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罗:无生不谭(一)
听我的老辈们说早在一百二、三十年前,京剧流派还没有形成,管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称为“三鼎甲”。什么是“三鼎甲”呢?就是考场科试中举的:状元、榜眼、探花。程、张、余三人就是老“三鼎甲”。谁是新“三鼎甲”呢?就是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宋宝罗演出《乌龙院》
后来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人改称三大流派:谭派、汪派、孙派。当时学谭派的人最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早年戏班子的音乐组非常的简单,一般的只有五个人(这方面在前文己说过了,不再重复),这里专说说琴师(就是拉胡琴的)。
宋宝罗、李瑛演出《四郎探母》1980
好的剧社有两个琴师,分“前半工、后半工”。一般的剧团只有一个人,从开锣到尾声就是一个人拉胡琴。一个琴师、二个琴师且不去说他,就说一个“调门”的问题,不知道是谁定下来的。
解放前杭州第一舞台
“工半调”,这是个“官中”调门,不管是生、旦、净、未、丑谁唱都是一个调门。如:孙菊仙唱这个调门正合适,汪桂芬唱,他是唱“乙”字调的。后来刘鸿昇、高庆奎等都是好嗓子的。过去没有一条好嗓子的根本就不能当演员。
谭鑫培原本有条好嗓子的,因为人到中年一切都走下坡路了,如体力,脑力,嗓音等等总是一年不如一年,谭老因为演出场次多、宫里传差多、又抽口大烟,日子长了“工半调”有些吃不消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