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坚强者恒灭,柔弱者长存

我们下面看看第40章全文。《道德经》第40章全文只有21个字。我把全文给大家念一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第四十章全文。

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道论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物极必反的意思。它表达的是一个典型的辩证逻辑。

很多人读《老子》,认为这是《老子》的核心,读《老子》就是去读辩证法。可是我说,你如果读《老子》时只读出辩证法,我可以肯定,《老子》你根本没有读懂,你根本搞不清老子想干什么。

首先大家要明白,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绝不是人类理性逻辑的高端,它们反而是人类理性逻辑的最初级阶段。从逻辑学上,其实辩证逻辑是人类理性思辨逻辑的最原始层面。关于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我们将来在下一节西方哲学课里再谈。

我在这里只简单举一个例子。从历史上看,人类刚一展开思绪,最原始、最低级阶段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辩证观。比如:易经最初只有两爻,它是比甲骨文还要早上千年的一个非文字符号系统。阳爻代表男性,阴爻代表女性。它一开始就是一个辩证关系。远古时代的思想者所用的思想方法都是辩证法,比如老子,比如孔子讲中庸辩证逻辑,古希腊照样。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基本上都是辩证逻辑的使用者,比如巴门尼德提出存在与非存在,比如赫拉克利特提出明确的辨证论。直到柏拉图还在用辨证观念。

我读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所有问题,都是辩证观念,直到古希腊最后一位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的,并且建立人类第一门逻辑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辩证逻辑表达的是思维混乱,于是他专门研究人类的逻辑思维,发现人类逻辑思维总是在三个格上运行,而把这三个格再仔细研究,它可以分出48种前提组合。然后亚里士多德针对这48种前提组合,逐项考察,发现其中34项是无效组合,14项是有效组合,然后再进行一点一点的剥离和论证,由此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门逻辑学,叫形式逻辑。

我一讲到这儿,熟悉国内哲学界说法的人就马上听出来:形式逻辑在黑格尔看来恰恰就是辩证逻辑的反动。可见亚里士多德整顿逻辑学,恰恰是对原始混沌模糊表述的辩证逻辑的纠正和条理清晰化。

所以你如果读《老子》只读出辩证法,你确实水准太低,这里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辩证法只不过是老子使用的一个思想工具。大家要注意,你在一个时代使用怎样的思想方法,这个东西不由你选择。所以把思想上的这种东西叫方法论,我认为是很成问题。因为你的思维方式怎样运行,并不是你选择的结果,而是你面对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自然规定影响你的逻辑思脉调动,你是不可能去选择的。在人类原始信息量较低的时候,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使用的自觉不自觉的都是辩证逻辑。因为没有选择。

老子使用辩证法,只不过是一个思想工具,大家注意工具是什么含义?这就好比你要过河,你必须搭桥。你如果在这个河上建桥,那就证明和不是你的目的地,否则你还给河上建桥做什么?那么老子使用辩证法只是他的一个思想工具,或者是他思想所要达成的那个目的地的桥,那他当然就不是老子思想的终极标的。因此你读《老子》,如果只读辩证法,我说你读到迷地里去了,那么辩证法包含着物极必反的含义,或者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叫A-B二点可以互相转化,那它也就暗含着一层意思,我们人类有退路可走,我们可以返回去。

因此辩证逻辑及其辩证逻辑表述的最早这句话,引出中国很著名、很常用的一个词汇,叫反动反动这个词就是从这句话里引申出来的。而它表述的就是辩证逻辑必然带出的物极必反的指向。由于老子使用的是辩证逻辑,所以最后老子的学说十分反动。我们往后再再看,大家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那么在我看来,老子中心道论、中心章节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却非常值得探讨和追究。绝大多数学者甚至可以说从两汉以来,迄今为止的所有学者,都把它解释为或注释为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这当然也是老子的原话,但是这句话另有深意,一般人停留在这个字面意义上解释,弱者道之用是以柔克刚,也颇有依据。

因为古代文献上记录过一个典故,说老子年轻的时候曾经拜一个叫常枞——也有说这个字叫常从的人为师。他的老师常从年迈将死之时,老子前去看望老师,常枞张开口,让老子看,说你看我的牙还在不在?老子说不在了。常枞又问,说,那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老子说在。常枞问什么含义?老子说,坚强者恒灭,而柔弱者长存,这就是“以柔克刚”这个典故的来源。

大多数人都在这个方式上解读,但是我觉得这个解读不足。因为我前面讲,老子有一个演化论的纵深目光,如果有这个目光,那么老子“弱者道之用”就应该是在这个通道上表达道的运行方式,而不是一个静态表达,它一定是一个动态表达。它如果是在一个动态轴向上表达“弱者道之用”,它又有天乃道,道乃久……对恒久性稳定性演化过程的变异性有所察知。那么它所说的“道”——弱者道之用——我们就不能排除,甚至很有可能是表达着这样一个意蕴,叫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

我再重复一遍。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于是关于老子道论中心含义表述,关于“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就出现了两派意见。绝大多数几乎所有其他学者的表述,都把它表述为道的弱态作用形式,而我把它表达为道的弱化演动相度。

