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新跃——脱下军装还是兵
脱下军装还是兵
景新跃
工程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现场事情不多,早点名时经理告诉我同他一起去参加战友会。
我们项目经理是1976年入伍的原铁道兵,两年前办理退休手续。因现在这个项目上场一直是他负责,工程干的不错,业主、监理口碑很好,个人魅力尚佳,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数值,公司希望项目划句号后再退,他也听从组织安排返聘“站好最后一班岗”。
应征入伍
车出项目部,经理开始讲起他们那些年穿军装的事。我们那年是“春季兵”,2月21日,县革委会在体育场隆重举行应征青年入伍欢送大会,“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巨形横幅格外耀眼夺目。锣鼓鞭炮声中,在亲朋好友依依不舍的簇拥下,我们这批佩戴大红花的十七八岁热血青年移交接兵部队,穿上绿色军装成为了“准军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当兵政治地位高,军人优先,逢年过节县、公社和大队走访慰问军烈属;二是社会崇拜军人,那时穿军服,背军挂包都是一种时尚;三是青年人走出农村,开阔眼界,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四是一种很好的历练,这种历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精神上的锻炼。适龄青年在其生产小队报名并推荐,大队、公社分级进行初审和目试,县武装部统一组织政治审查和身体检查,接兵部队进村入户走访复查,保证兵源质量。公社组织锣鼓秧歌队把入伍通知书送上家门,悬挂光荣牌。
当晚,军列停靠在普集镇军供站站台,一节车箱两个班就地打铺休息。说是军列其实就是黑铁皮闷罐货车。军列由宝鸡一路向西,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过天水、出兰州,经过漫长的两天两夜,23日深夜到达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短暂动员和修整,我们急行军18.3公里,黎明前抵达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二一0部队新兵四连集训营地——青海省湟中县总寨公社总南大队。
新兵训练
入训第一“课”,举行新兵入伍仪式,宣读中央军委命令,授军旗、授枪,颁发领章和帽徽,向军旗宣誓、表决心。标志着我们正式步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成为了共和国军人。
新兵连生活紧张而单调,每天训练场、宿舍两点一线。清晨六点半司号员准时吹响“起床号”,没等“出操号”响起各排训练场列队集结完毕,全连统一出早操。洗漱后分秒必争打早饭,慢一点碗筷还没来得及洗“集合号”已经吹响,队列、射击、投弹、刺杀、战术、行军训练,直到“熄灯号”响起。
新训最难的是整理内务叠被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下功夫被子整不出豆腐块形状。最累的是正步,要求“踢腿如风,落地砸坑”,一天训练下来腰酸背痛,脚重的抬不起。最怕的是紧急集合,晚上睡的正香,突然哨声响起,黑灯瞎火,不是你穿错了我的衣服、错戴了他的帽子,就是背包没捆好。第一次紧急集合跑步回来,洋相百出,有鞋带没系好、衣服扣子没扣对,还有背包散了架,连长点评只说了两个字“逃兵”。个别动作慢的新兵怕拖全班后腿,采取“熄灯穿衣服再睡”,被突查发现全连做检讨。大家私传,班上年龄最小的那个只要听到紧急集合号十有八九会尿裤子。
新训不仅仅是进行抬头、挺胸、收腹等军事动作和技能训练,还经常组织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活动。请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抗美援朝的老首长和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现身说法进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炊事班积极配合,设法“改善”生活,玉米面和高粮面窝窝头,荞麦面糊糊或豆腐渣煮野菜粥等。教育活动使我们新兵知道了帽徽、领章为什么这样红、幸福生活来自不易,坚定了祖国山河在心中、军人热血筑忠诚!
