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的价值认同构建
电视通过符号建构世界,其中最主要的是意识形态规制,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凯尔纳(1987年)曾指出,意识形态的表达是通过意象,合理的想象、口号联合在一起进行表达的,这会使意识形态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意识形态在电视中的体现就是在播出的节目中,一些意义被有意凸显出来,而其他含义则退居其后,或者根本不存在。凸显哪些意义,隐匿哪些意义,就是意识形态的建构方式。在上一章,笔者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和分析,阐述了《非诚勿扰》的话语互动机制,接下来,笔者要主要讨论的是在这种互动机制下,节目构建了怎样的价值认同。
一、价值观传递的时代背景
目前,面临着结婚压力最大的群体是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着感情和生存的双重压力,需要在追求幸福和为事业拼搏中做好平衡,“80后”剩男剩女问题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非诚勿扰》制片人接受访谈时曾说,最初做这档节目的初心是对剩女现象和剩女问题的关注,节目组认为在未来的中国这将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社会焦点。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剩女不断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在婚姻上将就,不知不觉就被剩了下来,又因为剩女多集中在城市,而剩男多集中在乡村,剩女群体在整个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中国将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单身潮,而都市的单身女性如今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群体,一个社会符号。”[]随着社会转型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剩女”群体逐渐成为关注度很高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女性多独立自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她们多是很优秀的女性,或因为事业或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而剩下,这部分女性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开放,经济独立,生活自主,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敢说敢言,关注她们的婚姻问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价值观传递的内涵
《非诚勿扰》节目分为改版前和改版后两个阶段,改版前,《非诚勿扰》凭借拜金的言论、出位的话题、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博取观众眼球,引发了收视狂潮和社会热议,也最终引发广电总局连发两道文件责令整改;改版后,风格大变,除主持人之外,还请来了乐嘉和黄菡两位点评嘉宾坐镇,乐嘉作为性格色彩心理学的创始人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对男嘉宾或者女嘉宾提出心理建议,而黄菡作为党校女教授,自带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气质,经常用温和的话语对男女嘉宾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这两位嘉宾的加入使得节目在价值观上更贴近主流,并且风格由犀利激烈转向温情脉脉。节目中有很多传递真爱、情义的片段: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持续不断地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娱乐节目更甚,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不断被创造出来,占据着各大频道的黄金时段,类似《非诚勿扰》这类会涉及婚恋观等价值观的节目对于受众的影响尤大,节目对于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凸显和观照成为一个节目策划的重要层面。“作为大众媒介的电视并不只是拥有关注和掌声,它也带有独特的社会热点议题,保持理性思考,具体表现为对与社会、民族相关的涉及到政治政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议题。”[]
《非诚勿扰》带有娱乐节目的特性,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种种缺失和不足,可以在节目中得到补偿和满足,在宣泄情绪、逃避压力之后,获得一种想象性的快感。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在节目中也通过争议性话题的讨论传递社会文化价值。
《非诚勿扰》彰显了优秀的主流价值观,主要得益于节目组预设的焦点性的多元话题。正如前文已经分析过的,节目的话题讨论类型分为价值观传递和非价值观传递两大类,价值观讨论的话题中涵盖了恋爱、婚姻中的两性相处方式、社会心理等的讨论;对人生规划及个人发展的讨论、社会道德的讨论等,如:车子、房子、婆媳关系等社会热点话题;还包含现代转型中国的当下一些流传已久但又颇受争议的传统高观念的讨论,如:婚后女性在家庭中的定位及女性观念的讨论。这些话题都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因此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有一种自主的代入感,会由人及己,引发思考。
