

2.2 直线的方程

2.2.1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

2.2.2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2.2.3 确定直线的位置

2.2.4 根据直线方程确定斜率和倾斜角

2.2.5 直线过定点

2.2.6 根据周长或面积确定直线方程

2.2.7 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2.8 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2.2.9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2.10 直线中的对称问题

2.3 圆的方程

2.3.1 圆的标准方程

2.3.2 圆的一般方程

2.3.3 直线与圆的对称问题

2.3.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3.5 圆中的弦问题

2.3.6 圆中的切线问题

2.3.7 切线方程与切点弦方程

2.3.8 求圆中三角形面积的最值

2.3.9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最值

2.3.10 直线和圆中韦达定理的应用

2.3.11 直线与半圆的交点问题

2.3.1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3.13 圆系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

3.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程序框图

1.1.2 顺序结构

1.1.3 条件分支结构

1.1.4 循环结构

1.2 基本算法语句:

1.2.1 赋值语句

1.2.2 条件语句

1.2.3 循环语句

1.3 算法案例:

1.3.1 秦九韶算法

1.3.2 更相减损之术和辗转相除法

1.3.3 进制转化

第二章 统计

2.1随机抽样

2.1.1简单随机抽样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1.4三种抽样综合

2.2用样本估算总体

2.2.1频率分布表

2.2.2频率分布直方图

2.2.3用样本估算总体

2.2.4茎叶图

2.3变量的相关性

2.3.1变量的相关性

2.3.2线性回归方程

第三章 概率

3.1随机抽样

3.1.1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

3.1.2事件与基本事件

3.1.3频率与概率

3.1.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3.2古典概型

3.2.1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3.3.1几何概型

=

4.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1.1.2终边相同的角

1.1.3象限角的判断

1.1.4弧度与角度的相互换算

1.1.5弧度制的应用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三角函数的定义

1.2.2由角求三角函数的符号

1.2.3由三角函数符号求角

1.2.4三角函数线的概念

1.2.5用三角函数线比较大小

1.2.6用三角函数线求角的范围1

1.2.7用三角函数线求角范围2

1.2.8同角三角函数求值

1.2.9同角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1.2.10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1.2.11正切的齐次式问题1

1.2.12正切的齐次式问题2

1.2.13三角基本关系转化求值

1.2.14角的范围导致错解问题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2诱导公式的应用

1.4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1正弦函数的图象

1.4.2正弦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1.4.3正弦函数的周期性与对称性

1.4.4五点法作图

1.4.5正弦函数图象的伸缩变换

1.4.6正弦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1.4.7正弦函数图象的综合变换

1.4.8正弦型函数的周期性

1.4.9正弦型函数的对称性

1.4.10正弦型函数的奇偶性

1.4.11正弦型函数的单调性

1.4.12正弦函数在R上的值域

1.4.13正弦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1.4.14由正弦函数的值域求参数范围

1.4.15由正弦函数的恒成立问题求参数值

1.4.16正弦换元成二次函数求值域

1.5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1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1.5.2余弦函数的对称性与单调性

1.5.3余弦函数的伸缩与平移

1.5.4余弦函数图象的综合变换

1.5.5余弦型函数的周期性

1.5.6余弦型函数的对称性

1.5.7余弦型函数的奇偶性

1.5.8余弦型函数的单调性

1.5.9余弦型函数的值域

1.5.10由余弦的值求参数范围

1.6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6.1正切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1.6.2正切函数的对称性与单调性

1.6.3正切函数的图象变换

1.6.4正切型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1.6.5正切型函数的单调性与对称性

1.6.6正切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7三角函数综合:

1.7.1由三角函数图象特征求值

1.7.2根据条件求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1.7.3根据图象求参数范围

1.7.4解三角方程

1.7.5和三角函数有关的图象判断

1.7.6由正弦函数值求角

1.7.7由余弦函数值求角

1.7.8由正切函数值求角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向量的线性运算

2.1.1平面向量的概念

2.1.2向量的加法

2.1.3向量的减法

2.1.4向量的数乘

2.1.5不依赖几何图形的向量运算

2.1.6三角形中的中点相关问题

2.1.7平面向量的关系

2.2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运算

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2.2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

2.2.3向量的面积比问题

2.2.4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

2.2.5平面向量的基底

2.2.6向量的网格问题

2.2.7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2.3向量的数量积:

