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传统艺能”,在当今的大学差点就灭绝了

2020-11-24 20:06

有间大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饼,编辑:秋裤,原标题:《说实话,板书在大学差点就灭绝了》

2020年的清华大学教职工板书大赛,果然没有辜负广大网友的期待。

这是清华大学第四年在教职工间举办板书比赛。每一年优秀的板书作品,都会被放到清华大学官博供大家鉴赏。

在举办的第一年,清华大学还邀请来中国书协、中央美院的书法家来当评委。“希望通过板书把严谨的学风和老师们对美对艺术的追求传递给同学们”,清华大学官博这样写道。

参赛的老师也相当享受/ 图:@清华大学

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板书比赛回忆杀buff直接拉满——一个学期以来隔着屏幕听讲,光是看到老师们在黑板前书写的背影,大家就已经提前感动。

借着清华大学这一波话题,网友们也开始怀念起与板书相伴的那段校园时光:

可能是一低头一抬头就已经形势大变的演算。

对勾函数,我终于学“废”了 /图:知乎

可能是“蹬鼻子上板”的奇奇怪怪的教具。

可能是毕业前最后一堂课老师的祝愿。

擦完这块黑板,高中就结束了 / 图:豆瓣用户@风月

回忆的主角,更是离不开那些给板书注入灵魂的老师们。

图 / 知乎用户

故事的最后,讲台下的这群人终于察觉——板书这件事,一点都不简单。

一、板书是一门学问

图 / 百度百科

板书之所以叫做板书,离不开Write和Blackboard。

粉笔,AKA教育界著名暗器,除了被用来丢上课开小差的学生之外,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在书写。

粉笔的发明者已难以考究,但时至今日,讲台角落这方小小的盒子,已经衍生出各种“学派”:

除尘除了个寂寞的无尘粉笔、无污染但也不要常吸的无毒粉笔……日本公司还曾经研发出“世界上最贵”的羽衣粉笔,一度因为停产被老师们疯狂囤积。

据使用者反馈,可以写出德芙巧克力般的丝滑手感。

这就是粉笔界的爱马仕吧 / 图:知乎用户@Legion

而黑板,作为板书的另一个灵魂搭档,也不容小觑。

这块常用木板或磨砂玻璃制成的小小平面,就是板书施展的舞台。

虽然这些年为了让老师和前排同学少点“吃灰”,不少黑板牺牲为白板,也委屈粉笔变成了记号笔,但是黑板在校园生活里依旧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在视觉上,黑板的干净程度(这偶尔也怪黑板擦)和空间大小,非常影响学生的观感。在听觉上,粉笔划黑板的声音,还是许多人的“噩梦”(求购一双没听过的耳朵)。

手劲大的老师,堪称“黑板杀手”——那些久经书场坑坑洼洼的黑板可以作证。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黑板都是“绿板”?/图:知乎用户@lolilola

有了书写工具只是一个方面,书写的质量才是关键。

板书一直都是教师的基本功,而且要从师范生抓起。在江苏省2019年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上,两笔字(粉笔字和硬笔字)就是一项重要的考察项目。

但是,对于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挂在嘴边的教师一行来说,写字好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他们眼中,粉笔已不止于字体,还要兼顾色彩和图像;黑板已不是一块单纯的平面,每一块区域都被划定出清晰的目标功能。

图 / 知乎用户@王老夫子

提纲式、对比式、词语式、线索式、图画式、分析综合式……在你不经意的擦擦写写之间,板书自成宇宙。

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开始重视板书的整体设计,力争在黑板这一块小方寸里最大化地把知识点展现出来。现在想起,学生时代每一块无辜的黑板报背后,还真有那么几位隐藏的师范人才。

豆瓣“课堂板书收集者”的小组简介上写道:板书是一堂课的眼睛,带着授课老师独特的个人风格,是学生时代的零碎的记忆片段。

它不仅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园气质深刻捆绑在一起,还可能与那些趁老师写板书时偷吃零食的可爱记忆紧密联结。

