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乡村从教岁月

我们总是会不断的怀念过去,抖落时光的灰尘,将那些我们忽略的美好时光从记忆中拎出。

1983年7月,一场事关个人前途命运的高考结束了我的大学梦,人生理想惨遭重创,我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庸,带着沮丧、落魄,茫然地回到自己的故土----社旗县唐庄乡尚庄村,开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

1984年3月,村干部和本村关帝庙学校校长找到我,说:“上级要求村上开办扫盲班,对象是年轻的成人文盲或半文盲,主要是教他们识字,授课时间是每天晚上1个半小时,月工资10元”,希望我把这个工作担起来。对此,我欣然答应了,但不是为了每月的10元工资。

我当时想:“十年寒窗”不能白白断送,付之东流;理想不能泯灭,烟消云散;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我要重拾信心、再上征程、迎接曙光,创造希望”。那个年月的“鲤鱼跃龙门”,若不是数学“瘸腿”,我岂能善罢甘休。上学期间,每个级段我都是班长,在社旗县二高时既是班长又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扫盲班老师虽说低级,但我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天晚上,我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出教室;课堂上,对每一个字都会认真释义,不但教会写、教会认,还教会组成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形象的含义。同时,还会结合生活实际,对相关的字生发开去,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看得见摸得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1984年底,共教会学生认、写、解义3285个字。为他们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改变命运窘境,实现美好生活,经营人生的道路上,积攒了“铺底金”,锻造了“加速器”。

1985年3月18日,我来到教学生涯的第二站----唐庄乡唐庄小学。学校刘兆梅老师请产假,我去代课,教三年级语文。

学校位于潘河边上,环境比较幽静。小学三年级是语文课的转型期,教学内容从之前的音、字、词、句、段、示范课文拓展到学生自己作文。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加之农村学生生活空间狭小闭塞,缺乏学习的媒体平台,一遇到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一堂45分钟写不出一篇作文。

究其原因,一是“嗉里”没材料,二是写作不得要领。作文如写字,临帖写字容易将字写规范,针对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状况,我要求学生作文从“模仿”开始。小学生有模仿的天性,但强调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东西与类似范文的形式恰到好处的融合,进而形成自己的作文。模仿应首先从课文着手,再扩展到读到的好范文,模仿好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立意、用词组句等。模仿只是写作技巧,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必须给自己的“嗉里”积累充实素材。要求学生多读多背范文,留意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

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作文从日记开始练笔。每周找一篇最好的作文、一篇最差的作文进行评讲,向学生说清讲明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让学生在评讲中不断规范自己的写作。

1985年7月15日,我代课期满。虽然只几个月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明显提高。

1987年5月至1989年7月,我应邀分别在唐庄乡苗庄初中、唐庄乡中任教,任课都是初二语文。

在苗庄初中印象最深的是“遛走首”,即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其他任课老师听讲课。我讲的课文是当代著名科学家、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依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课文的重点是了解向沙漠进军的意义,了解掌握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引资料、下定义等说明方法。

为讲好这篇课文,我围绕课文内容认真备课,查资料、找背景、联系国内国外、地域古今,使课文讲起来不单调、不枯燥;在说明方法上,立足课文的同时跳出课文,利用身边活生生的事物讲解说明方法,以便学生更好掌握。“首秀”一炮打响,得到领导、老师、学生的认可。

在唐庄乡中印象最深的是替二(一)班冯怀民老师上的一堂课,这堂课讲的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袁英的《井冈翠竹》。

当讲到“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顶针修辞手法时,我辐射了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雨天为一李姓乡绅祝寿的故事和诗。雨天大煞风景,很多文人墨客都是直直白白的作诗祝寿,唯有郑板桥借天气情景写诗祝寿,一首“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的洒脱美诗和顶针手法,使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加深了学生对顶针修辞法的理解。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教师应像战士一样,倾尽智慧,竭尽全力,赢得课堂的胜利,这是我在教学中最深切的体会和庄重的态度。

1990年9月,我和妻子到唐庄乡肖庄学校任教。一年后因工作变动,我从此离开了教育阵地。

今天,当双鬓点缀白发,当花甲之年向自己招手之际,回首穿越时空,重拾青葱岁月,虽说气血依然旺盛,不免慨叹岁月如流水,人生之短暂。

当年教过的学生奋战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当年年长的领导、老师都已退休,有的已经病逝;当年年轻的同事,现在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

我十分想念他们、怀念他们!同时,我也为自己曾经的从教生涯感到自豪,虽然如流星划过夜空般短暂,但却把瞬间的光和热撒向了人间;今生毕竟从事过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曾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

作者简介

王成群,1964年生,河南省社旗县自来水公司副经理。高中毕业后曾从事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热爱文学,喜欢和好书拥抱、与大师对话。人生的信条是:善良宽厚,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富于责任和正能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