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建筑博物馆哈尔滨(下)
(续)哈尔滨有道里道外之分,“道”指的是滨洲铁路,滨洲铁路以西区域定为道里区,道线以东地区则为道外区。与道里的中央大街建筑群相比,道外的靖宇街则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沿着靖宇街行走,满眼的老房子,或米黄色、或灰色、或红褐色。欧式建筑加上欧式以植物为主的装饰,间或杂以中华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麒麟、龟、虎、鹿、鸟的图案,让人赞叹中西合璧的完美。但现在传统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立面和固有颜色,在这里被现代装修、现代材料和商业需要的颜色所肢解。
道外许多老建筑都很有历史的沧桑感,有些被拆掉了,有些因缺少维修破旧不堪。由于道外改造缺少规划而显得十分杂乱,但也记录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左下图这条街泾渭分明,一边是老建筑,一边是新楼房。
哈尔滨还有大量中苏友好期间建造的苏式建筑,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学大楼就如同莫斯科大学的缩减版。但也有例外,由于哈军工(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陈赓大将坚持民族风格的建筑设计,因此哈军工教学楼采用了仿古建筑的“大屋顶”。
除了苏俄风格的建筑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兴建了大量现代建筑,大批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子”拔地而起。近年来随着旅游服务业的兴起,也兴建了不少仿古建筑来鱼目混珠。但韵味总感觉不如那些落满历史尘埃的古旧建筑。
哈尔滨的建筑,象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的典雅,也有现代的奔放。其实在哈尔滨也有不少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只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东西司空见惯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庙、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也时常会映入你的眼帘。在呼兰河边你还可以从萧红故居中领略到东北民居的纯朴。
哈尔滨还有许多人造的建筑景点,那就是在哈尔滨冰雪节期间。在太阳岛上,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哈尔滨人,可以用冰雕成世界各地风格迥然的经典建筑,而且晶莹剔透、美仑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你可以在极地的小屋里小憩,还可以在室内的冰床上歇息,感受极地真生活和冰城的清凉。
哈尔滨的旅游旺季集中在冬季。其他季节游客就很少了,其实如能把这一远东建筑瑰宝发掘起来,就是常年不衰、取之不竭的旅游资源。然而,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欠佳的东北是一个瓶颈。市政建设投入恐怕还是着眼于那些投入小见效快的仿古商业区和美食街。但是如若没有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绚丽多彩的建筑博物馆,更多的游客们会远道而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