2.3.1向量的数量积

2.3.2数量积的运算律

2.3.3通过数量积判断向量垂直

2.3.4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2.3.5向量模的直接计算

2.3.6向量模的坐标运算

2.3.7三个向量和的模的计算

2.3.8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

2.3.9向量夹角的直接计算

2.3.10向量夹角的坐标运算

2.3.11投影的计算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公式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3.1.3辅助角公式

3.1.4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3.2二倍角与半角公式

3.2.1二倍角公式

3.2.2二倍角公式的应用

3.2.3半角公式

3.2.4万能公式

3.3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3.3.1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不作要求)

3.4三角恒等变换综合应用:

3.4.1凑角求值法

3.4.2整体代入求值法

3.4.3正切的齐次式问题

3.4.4利用三角解析式化简求值

3.4.5化简成正余弦函数求解

3.4.6换元法求函数值域

3.4.7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复合函数

3.4.8三角函数中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3.4.9利用三角函数求最值

3.4.10三角形中的恒等变换

====================

5.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1.1.2正弦定理的应用

1.1.3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1.2余弦定理

1.2.1余弦定理

1.2.2余弦定理的应用

1.2.3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1.3应用举例

1.3.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3.2边角互化解三角形

1.3.3综合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3.4正余弦定理的具体应用

1.3.5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

2.1.1 数列的概念

2.1.2 数列的通项公式

2.1.3 找规律填数

2.1.4 找规律写通项公式

2.1.5 (-1)^n的运用

2.1.6 特殊通项公式

2.1.7 利用函数图象求数列最值

2.1.8 作商法求数列最值

2.1.9 数列的递推公式

2.1.10 求周期性递推数列公式

2.1.11 求堆垒问题的递推公式

2.2 等差数列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2.2.2 待定系数法求等差数列通项

2.2.3 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中的项

2.2.4 设首项与公差解决取值范围问题

2.2.5 公差公式的应用

2.2.6 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2.2.7 等差中项

2.2.8 等差数列的中项性质

2.2.9 等差数列中的角标和

2.2.10 中项性质与二次方程

2.2.11 等差数列与韦达定理

2.2.12 特殊等差数列(1)

2.2.13 特殊等差数列(2)

2.2.14 构造等差数列——倒数等差

2.2.15 构造等差数列——开方等差

2.2.16 用通项公式解实际问题

2.2.17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2.18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用

2.2.19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高级用法

2.2.20 等差数列绝对值求和

2.2.21 已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前n项绝对值和

2.2.22 Sn与an之间的关系

2.2.23 等差数列综合应用

2.2.24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特征

2.2.25 各项之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2.2.26 首尾配对求和

2.2.27 角标和与项数之间的关系

2.2.28 和的比与中间项的比

2.2.29 和的等差性质

2.2.30 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

2.2.31 用an的符号判断Sn的最值

2.2.32用图象分析前n项和最大

2.2.33 利用中项性质分析前n项和的最值

2.2.34 用累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2.2.35 裂项求和法

2.2.36 裂项求和法进阶

2.3 等比数列:

2.3.1 等比数列的概念

2.3.2 等比数列概念易错题

2.3.3 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3.4 等比数列中的重要应用

2.3.5 等比数列中的比例问题

2.3.6 特殊等比数列

2.3.7 等比数列的递推特征

2.3.8 等比数列的递推特征进阶

2.3.9 等比中项

2.3.10 等比数列的中项性质

2.3.11 等比数列的角标和公式

2.3.12 等差数列的项成等比数列

2.3.13 等差等比综合问题

2.3.14 等比数列与二次方程

2.3.15 等比数列与韦达定理

2.3.16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3.17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2.3.18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项或公比

2.3.19 公比与前n项和的比

2.3.20 等比数列Sn的代数特征

2.3.21 等差和等比数列的转换

2.3.22 分组求和法——等差加等比类型

2.3.23 和的等比性质

2.3.24 错位相减法求等差乘等比类型数列的和

2.3.25 配系数法求通项公式

2.3.26 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2.3.27 累乘法进阶

2.3.28 累加法求“后项减前项等于指数型”的通项公式

2.3.29 累加法的变形进阶

2.3.30 配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3.31 由Sn和an式子求通项(1)

2.3.32 由Sn和an式子求通项(2)

2.3.33 由三项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

2.3.34 等差数列混合等比数列

2.3.35 少一项或多一项求通项公式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1.1 不等式比大小

3.1.2 不等式的性质

3.2 基本不等式

3.2.1 基本不等式

3.2.2 凑项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3.2.3 均值不等式中'1'的代换

3.2.4 先消元再利用均值求最值

3.2.5 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

3.2.6 两个正数的和与积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1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3.3.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韦达定理

