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年双十节国庆纪念日剧目》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晴
上午和老婆回学校,帮小安提交材料。忙到十一点多,最后缴费的时候刚好过了十一点半的下班时间,我们晚了十五分钟。于是先去校内的一心日本料理吃饭,我要了一份猪肉泡菜火锅套餐。吃完饭,去附近的稻香村买了一些无糖点心,准备寄回家里。等到两点钟,重新去留学生处缴费。
今天得到一本线装的小册子,红绸封面,是一本汉英对照的演出说明书,英文翻译是George Kin Leung (梁社乾)。书的扉页写着演出地点和日期:Huai Jen Tang October 10th,1936(1936年10月10日 怀仁堂)。册子中一共介绍了三个剧,第一个是尚小云演的《秦良玉》,第二个是杨小楼、郝寿臣演的《连环套》,最后一个是梅兰芳演的《真娥刺虎》。书中有八张插页,分别是尚小云便装像、尚小云演秦良玉剧照、杨小楼便装像、杨小楼演连环套剧照、郝寿臣便装像、郝寿臣演连环套剧照、梅兰芳便装像、梅兰芳演真娥刺虎剧照。
姜德明在《书摊梦寻》中对这本书有过介绍:
“《剧目》专刊,红色锦缎封面,线装宣纸本文,铜版纸插图,以中英两种文字印刷,是非常讲究的一本说明书。这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月十日的国庆演出特刊,疑为南京国民政府招待各国驻华大使及外宾的演出。是日演了三出戏,一是尚小云的《秦良玉》,其次是杨小楼、郝寿臣演的《连环套》,最后是梅兰芳演的《贞娥刺虎》。特刊收了三个剧目的本事及唱词,以及演员便装照及剧照。英文说明由梁社乾译成。此人即 1926 年翻译出版英文本《阿 Q 正传》的译者。
转年抗日战争爆发,梅氏息影歌台。又一年,杨小楼病逝,盛况难再矣。”
我拿到的这本册子,在封面上有一张银色质地的题签,印着“Programme”(剧目),在封底还有一张银色质地的题签,上面印着“民国二十五年双十节国庆纪念日剧目”。
关于1936年10月10日这一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一览》中是这样记载的:
“南京 各机关各团体悬旗结彩,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召集党政军高级人员约千余人,在中山陵前开庆祝会。万余童军在陵前接受检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招待十七国代表四十三人。夜间童军举行提灯游行。当日“群众谒陵者和参观童军营地当日不下数十万……夜间在路旁观提灯游行者亦万人空巷,摩肩接踵,可谓极一时之盛。”党史陈列馆该日落成,首日参观者极为踊跃。下午三时后,任人参观,约数千人之多。
归绥 举行开国纪念典礼。同日产马比赛开幕,内蒙各旗均派代表参加。
北平 南苑举行阅兵典礼,外交团人员应邀观礼,夜间在怀仁堂演唱京剧,梅兰芳、余叔岩等分台表演。”
由此可见,这次演出不是南京国民政府招待各国驻华大使及外宾的演出,而是当时北京军政首领宋哲元为庆祝双十节在中南海怀仁堂办的堂会戏。
谢思进、孙利华编著的《梅兰芳艺术年谱》也有记载,:“1936年10月10日 (梅兰芳)应宋哲元之邀,在怀仁堂演出《霸王别姬》、《打渔杀家》。”
但是这本《梅兰芳艺术年谱》中关于梅兰芳演出剧目的记载和这本双十节剧目说明书不同,不是《贞娥刺虎》,而是《霸王别姬》和《打渔杀家》。
京剧名家刘曾复曾经观看过这次国庆演出,并在《忆余叔岩演的堂会戏和义务戏》中对这次演出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他记录的演出人员与剧目也和双十节剧目说明书也不同。据他的记载,当晚演出的剧目分别是:
“余叔岩、程继先、鲍吉祥、王福山等《群英会》。
马连良、尚小云的《赶三关》。
梅兰芳、谭富英的《武家坡》。
谭小培、小翠花的《银空山》。
程砚秋、荀慧生、王凤卿、李多奎的《大登殿》。”
刘曾复提供的梅兰芳当天演出的剧目与《梅兰芳艺术年谱》中所说的剧目不同,但刘曾复提供的其他剧目的准确性在程砚秋、荀慧生、王凤卿的年谱中都得到了印证。
所以我估计,这个双十节剧目说明书上预告的演员表和剧目都和真实演出情况不一致,尚小云、梅兰芳临时换演了其他剧目,演出人员中增加了余叔岩、马连良、程砚秋等名角,而原先计划的杨小楼和郝寿臣则没有参加这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