我们看看,老子在演化论的这个纵轴上探讨“弱”这个问题,它都有哪些表述?老子讲“天长地久”,道教后来引出“长生久视”。老子又接在它的原文中有一段话,它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他说物如果发育得太快,它就会很快老化。他说这事不道,他说这是脱离了道,不道早已。你跟道的运行方式不贴合,你就会很快玩完。显然他在道论里含有一种追求稳定的眼光。

他又问道:“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也就是说,最原始的派生物——天地尚且不能永恒,人又何其之弱。他在这里比较了天地和人存在状态的强弱态势,他显然有这一路眼光。他甚至直接表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这里的至柔就是最软弱者,最弱化者是谁?一望而知是人。他说:人能够驰骋于天下之至坚,也就是比人坚强得多的万物却被人驾驭。显然这个眼光里包含了对弱化现象发生疑问和比较的一个眼光,并且他发现存在稳定度递失的弱存者,比如人却具有了驾驭存在稳定性极高物象的能力。

他提出这样奇怪的比较和讨论,表明他对物质演化这个方向上有过一个强弱比较的猜想,这在他的字里行间都有表达。只不过自两汉以来,所有解读老子文本的学者,从来没有这样讨论过问题。因为当年信息量不足,而我们今天站在这个时代,回望老子这句话,却会发现老子是对这个问题最早有所猜想的一个思想者。

老子对道论的中心含义,只引申出两个字:柔弱。柔弱是老子道论的总结。请注意,他什么都不总结,居然总结“柔弱”二字。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人把它理解为:行为方式要柔弱,可老子在讲天之道,而行为方式要柔弱这个话题在天之道上的表述,跟老子说“天乃道,道乃久”似乎颇为不合。柔弱这两个字在《老子》五千字文本中竟然出现11次之多,可见他是老子对道论的基本总结。

它有很多表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他用种种方式,包括借助于水、包括借助于人的方式,不断论证柔弱这个问题。包括我刚才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拿人来形容人和物的关系、弱者和强者的关系。所以大家只记住道论的核心,最后归结在“柔弱”两个字上。

我现在做一个小结,道卷的中心含义是讲宇宙观与世界观,或者说是讲宇宙观与自然观。它的中心章节是道德经第40章,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弱者道之用,其含义是:弱化现象是的实现方式。它归结下来的重点是两个字,柔弱。

(0)

相关推荐

  •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在论证矛盾辩证方法的过程中,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判,对其作了基本否定的评价,这种做法是过火甚至过分的,本身就违背了辩证的方法. 传统的形式逻辑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德经>全文朗读(原文完整版) 音乐: 中国传媒大学张鹂 - <道德经>全文朗读 <道德经> 第四十章 -1-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

  • 我对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解释。

    我对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解释。

  • 为什么说辩证法不是逻辑?

    一,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就是自欺欺人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要戒除庸俗辩证法>说:"黑格尔辩证法也属于庸俗辩证法.庸俗辩证法就是无视形式逻辑规则的辩证法,其核心概念不加定义,或者 ...

  • 逻辑学与辩证法都需要重新编写

    如果<哲学的常识化转向>真的颠覆了西方哲学的理论根基,那么在双重本体论理论体系内,通过逻辑于人类主观文明本体地位的确立,自然也就使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的主观存在维度差异得到明确,进而使人 ...

  • 每个孩子都有柔弱和坚强的一面

    今天是5月5 号了,不要感叹时间过得快,时钟不快也不慢,一天24小时滴滴答答的走着,即便时钟停息,(坏了或者没电池了)时间也不会改变.也不管是悲是喜,是热闹还是寂静,时间也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地过 ...

  • 冯岩读诗 柔弱中的坚强 II 项见闻 草根组诗

    作者简介:项见闻 ,男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为纪念亡母而重新拾笔.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潮><星星诗刊><延河诗歌特刊> ...

  • 王者荣耀最坚强CP韩信李白彻底决裂,李白被灭族,也许都是因为她

    王者荣耀最坚挺的CP组合李白和韩信居然因为一个人搞地关系破裂,他们的关系是基本是王者荣耀中最持久的,并且他们这个信白党也是峡谷中粉丝最多的一对(默默问一句,信白党在哪里?) 韩信李白在官方的故事里一起 ...

  • 能坚强会柔弱,才是聪明的好姑娘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有着不平凡的相遇 还好你来了 "其实很多时候,看似软弱的姑娘其实并不软弱,她只是会审时度势寻求依靠罢了,而那些看似坚强的姑娘其实也并不是真的坚强,她只是太骄傲,脱不下逞强 ...

  • 道德经76章译文/原文:为何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七十六章 强大守柔章 ...

  •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注释、译文和感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①.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②.(<老子·七十六>)         [注释] ①也:语 ...

  • 怎样解读《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凡哲学家.思想家旨在说理的著作,不仅要宣讲道理,还需要证明道理,否则就不能实现说服他人,传播思想的目标.你说的为什么一定就对?我为什么要法则于你?对于读者而言这是最正常不过的问题了.所以,作为作者就一 ...

  • 资讯城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据说,老子在临死之前,把他的学生叫到跟前问话:你看看我嘴里还有几颗牙? 学生说:一颗也没有了 老子又问:你再看看我嘴里还剩下什么? 学生说:只剩下舌头了 于是老子长叹一声说:人老至死时,即便嘴里掉得没 ...

  • 道德经日课076丨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76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