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驾到:小屋【赵言】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的小屋,我和女儿临时的“家”。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月,明天,就要搬走。
今晚,是我们在小屋的最后一晚。此刻,女儿已经睡了。但我想她并未睡着,因为简陋但温暖小屋的最后一夜,怎能不令人心潮起伏?
距离住这样类型的小屋已经20年了。那是2001年,我们考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六个同学靠学校的关系,被安排在长春教育学院的假期宿舍,只能住俩月。两个月头,我们四处找房子,跑了很多条长春的小巷。但最终也无果,只好再托关系,“藏”在教院的宿舍里。
后来,没等试用期结束,我考入山西运城电台。南下之际,在长春火车站的站台上,几个同学帮我拖着好几麻袋的书,我们抱头痛哭着分别。再后来,几经漂泊,终有20年后在重庆落脚的家。至此后的10多年,租房早已不是我生活中的名词,房子也一次次换大。只是没想到,新家装修进度推延,便有了这个小屋一个月的逼仄。
小屋有多小呢?爱跳的孩子如果刚迈开前脚,后脚便很难落地。而我,总是被一大一小两张床磕碰。要不是不得不中转一下,是绝不会在这样的“小屋”多待一天的,因为太不像样了!
这,便是我刚租下小屋后的触感。直到有一天,在电梯里遇到牵着大狗的小情侣,看到单身女孩认真把垃圾提到楼下,深夜撞到酒醉且并不年轻的人边叹气边回复客户信息,以及走廊尽头栏杆上长得不错的花草,还有单间门口摆放的鞋架,偶尔飘出来的炒菜味道......我知道,小屋所在的公寓和被包装成的酒店里有太多年轻或不太年轻的打工者,他们或正装在门前、门后,或许是为第二天业绩发愁准备拖走的行李箱。每次遇见他们,我总会回忆到自己20多岁时在不同城市奔波的模样,那是青春的中途,是梦想的停留,是希望的托付……
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留在这里的记忆却很长。女儿突然间懂事了很多,比在原来大房子更能自主生活、自律学习。而我,在方寸地盘上转着圈洗衣、扫地,想方设法把干不了的衣物晾在淋浴房的门顶横梁上,像极了学生宿舍,仿佛重回青春的青涩日子,这局促空间里的生活,渐渐让我适应。慢慢地,小屋大了。
明天,就要退出小屋,我竟有一种“非不舍”的怀念。
感谢日子,唯有真实的存在,才有成长的无限空间。
感谢邻里,一句也没有打过招呼的同层30多个住户,俨然是我年轻时奋斗的样子。
感谢狭窄,转不开身子的时候,方懂得拥有独立的房子是那么奢华。
感谢小屋,这里嵌入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体验。
(写于2021年9月27日夜23:00)
【作者简介】:赵言,生于河南省林州,现安家重庆。偶识《太行文学》,勾起几多乡愁。期待在这里以文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