在当今转型中国,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横行,对于优秀价值观的引导是电视节目的社会责任。“80后”、“90后”的青年男女正面临着人生中对爱情、事业、生活、压力等的价值观重塑,面临着对人生理想的实现、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思考。《非诚勿扰》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孟非善于把话题从表层引申到对不同层面的价值观的思考,在娱乐的表皮下融入主持人和点评嘉宾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智慧,脱离了单纯的娱乐节目的限定,为节目增加了思想内涵和节目深度,触碰到社会的思想内核。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节目传递的价值观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 男女婚恋观的引导
婚恋观是一个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知和理解,婚恋关系的处理是节目中讨论的焦点。《非诚勿扰》所倡导的婚恋价值观在改版之后更加正面主流,节目宣扬相信真爱、要经济基础不要拜金,乐观开朗,努力上进,理性成熟、勇于担当,并且引导社会正确地理解成功、梦想,走好人生路。
关于婚恋观,节目讨论的话题包罗万象,贯穿于两性相处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男女之间如何更好地相处:如何和作的女孩相处?以什么动作开始有身体接触最自然?送女生回家送到哪里比较合适?恋爱开始要不要宣布?男女生有哪些方式宣布主权?喜欢不喜欢女生撒娇/粘人?有哪些奇葩的分手理由?分手后见到前男友怎么办?如何婆媳相处?这些话题有意思、有意义,对目前青年男女恋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节目引入了社会学专家黄菡作为点评嘉宾,作为专家学者,她对人类社会活动(包括:社会结构、人性、社会心理等)方面有专业的研究,不仅是有人生阅历和经验,而且是有理论的支撑。在处理两性关系方面,黄菡倡导我们不仅需要真诚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未来伴侣的能力,而且需要恋爱的相处技巧,因此在节目中会对男女嘉宾做这方面的指导。黄菡作为专家学者,有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两种话语方式可以选择,她传递精英观点,但是尝试用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自由转换进行点评,男女嘉宾能够明白她的话语内涵,也不会觉得太高高在上,艰涩难懂,因此更易博得认同。
孟非黄菡会针对嘉宾的观点讲出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此来引导观念,在节目中也说出了许多金言金语,如:孟非说,在这个社会,美貌和财富这两种稀缺资源是有可能进行某种互换的,我们只是希望这种互换不要伤害其他人,也不要损害整个社会。在这个条件下似乎没有太多批判的余地,但是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倡导的还是,无论你是否年轻,无论你现在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我们都希望你相信真爱。
笔者对节目中关于婚恋观的讨论话题进行了文本摘取:
话题1:“女生不是追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在一起的”
黄菡:开始挺同意你的观点,但具体的事情真的很复杂,有时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谈不上有多少好感,但也谈不上绝无好感,这时候如果你追一追,可能就会在一起,所以想法不要这么绝对。
孟非:黄老师是想告诉你,我们从一次成功或者一次失败的经验中,还不足以推导出一个结论。
黄菡:在选择阶段,特别是恋爱的选择阶段,尤其不要因为一两次的经历而得出结论。(2010年10月25日)
话题2:“两年内一定结婚,婚后一定不离婚”
孟非:事情能那么绝对吗?
男嘉宾:我就是表达一个信念
孟非:其实人生变数太多,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很多事真不是你现在就可以这么说,
黄菡:其实我们是想告诉你,对生活要有一些弹性,不要说那种很绝对的话。(2011年3月20日)
黄菡曾经在采访中提到对于这种绝对的说话方式的看法,她认为,说话要有弹性,不能太过强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活出自己的生活,别人最多也只是人生的指导和建议,没有权利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所以在做节目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态度的控制。而对于男嘉宾来说也是一样,对于女朋友的要求不能太过于细化,会将自己的人生限制得很死,特别是对于身高、发型等等这种细枝末节的方面,要学会包容,更多地看重精神层面的共同,会给自己的人生幸福有更多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黄菡建议男女嘉宾对事情有自己的坚持,但也要根据形势灵活地变通,凡事不要绝对,给自己留有余地。这不仅是对婚恋观的指导,更是对人生观的指导。
话题3:“灵魂伴侣”
女嘉宾:我理解的灵魂伴侣是多年后沉淀下来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都能懂的一种默契感,男嘉宾是怎么理解的呢?