板书比赛,正是因为带着浓厚的校园情怀,打动了网友“至死是少年”的心。

清华大学的比赛出圈之后,一股“板书营销”风潮在校园间大热,各地各学校都开展了教师板书比赛。

复旦大学还在近期推出了“复旦板书图鉴”,分门别类地盘点了校内各位老师的优秀板书。

在PPT课件、音视频技术占据主流的大学课堂里,大火的却是传统的板书比赛;那些坚持使用板书讲课,不用ppt的高校教师,也会被加上“好老师”的标签。

网络上对板书的共同追念让小新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板书,好像真的在大学越来越少了。

二、是谁“杀”死了大学板书?

虽说板书的“形”还留在大学,但与小中高阶段相比已经风光不再。多媒体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传统板书元气大伤。

20世纪80年代,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子媒体在中国课堂初步登场,并在十年内成功上位。

90年代起,多媒体计算机集各家之长,逐步取代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地位,成为无法撼动的C位。

抬头看看如今高校的教室墙面,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屏幕、投影成为绝对的主角,承担板书功能的黑板白板只能屈居背景。

多媒体教学普及之广,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在乡镇教育中都难以顺利施行,“屏幕”正在渗透中国教育。

放眼未来,虽然以VR为代表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它们落地为常规化教育手段之一的那一天,传统板书的存在感很可能再下一个台阶。

视觉文化时代在主导社会,也在颠覆中国课堂,使板书的命运“下坠”。

学生偏好通过图像来“眼见为实”,而多媒体教学恰恰符合这一点,能够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实现大段文字所不能达到的视觉快感。

就像那些只听老师讲解昏昏沉沉的课堂一样,能够中途播上一个视频,对学生来说简直是大快人心。

虽然粉笔和黑板已经被老师们玩出了花,但毕竟不是每节课都能像板书比赛一样,有充裕的时间去塑造板书的视觉效果,以文字为主导的传统板书,在一般的大学课堂里首先吃亏。

图 / 知乎

另一方面,板书的退位,是教师行业的体力“解放”。全天候抬着臂膀写板书,在精力上相当考验老师;在高校通识课背景下的大班制教学里,手写板书对于后排学生们来说,也是不友好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化手写为点击的PPT,又大又清晰,显然双赢,传统板书再败一局。

在课堂效率、视觉效果甚至环境保护的视角上,板书都输得很彻底。但它并没有这么不体面地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使用者——老师们,还在纠结。

三、板书还是课件?

在多媒体和板书之间,老师们也有过苦恼。

大学课程有专业,要细分,不是每一门课都适用传统板书。

在理论讲解为主导的文科课程里,文字、资料占比最大,多媒体教学显然能够更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

艺术类课程,赏析、评辩的学科性质下,需要学生动用五官去感受,静态、扁平的传统板书更是意义不大。

最后,只有以逻辑、演算推导为主的理科专业,还能算得上坚守手写。板书具有即时性,表现力强,师生台上台下同步推导的互动过程,造就理科的“灵魂”。

板书在理科,可能更像公开的演算纸 /图:知乎用户@除余弦的小铅笔头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程斯宇,曾经在党史课上,靠一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精致手绘板书成为网红。

正是因为他发现理工科的专业涉及大量的演算,理科对于板书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文科,程斯宇老师才努力想把理科的思维形式运用到重视读文的党史教学里。

但能像程斯宇这样花心思打通板书上的科目限制的大学老师,实属凤毛麟角。

天津大学程斯宇老师的手绘板书。图/@天津大学微博

另一边,那些因为主讲PPT而被冠上“偷懒”之名的授课老师,有另外的苦衷。

PPT讲课曾被认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先进作法,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照念PPT、内容年年不变,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已经是老师迷惑行为。

知乎用户@Jesse在分析到这一现象时,用了一个近乎套娃的反问思考了这个问题——一名照念PPT的老师,真的是在照念PPT吗?