3.3.3 解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

3.3.4 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4.1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

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3.5.2 线性规划——截距型

3.5.3 线性规划——斜率型

3.5.4 线性规划——距离型

3.5.5 线性规划——二次函数型

3.5.6 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

=

6.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命题及命题的真假

1.1.2命题的四种形式

1.1.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3.1逻辑用语且或非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4.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4.2存在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否定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2.1.1曲线与方程

2.2椭圆

2.2.1椭圆的标准方程

2.2.2椭圆的几何性质

2.2.3椭圆的离心率

2.2.4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2.2.5求椭圆的方程

2.2.6求椭圆的离心率范围

2.3双曲线: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3.3双曲线的渐近线

2.3.4双曲线的离心率

2.3.5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

2.3.6求双曲线的方程

2.3.7椭圆与双曲线中斜率乘积的定值

2.3.8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

2.3.9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4抛物线:

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4.2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2.4.3抛物线中长度的最值问题

2.4.4抛物线的焦点弦

2.4.5抛物线与圆的综合

2.5圆锥曲线综合:

2.5.0圆锥曲线的图象

2.5.1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

2.5.2点差法

2.5.3弦长问题

2.5.4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的交点

2.5.5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与切点弦方程

2.5.6利用函数及不等式求最值

2.5.7利用几何关系求最值

2.5.8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2.5.9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2.5.10利用定义求轨迹方程

2.5.11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3.1.2共线与共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3.1.3空间向量的分解定理

3.1.4空间向量数量积的直接计算

3.1.5空间向量的坐标混合运算

3.1.6向量模的计算

3.1.7空间向量平行、垂直与共面的条件

3.1.8向量夹角的计算

3.2空间向量在立几中的应用

3.2.1向量法求两条直线的夹角

3.2.2平面的法向量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3.2.4二面角及其度量

3.2.5利用向量分解求线段长

3.2.6点线距离

3.2.7点面距离与线面距离

3.2.8二面角的几何问题

=

7.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变化率与导数

1.1.1平均变化率

1.1.2瞬时速度与导数

1.1.3导数的几何意义

1.2导数的计算

1.2.1常函数与幂函数的求导

1.2.2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

1.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2.4复合函数的导数

1.2.5函数的切线问题

1.3导数的应用

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1.3.2利用导数解不等式

1.3.3函数的极值

1.3.4导数公式的逆向应用

1.3.5图像法分析函数零点

1.3.6函数图象与导数图象的关系

1.3.7三次函数的图象

1.3.8导数的实际应用

*1.4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1.4.2微积分基本原理

1.4.3求封闭图形的面积

第二章 复数

3.1复数的概念

3.1.1复数的概念

3.1.2根据复数的类别求参数

3.1.3复数的几何意义

3.1.4含参复数的位置

3.1.5圆的复数表示

3.2复数的运算

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3.2.2复数的乘法

3.2.3共轭复数

3.2.4复数的除法

3.2.5根据复数运算结果求参数

3.2.6复数乘方中的周期现象

3.2.7复数的模

3.2.8复数与方程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归纳推理

2.1.2 类比推理

2.1.3 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分析法

2.2.2 综合法

2.2.3 反证法

2.3 数学归纳法:

2.3.1 数学归纳法

2.3.2 数学归纳法的注意事项

8.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 基本计数原理:

1.1.1 基本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

1.2.1 排列

1.2.2 排列数公式解方程

1.2.3 捆绑法

1.2.4 插空法

1.2.5 捆绑与插空综合

1.2.6 乘法原理与排列综合

1.2.7 加法原理与排列综合

1.2.8 组合

1.2.9 组合数的化简计算与证明

1.2.10 组合数公式解方程

1.2.11 乘法原理与组合综合

1.2.12 加法原理与组合综合

1.2.13 分堆问题

1.2.14 隔板问题

1.2.15 总体剔除法

1.2.16 染色问题

1.2.17 数字问题

1.3 二项式定理

1.3.1 二项式定理

1.3.2 求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

1.3.3 二项式系数与系数和

1.3.4 二项式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

1.3.5 赋值法求和

1.3.6 整除问题与近似值问题

第二章 概率及统计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1.1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1.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1.3超几何分布

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2.2.1 条件概率

2.2.2 事件的独立性

2.2.3 重复独立事件

2.2.4 二项分布

2.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3.1 数学期望及其性质

2.3.2 数学期望的实际应用

2.3.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2.3.4 方差的性质及常见分布的方差

2.4 正态分布和独立性检验

2.4.1 正态分布

2.4.2 独立性检验

=

▍素材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