新兵以班为单位分别住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地上铺上麦草和褥子、床单,班长把头、班副收尾全班通住一起。新兵连只有伙房,各班用铝桶和铝盆打饭、菜从伙房打回自己班里。由于班与班之间居住分散,距伙房又远,每次打饭都是一路小跑,一是时间紧,二是怕饭菜凉了。
新兵连纪律严明,日常不允许离开军营,星期天每班只有一个外出名额,持《军人外出证》随时接受纠察检查。在那个崇尚军人的年代,身穿军装,青春亮丽,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很高。在家留守人员组织学雷锋活动,先把村上道路和房东家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再帮身体不适的战友洗衣服、鞋袜和床单、整理班内务,接下来清理个人卫生、缝缝补补、给亲朋好友写(回)信、整理日记、看看书报,快乐的周末不是常有。
“帮厨”是新兵必修之课,揉面、掏米、洗菜和拉水。驻地没有自来水,用水都是在村东两公里外的30多米深井里用辘轳提升铁桶打水上来,装入两轮架子车上大桶里拉回存入炊事班水泥池。一个连上百号人饮食用水,三名新兵连续干活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我插嘴问经理“新兵训练感言是什么?”经理略微思忖说:“经过3个月的磨砺摔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念,骨子里融入了军人的元素。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学会了洗衣做饭,缝补被、褥和衣裤,开始独立生活;明白了为什么当兵,投身国防,保家卫国;树立了勇敢忠诚、拒耻争荣,永不言败;更懂得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奉献牺牲是军人的天职。“
老连队
当兵前听说过陆、海、空“三军”,到了老连队才知道铁道兵。经理继续他的故事:新兵训练结束考核,我们班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全连第一名。“亥”字号牌照的解放敞篷军车载着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军人,离开新兵集训营地一路颠簸驶向青藏高原深处,翻越日月山,穿青海湖,过倒淌河,到老连队时夕阳余晖已经散尽。班长介绍,由于新训成绩突出,我们班被分配到四十八团七连。七连是硬骨头连,担负着青藏铁路二郎站至洛北站路基、桥涵施工任务。二郎洞海拔3601.9米,高寒缺氧,长冬无夏,山谷自然坡度转大,而且狭长,受技术和财力局限,当时国内还不具备开凿数十公里长大隧道的能力,铁路只能延山谷修建,不断盘旋,进而爬升高度。
老连队驻扎在关角沟六号大桥工地斜对面的半山坡上,
“
”字形布局,营区没有围墙,卫兵岗亭替代了连队大门,院子前后是用土坯垒墙、泥巴和油毡盖顶建成的房子,分别是食堂、炊事班和连部,左右两边是3排、4排和1排、2排各6顶毡帐篷,每班一顶通铺床住12名战士。为防寒增暖帐篷内下挖一米多,有点像东北的地窝子,烧煤砖火墙或地龙取暖。我们每天早早起床,清扫营区卫生,提前给战友预备洗漱用品。晚上班务会后坚持读报、学习、写日记,替战友站岗。抽空主动帮助战友洗衣服,去帮厨、喂猪、拾柴。老兵说,这是传统。
出连队大门不远就是省道青海湖西线公路,向左是天峻县,向右是乌兰县,脚下是两县交界处。跨上公路,就出了军事管制区。这条“搓板”石子路弯多、坑洼不平、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路况极差,重车行走容易闪断钢板,轻车颠地很历害,路上除了“亥”子施工车辆外几乎看不到别的车通过。虽说交通不便,大不必为出门办事犯嘀咕,站在路边,过往车辆会摇下车窗问是否需要帮助,遇上团长或政委的北京吉普车也会停下来顺路带上你。
终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里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典型区域,不适宜人类生存。空气稀薄、缺氧,常人坐着不动也会感到气短胸闷、头晕头痛,心脏受压易出现杂音和偏移。气压值偏低,水沸点约70度左右,普通厨具做米饭夹生、煮面不熟、蒸馒头压缩,需要使用特造高压锅做饭。气候异常植物很难生长,经常吃的是从内陆运来储存在地窖里的蔬菜和压缩菜,由于长年没有新鲜蔬菜,维生素补给不足,许多指战员指甲都凹陷进去,并从指甲缝中渗出液体来。用水全靠汽车从十几公里外的关角山下运来,水中矿元素超标不宜长久饮用,常听老兵讲“一水四用”,一盆水早晨用来洗脸,晚上洗脚,澄清后再洗衣服、打煤砖。旱獭很多,藏语“曲娃”,是鼠疫疫源,代号“1号病”,及易传染人,当时的医疗技术治愈率低且并发症多,上级明令禁止靠近和猎杀,团组织专业捕獭队负责营区和施工作业区域内疫情防控。方圆百十公里没村没寨只是山,数半个月偶然能看见一两个藏民赶着羊群放牧经过,团部军人服务社是唯一可以买到生活日用品的地方。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着每位战士的体质和精神极限。
战友的父亲路过部队探望儿子,连长特批十几个同乡兵陪着伯父拉家长,要求注意军容风纪,叮咛不准穿施工服。为了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家乡伯父,大伙使出浑身解数,弄来两颗大白菜和一听大肉罐头。铁桶盛大半水座炉子上烧开,白菜洗净撕成四段下锅,放入自采的野生蘑菇、大肉罐头和适量盐煮。现在还依稀记得,伯父坐在马扎凳上边吃边流泪的情形。
