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第一位共产党员——张永和
张永和在交大就读学籍档案载明:1923年9月,其由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转入 。 资料图片
在交大100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邵力子是交大第一位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校友党员,他于1901年至1902年就读南洋公学特班,1921年入党。侯绍裘是交大第一位中共党员烈士,他于1918年至1920年就读土木科,1927年4月牺牲于南京……
那么,交大在校师生中,谁是第一位中共党员呢?他就是电机科学生张永和(后改名张致中),于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2年,张永和出生于云南省泸西县。1915年,进入昆明的云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7年,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在进步思潮的熏陶下,张永和萌发了民主主义的救国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永和曾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参加了痛斥卖国贼的抗议活动,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他以强烈的求知欲发奋读书,连寒暑假也不回家,在学校图书馆里挥汗苦读,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等著作使他产生了科学救国思想。1921年,张永和考入天津的北洋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翌年,又考取了唐山大学,改读铁路建筑;1923年9月,又转学南下上海,到交大攻读电机科专业。当时,有不少同学对他这样顺利地在几所大学中进进出出,认为他必定有背景靠山。对此,张永和回忆说:“我是个苦学生,没有什么靠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到了交大之后,张永和思想上发生了转变。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青年工作的负责人恽代英来到徐家汇南洋大学。受恽代英等人的直接影响,交大广大学生围绕着建立和发展国民党组织的问题,掀起了“读书救国”还是“政治救国”的辩论热潮。在这场大辩论中,张永和阅读了中共办的《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这对他的思想起了决定性的转变:“不能单靠技术科学救国,要投身到群众运动中去。”
当时,恽代英在南洋大学号召“有志青年加入国民党”。南洋大学国民党员发展到100多人,成立了国民党区分部,张永和响应共产党号召也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常务委员。
1924年,孙中山由广东北上,乘船途经上海。为一睹革命先驱的风采,张永和按报纸所载时间特地赶到十六铺码头。可是,孙中山已提前抵沪,离开了码头。张永和又赶至孙中山的寓所香山路,只见寓所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孙先生面带微笑,站立在寓所门前向大家频频挥手,感谢群众的欢迎。这是张永和一生中最难忘的场面之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旨在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为热血青年点燃了一盏救国明灯。不少人怀着对民族独立自强的渴慕,投身国民革命运动中。在实际斗争的考验下,经过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国民党区分部负责人顾谷宜、常委会委员张永和等骨干成员,接受共产党的纲领和马克思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5月,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委在徐家汇建立了团支部。下半年,贺昌来到上海,担任共青团上海地委书记,张永和参加了徐家汇团支部的活动,帮助发展组织。贺昌十分关注交大的革命活动,经常了解张永和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热情地给予指导。在他们俩相处的日子里,贺昌对张永和进行了阶级、阶级斗争原理的教育,指出国民党是各阶级的革命联盟,它的革命是不彻底的,只有共产党领导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真正拯救中国,获得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贺昌鼓励张永和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还为他开了阅读书目。张永和经常到图书馆去研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那时,这类书籍翻译成中文的还不多,他阅读了不少外文版,如普列汉诺夫的著作等。与此同时,他在同学中组织了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1924年冬,经贺昌介绍,张永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交大第一名团员。
1925年年初,党的四大和团的三大相继在上海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贺昌当选为团中央委员,但仍然经常参加徐家汇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向团员讲解党的性质、纲领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并结合现实的政治斗争展开讨论,还组织他们去上海大学听党课。经过教育,这个团支部的成员先后转为共产党员,随后成立中共徐家汇支部。经贺昌和东亚同文书院中华部学生党员梅电龙(即梅龚彬)的介绍,张永和于1925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交大第一位学生党员。张永和入党后,参加徐家汇支部,负责学生运动工作。5月8日,上海地委批准顾谷宜为中共党员。这样,至“五卅”运动前,交大有共产党员两名,他们成为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还通过学校国民党区分部开展学生工作,领导了全校学生运动,在校内广泛地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宣传,唤醒了更多热血青年,奋起投入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