不会做PPT的老师,不是合格的reader / 图:知乎用户@Jesse

要知道,用PPT讲课,本来就不是什么省力的“平替”

制作课件这第一关,就已经刷掉了不少老师。多媒体教学可能解放了老师的课堂体力,但在课前蓄力上却是一大难点。

除了个别学科教材会附带好已经做好的课件之外,想要用PPT主讲的老师们,就要在课程备课后抽出时间去制作一份课件,花费的时间精力,可能远远超过板书。

美化课件,对老师来讲也算不上简单。

这里说的美化,可不是在说PPT的样式,在人均“熟练使用”Office的今天,套模板已经给无数个PPT找到了样式上的出路,但是最为核心的课件内容,往往糊弄不得。

要用模板把内容装起来,穿插知识点、干货、视频音频……做到这些,又难倒不少非“网络弄潮儿”的年长教师。

这种窘况和当代大学小组作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些体验过“PPT整合”岗位的人们,给划水组员七拼八凑的资料做出一份丝滑课件的心情,莫过于此。

最后,师生们终于在PPT这件事情上实现天下大同,共同上演毫无灵魂的全文CTRL+C和CTRL+V。

有时也会顾不上排版美观

归根到底,板书或者课件都是教学辅助工具,课讲得好不好,成事在人。

“水课”硬伤不一定在PPT或者板书,“金课”的衡量标准也并不在这些工具运用得有多巧妙,决定上课效果和节奏的,都是老师。

一个资深的教育实践者,不会因为工具而忽略课堂的内容本质,给他们板书或者课件,都能掌控课堂要义。

而平庸的教师,拿着高级美观的PPT的或者惊世骇俗的板书,一样能把课上得很无聊,把工具当噱头,只能遮羞一时,难以掩盖自己在知识输出上的短板。

能把板书的即时互动和课件的内容增量的巧妙结合的课堂,才是教师行业的大势所趋。

四、用板书,大学生就会认真上课吗?

大学生们夸着用板书的老师,买的全是板书这笔账吗?

在屏幕即生活的Z世代大学生眼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存在。北青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3成的学生还会在教师使用多媒体时会走神。

所以,大学生们心态上偏爱传统板书,正是因为他们知道,板书不能像课件一样拷贝保存,一旦擦掉就难以恢复。

所以在板书出现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听课,被逼着及时做笔记。又或者,让手机替自己做笔记。

这种“老师写板书才有利于学习”的虚假繁荣,到了学期末就会面临考验——面对七零八落的笔记和一整相册的板书图片,他们又开始抱怨老师没有完整的PPT可供拷贝复习。

强调及时记录的板书在期末焦虑里无辜中枪,成为了那些浮躁的学生们无法偷懒速成的靶口。

课堂板书,也逃不了在相册里积灰的命运

大学课堂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注意力争夺战,板书课件“窝里斗”出了个结果,最终还可能不敌最终极的对手——手机。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显示79%的大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学生一直都是知识的收受方,但很显然,知识链这一端的当代大学生们,手里抓着更具诱惑力的东西。他们更愿意花课堂时间在小屏幕上疯狂输出。

别再争什么板书还是PPT了。上课玩手机的大学生们,什么时候才能“耗子尾汁”?

参考资料

1. 老师板书教学已成过去?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局外视界

2. 天津广播:天津大学这位老师的手绘板书火了.天津大学官网

3. 别让板书消失在讲坛.西华师大报.黄琦

4.一位爱学习的大学生,手机相册里肯定都是PPT?.新浪网

5.大学老师VS手机,这场课堂battle结果出人意料!.麦可思研究

6.调查:超八成大学生存 “手机依赖”,日均使用 5.2 小时.IT之家

7.为什么很多大学老师的板书不如中学老师,甚至不如小学老师?.风雨说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饼,编辑:秋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