男嘉宾:我觉得这靠缘分,每个人出现在生命中都是老天的安排,我相信这份缘分,也愿意去等待这个人。
黄菡:所以我刚刚在想,到底什么是灵魂伴侣?
黄磊:我觉得就是一种描述,自己认同,只有走到一定时间,回头看,才能称得上是相濡以沫。
孟非:我们在表述一个我们追求的时候特别恰如其分的一个表述,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被理解。没个30年真不敢说灵魂。
黄磊:(调侃)没个30年连伴侣都不敢说!(2015年10月3日)
其实,我们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现代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多元,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因此价值观念也多元。但不同的婚恋观念需要引导,《非诚勿扰》引发了关于拜金主义的热议,很多人指责这种功利的择偶观念,我们不能忽视社会转型时代转变下价值观的多元对于年轻人的影响,需要给予时间对这些观念进行调整,但追求幸福、自立向上的观念依然需要成为社会中的主流。
2、 青年人生观的把控
《非诚勿扰》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努力、向上的价值观念,不轻视个人的努力,不鼓励拜金的言论,引导每个人追求幸福以及属于自己的成功。
在男嘉宾曹云的节目中,孟非这样评论说:“有事业心、有进取心的男人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并不是非要当老板,一定要成功,或者混成个大人物,要上市才代表成功。”一个男人只有能够踏实工作、认真生活,拥有阳光健康的心态,珍惜身边人,就能收获幸福。
乐嘉作为性格心理的专业研究者,在节目中会针对嘉宾性格的完善给出建议和帮助。例如,在2010年12月25日的节目中,有一位内向自卑,打扮非主流,梦想成为漫画家的男嘉宾李由,在台上女嘉宾和他进行了一番交流之后,乐嘉对他说,很可能在今天,我对你的意义比 台上24位女嘉宾对你的意义要大!并且对他提出了完善自己性格的建议:
可能你以后在人际交往上要稍微再多出一点点努力,并非所有人都一定会喜欢你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我知道你并没有任何恶意,但绝非所有人都喜欢,这会给你事业的自我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有一句古语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所获得的成功、遭遇的挫折、人生发展的瓶颈,或许都和我们性格中的自我设限有关,或许相对于相亲,指导和完善性格发展对于男嘉宾来说或许更重要。参加这样一场节目或许并没有让他带走一位女孩,然后开始一段恋情,但是,更加明确的自我认知和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男嘉宾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或许可以帮助他通过反思和借鉴,重新找回自我。对于这样一档节目而言,这只是剖面中的一角,这种深触到人内心的对话不仅对于台上的嘉宾,对于电视观众而言也能引起一定的反思。
3、 社会道德观的观照
真正的多元自由的文化观是基于底线、尊重与共识,社会道德观也是如此。在当前社会,我们呼吁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节目也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这种价值观引导的功能。孟非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出身,本身有很强的新闻敏感,他善于把情感话题引申到社会话题,对于一些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并适时评论,一方面增加节目的看点,另一方面增加整个节目的内涵与深度。例如,节目曾就全民阅读、灵魂伴侣,公共道德,人际交往中的破冰话题,上海男人的腔调,中国的丈母娘,中国文化精粹等话题进行现场讨论,在某些话题上节目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如为中国的丈母娘正名等。
话题1:全民阅读与社会公德
女嘉宾:您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啊?