呼吸本已困难,身体透支严重,天气又变化莫测,一会儿晴空骄阳,一会儿大雪纷飞,狂风裹挟着大雨冰雹更是家常便饭。指战员在这片生命禁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战天斗地,宁愿掉身肉不给党丢人,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没条件创造条件,靠风枪、钢钎、小推车、镐锹和榔头,一米米开凿隧道、一车车浇注混凝土、一铲铲填筑路基、一锤锤敲击道碴,肩背人抬,腰压弯了,肩膀压肿了,双臂震得发麻,虎口震得流血,水泥捣固器震耳欲聋,混凝土四溅,穿着连鞋雨裤,一动一身汗。老班长在关角沟六号大桥决战中,三天两夜吃住在施工现场,任务完成后靠着电杆睡着了。我们在青藏线上建成了国内唯一一个全露天螺旋展线铁路——二郎螺旋展线,被纳入申报青海省省级、国家级文保单位。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经理动情的说“青藏铁路建设,记录着我们的青春、成长,也留下了我们的热血和汗水。当年同一车皮246名战友中,有168人入党,8人荣立二等功,46人荣立三等功,468人次获得师团级嘉奖。”
兵改工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撤销建制,并入铁道部。我们摘下领章帽徽,向军旗告别。是铁道兵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们不怕牺牲、勇于攻坚、吃苦奉献、志在四方;教会了我们无私报国、遵命守纪、爱岗敬业、不忘初心;铸就了我们意志坚定、敢于担当、宁折不弯、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脱下军装,又肩负起铁道兵精神传承责任,成为了铁道兵精神的践行者。
赓续初心
战友会在一个叫“月亮湖”溪岸空地上举行,九点三十分我们准时到达会场。眼前突然传来宏亮的“立正”声,只见一人抱拳小跑而来,精神抖擞向经理行军礼,“报告班长,战友会集合完毕,应到11人,实到11人,请指示”,经理快走几步迎上回礼大声说道“坐下”,包括经理12人盘腿环形席地而坐。现场没有任何摆设,经理让我把车上矿泉水搬下来每人一瓶。我惊奇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一枚党徽。“会议”在手机播放《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中开始,他们用军营独有的传统方式欢送一位原铁道兵1979年吉林籍战友退休。既定程序因我诉求,临时调整增加“说说你最难忘的人、事或瞬间”环节。
1976年陕西籍兵:2001年1月,公司中标天津滨海轻
轨项目,本着“立足天津,辐射东北”的经营方针,按照业主“质量、工期、环保、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闹市封闭施工、高架线全现浇”的特点,公司选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经理部。八队“脱军装”后一直沿袭着原铁道兵管理模式,军号、早操、列队上下班,班组长以上人员全部由“兵改工”前军人担任,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劲旅。接受任务后,他们战略上周密设计,上场初始,严把施工组织设计可操性和现场一致性,精心组织,从围档防护、桩基开挖、满堂支架、钢筋制作、支模、绑扎、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等每个环节进行科学统筹,综合分析周边环境因素制定节点目标,确保工序零距离衔接,合理调剂资源配置,减少窝工浪费,追求最佳回报,战前动员坚定必胜信心;战术上重视每一个微小细节,施工过程中,严格依据技术操作规范,班组长跟班作业密切协调,各项工序环环相扣,平行施工,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张弛有度,一切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桩━成孔质量好、整体刚性强,柱━密实达标、垂直平整,梁━满足设计、线形美观。2003年6月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优良,提前103天完成合同工期,业主和监理单位评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过硬施工本领的现代铁军”。
1978年河南籍兵:我们项目财务总监是原1977年安徽籍铁道兵,当兵是给养员,兵改工后称会计,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发挥参谋和卫士作用,增效节支成绩显著,经手资金几十亿元从未出现分厘差错。2008年项目竣工验收移交,省审计厅延伸审计,要求查阅项目会计档案,财务总监在办公室准备了一盆清水请他们先洗手,告诉他们“会计档案就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我视它为眼睛和生命”,他们很不理解认为多事,苦于我们财务总监坚持才洗了洗,后来几天逢查必洗。末次审计通报会议上,审计组长感慨地说“财务制度健全,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审签资料完善,信息真实准确。财务总监是我从事审计工作以来所遇见地最爱岗敬业、原则性强的财会人员,是个好管家。”他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公司一批财会人员。
