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观点及点评(2)

陈力丹:现有的传播学理论不足以解释互联网传播现象
近期新闻传播学界展开了诸多关于学科发展与重建的探讨。从现在的形势看,从修补的角度谈传播学的发展,恐怕是没有出路的。因为传播学的架构仅是大众传播的产物,随着互联网对观念的重构、对消息传递的重构、对内容生产的重构、对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构,以及新一代人对互联网用途的重构,“媒体”可能是任何一种想象不到的形态,原有的传播学理论已经无法说明新的传播现象。 随着新媒体对社会影响的增强,大众传播中“大众”的说法应被“媒介”所替代。 这里的“媒介”不再是报刊、广播、电视等,而是互联网传播形态。这种“媒介”掌握了传输和检索规模庞大信息的能力,内容的生产和选择权被下放到用户手中,用户个体都有机会成为内容供应者,展现出其去中心化的趋势。由于网络带宽的提高和接收端的便携,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传播内容。这些传播的状况不断破坏着原有大众传播的根基,具体表现如下:
(1)信息的传播渗透到社会的所有层面和人的思维,包括虚拟世界。
(2)传播渠道更加精细,用户自主性大大提高。
(3)原来的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已经没有了区分的边界。(4)新媒体为网民提供了话语表达的空间,成为媒体内容生产者。(5)非线性、圈层、超链接的传播和连接方式,改变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线性传播顺序。

点评:当各地纷纷成立新闻学院,办起新媒体专业的一片“大好形势”时,陈力丹教授却理性的指出,其实我们现有的理论并不好使。尽管他也未能构建新的理论,但能够冷静的思考已难能可贵,他警醒我们不要误人子弟。

新闻业十大未来趋势:记者将会消失,AI唱主角?
Future Today Institute创始人、数字媒体先驱艾米·韦伯(Amy Webb)日前参加网络新闻协会(ONA)大会,阐述了新闻机构现在就应该关注的技术,并总结了新闻业十大未来趋势。韦伯认为,下一波数字化将由人工智能唱主角。她说:“人工智能将影响到新闻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编辑部将变得截然不同,记者和社交媒体经理可能彻底消失。”

韦伯列出的十大趋势:1、目标识别;2、群体学习;3、混合现实;4、会话计算;5、增强新闻;6、针对新闻机构的人肉搜索;7、数字脆弱性;8、不依赖算法,保持透明性;9、限量版新闻产品;10、新闻即服务。

点评:这是一篇唱衰记者的文章吗?记者会不会消失不好说,但在互联网时代,记者和新闻都需要重新定义。

微信应用号终于来了!它到底长什么样?看这篇就知道了

腾讯科技讯 (韩依民) 9月22日凌晨,微信公众平台开始陆续对外发送小程序内测邀请。小程序即被外界广为关注的微信“应用号”。在今年1月11日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到:微信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个只是传播内容的平台,而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微信团队专门拆出了服务号,但服务号以提供服务为主,基于一个诉求,“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现在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

点评:微信教父张小龙曾说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是当你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在你身边,当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离开。

TV派·透视 | 刘旸:单一视频模式衰落,内容生态的未来又如何?
内容正在丧失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单一视频模式这条路行不通,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用户获取用户的渠道多元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获取信息本身,人们渴望通过媒体使用用更多的新的价值,这就需要“生态经济”的力量。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对内容商业模式——“流量变现”的失效和颠覆。由于内容的“生态位” ,受到用户媒体消费行为影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独立价值的王者神坛上走了下来,向着下沉、迁移、分化、变现的四条路径发展。

点评:当今靠单一的内容产品已经难以打天下,它不仅仅要嵌入到内容生圈态,还要嵌入到服务生活圈。

轻松一刻

当许多年轻人热衷于美图秀秀和表情包来呈现和表达的时候,旅游达人七月娃娃却用漫画来表达,设计师Tennny则用图画来记录她的台湾行。这样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