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配茶参与制茶大赛之思索
所谓现代制茶制艺的拼配茶制艺,在中华制茶史上是一个创新发展还是一个投机取巧的邪门歪道?目前茶界众说纷纭。但事实胜于雄辩,传统制艺茶品其色、香、味,韵永远代表着一个区域茶品的特色。在一个大范围之内统一一种制茶制艺的做法,必然导致地标茶品的失色,从而失去茶品品鉴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违背物种迁徙树品种在特定“小气候”环境下的异质性。就传统的红茶而言,刚加工出来的红茶茶品只能算是半成品,有三个月的后熟期。在后期熟化的过程中,只要存储得当后熟期愈长,其韵味更好,汤色更深,香气更浓,茶性更佳。往往后期熟化更能代表一个地区茶品的特色,因为具有活性的茶品它能与当地的灵山秀水融为一体,这就体现了茶叶生前死后均是有活性的灵物。
近年来,某省级茶叶管理部门组织的茶事活动,有一个项目竟然是拼配茶比赛。要求参赛者将不同地方的茶叶按不同比例拼配在一起,要求加工出与自己茶品雷同的茶品。这个规则的制定者应该是一个茶盲,而其组织者、领导者、倡导者都是披上了“皇帝新装”自欺欺人的东西,可谓贻笑大方!但尽管如此,在这个游戏之下,如下几个方面值得茶界深思!
一、六百多年的现代散叶茶制史,积累了多少制茶经验,成就了各地名品名茶,其成名制艺应该是在遵循“采时准、制时精、藏时燥”的原则下,采用因茶而制因地制宜。拼配茶的制艺规则,似乎要把中华茶品打造成几个茶系,只有红绿黑白,没有天南地北,天下茶品都是名品,只有等级差别而己,标准由规则制定者评判。由此说来,规则制定者应该是当今“茶圣”,值得深思!
二、传统散叶工艺确实存在瑕疵,随着时空的变迁,是应该给它“洗洗澡”,但不是在倒洗澡水的同时连“宝贝儿”一起倒掉!比如说某一地区的红茶,传统工艺是:高温杀青、重度捻揉、自然发酵、低温培香、常温燥润后熟。如果有人存有十年以上的陈茶,会有很多茶人十分仰慕,品之更幸!如果是采用现代高温激香的茶品,视其茶品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茶品,茶人会弃如草芥。相较之下如何呢?有些人把一些投机取巧的技艺,冠名为现代科学制茶制艺,拼配茶就是这种制艺下的产物,并拿到台面上来张扬。科学是严谨的不是儿戏,伪科学昰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但它却能蒙蔽人心破坏力极大。在当今我国茶产业非常庞大的状况下,其影响力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还包括着社会的稳定等因素,值得深思!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茶叶生产国,茶叶的发源地,特别是近几年,它已经成为农民脱贫,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茶叶生产与加工事关整个茶业兴衰,扶贫成果和农业农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文/张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