1979年辽宁籍兵:公司董事长是原1978年山西籍铁道兵出身,当领导这么多年军人作风一直没有变。每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不是先听汇报,而是直接深入工地看现场,与带队领班人员交流,进厨房、进宿舍和员工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征求意见,掌握第一手素材。他提醒项目班子成员不要把权力当能力、把附和当赞同、把吹棒当民意,要先做人再做官,要求别人做到地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行动感召员工;要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带兵要爱兵,留人先留心,多了解他们的诉求,时刻把员工放在心上,办实事分忧愁,他们才会和你一条心;管理不是控制,要严管善待,解决好了人的问题,纲举目张,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会把事当事去做。大家亲切的称董事长是铁兵传承人。
1981年甘肃籍兵:这几年,“兵改工”过来的原铁道兵同志,年龄最小也都五十七八岁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技能单一、语言沟通技巧欠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接受新知识缓慢、身体不再灵活,很多项目不情愿接收,只好呆在家里或外出找点事等待退休。我们年青项目经理却坚持“世上只有放错位置的财富”,他主动向公司申请,凡愿意来项目者无条件接收,并保证留住人,项目先后接纳安置18名原铁道兵老同志,中途除退休外无一人离岗。经理根据每位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结合现场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分别安排门卫巡逻、材料验收看管、安全巡查、现场旁站盯控、机械设备操作、组建内部工班等岗位,充分发挥和调动了老同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无不以一当十,解决了项目人力资源不足,老同志处处彰显正能量,带动和提升了项目整体工作,项目先后获得22项奖杯,其中省部级以上大奖就有3项。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经理坚定的说“'铁道兵’是我们企业独有的金子名片。铁道兵老同志有着政治、经验、威望等多方面优势,他们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爱憎分明;他们纪律严明,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他们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永不言弃;他们以苦为荣、勤俭节约、不弄虚作假;他们顾全大局、不为名、不争利;他们有着无法复制的榜样力量。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我们企业,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982年四川籍兵:大前年“清明节”,拜谒贵州省威宁县梅花山铁道兵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上世纪60年代,为修建贵昆铁路梅花山隧道而牺牲的铁道兵7662部队罗安文等25名指战员,他们中有刚刚踏入连队的新兵……。我的眼前和脑海中时时闪过他们的身影,他们为了祖国的强大,甘洒热血与青春、乃至奉献生命,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垂泪!谨以《致战友》纪念牺牲的铁道兵指战员,愿他们的英名与功绩世世代代被人民所景仰!
…
太久了
你已在此长眠半个多世纪
战友
请接受我迟到的敬礼
…
战友走吧
带不走你的身躯
愿你的灵魂同我回家
叩见还在村头等你吃饭的爹妈
再看一眼未曾牵手的她
…
洗去你碑上的尘土
燃烛焚香
追忆你陌生的音容
捧一把你墓前的红土
告诉来者
你的平凡和伟大
献上珍藏的领章 帽徽 军功章
含泪送战友安息九泉之下
…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倒了日本侵略者,消灭蒋匪军…。”欢送会在简单,却充满着力量;质朴,却迸发
出时代的最强音的《我是一个兵》合唱声中结束。
军装褪去、本色不变、岁月变迁、感情永存,军人性格、
军人衷肠、军人身姿、军人脊梁。他们相互敬礼、拥抱、握
手道别……
返回项目途中,我心情依然不能平静。摇低车窗,远望转瞬即逝的剥蚀丘陵。人当了一回兵,经过征兵“采土”,新兵连“练泥、拉坯”,老连队“修坯、施釉、烧窑”,就像土烧成了陶,既便后来破成了碎片,每一个颗粒依然坚硬,依然散发着特殊的光彩。
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89348部队
通信地址:贵州贵安新区黔中大道与砂坝路交汇处西北角
联系电话:13772569107
校对:张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