男嘉宾:我看书很杂,各种书都看,而且我看书很传统,我不看电子书。
孟非:22号带来一个特别好的话题。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啊,确实应该养成看书的习惯,最推荐看书的场合是火车和飞机上。
黄磊:你看咱坐在飞机上,如果有世界各地的人,一看外国同胞很多都在拿了本书在那看,然后我们这儿看手机和iPad多一点。
孟非:他要是光看不说话还好,在火车上经常一上火车嘴就不闲着,经常一个电话从北京一直打到徐州。
黄菡:现在还要补充一个,就是还是看书吧。要不你看iPad你戴个耳机行吗?我前两天坐高铁,就一个人坐旁边,就一直看一个打打杀杀的电视剧,还没有耳机。
孟非:这个全世界的交通工具都很安静,要听音乐戴一耳机,要么休息,要么阅读,就属中国人爱打电话。
黄磊: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就是需要全民来关注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我们现在太多考虑就是自己,对公共的考虑越来越低,所以应该赞扬你爱读书。
孟非:号召大家尤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多看点书。
在讨论现代人对猫狗缺乏责任感的时候,孟非适时引导社会要珍爱小动物的生命。他说,一个家庭决定是否养一只猫一条狗的时候,这个决定一定要慎重,全家人达成一致再决定是否要养它。它不是你买的一条裙子一双鞋,不喜欢扔了就行,一个生命,它来到你家里,你就应该对这个生命承担责任。这些话语的引导是对于社会道德观的引导。道德是相对于法律而言能在人内心起到约束作用,高尚的道德观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在我国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观需要重塑,节目中的话题引导无疑对社会道德观塑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社会道德观的观照还体现在对感恩与情义的彰显,节目中呈现了许多重情重义的场面,以女嘉宾李幻一和男嘉宾高杰为例。
在节目中,有一位女嘉宾给人印象深刻,她叫李幻一,有故事、有情怀。平凡从你我中来,却又带有不平凡的品质。有一位男嘉宾为她而来,在节目中表明心意,情真意切,李幻一深受感动,但可以看出男嘉宾并不是她心动的对象。她说,我们都是平凡人,可是我们来到这个舞台上都是还对爱情抱有自己的一份期望与执念,我们依旧相信爱情。但在做决定的时候,她觉得一个陌生人能为她做这么多,实属难得,作为报答,她愿意跟他从台上走下去。女嘉宾在台上表现出的“义气”令人动容,让观众感受到了她外表强硬却又内心柔软的个性。就像孟非所说,台上的女嘉宾离场和姐妹们道别的场景他见得多,但是唯有她表现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也是一个内心很细腻的人。
另一位男嘉宾高杰,来自济南,是一名优秀的金融分析师,为了寻找真爱来到这个舞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一位女生为了他也来到《非诚勿扰》的舞台。这个结局本应该很圆满,但因为女生的条件各方面和他有很大差距,并不是男生喜欢的类型,因此让观众默默惋惜。但在最后选择的时候,高杰为了这个女生的勇敢,为了保全她的尊严,为了这份情义,最终选择了牵着她走下舞台。最终,微博披露,因为种种原因,男女嘉宾并没有走到最后,但是在当时的这份情义是节目中呈现的人性中的温情。
三、话语互动机制与价值认同构建
赫克特曾在1993年提出“认同的传播理论”,该理论认为,认同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修正和构建的,认同是一个传播过程,传播表现认同,认同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互动和交换。赫克特认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结是通过传播实现的,而传播的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互动,另一种是自我互动与人际互动。透过两种互动方式,创造出了关于社会现象的符号象征意义,当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有关联的符号意义附着在个人身上时,认同因此被建构。赫克特还提出了认同与传播存在“四个层次”:个人认同是对自我的认同,认同通过传播的途径在社会互动中体现;在社会互动中关系传播也是塑造认同的一种方式;更大层面的群体认同主要是通过群体分享群体记忆得以实现。赫克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总结出了认同与传播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认同是一个传播过程,把二者相统一。
具体到本研究,话语互动机制是认同形成的方式,认同的形成是话语互动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非诚勿扰》通过构建协商式的话语场,用倡导建议的方式代替激烈的批判和教导,在此类节目的场景中比较适用。本研究总结出三种话语互动策略,分别是:情感引导策略、协商式互动策略、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自由转换策略,藉由此传递出积极向上,凸显正能量的婚恋观、人生观、道德观。电视媒介得以发挥自己的功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