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乐坛,还能再出优质爆款歌曲吗?

“当今乐坛,还能再出优质爆款歌曲吗?”
以上来自知乎网友提问,这也是近年来华语乐坛唱衰背景下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近日,一首名为《惊雷》的喊麦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从数据上来看,《惊雷》长期霸占着某音乐平台的榜单前列,在短视频平台有几十亿的播放量,从市场角度看,属于标准的爆款歌曲。

但是,这类歌曲真的是我们需要的爆款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当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产品快速渗透下沉市场,将曾经在唱片市场中“沉默的大多数”唤醒,成为拥有投票权的一份子,“音乐有好坏”这个硬性标准不应该被置之不顾。

那么,在流量和算法面前,如何尽可能多地推出优质的爆款,减少粗制滥造的土嗨?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回想一下所谓华语音乐的黄金时代,那些歌曲是怎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的——答案是“把关人”唱片公司的存在。而在数字音乐时代,音乐平台作为用户听歌、消费的主要阵地,需要自觉担负起引导用户审美的责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爆款歌曲?
 
在内陆社交媒体还在为《惊雷》争执不休时,4月12日,古稀之年的“歌神”许冠杰在维港举办了《2020许冠杰同舟共济Online Concert》直播演唱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为全香港市民打气。
在1个小时的演唱会上,许冠杰献唱了《狮子山下》《学生哥》《莫等待》《半斤八两》《浪子心声》《天才白痴梦》《沉默是金》《沧海一声笑》等20首经典歌曲。据HK01统计,一天内吸引了250万人观看这次演唱会,相当于204场红馆演唱会场场爆满的数字。
 
这也让我思考:为什么在1992年就宣布过退出歌坛的许冠杰,在时隔20多年后,仍然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共鸣?以及这些歌曲为什么还能够被这么多人传唱?
其实,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解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爆款歌曲的问题。当岁月流过,多创作一些经得住大浪淘沙的歌曲,让更多人听到,才是音乐行业尤其是音乐平台要为之努力的。
其中,从网易云音乐走出的《起风了》《理想三旬》《成都》《云烟成雨》《儿时》《大田后生仔》《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等诸多爆款,其品相并不是《惊雷》的粗制滥造,制作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行业水准,且传达了追求美好、青春追梦等励志主题,具备了跨越时代的共情潜质。比如《大田后生仔》这首歌,说它是95后的《爱拼才会赢》也不为过。
这些在各个圈层引发共情的大大小小的大热歌曲,也拼凑出了网易云音乐上的爆款群像。
属性上来看,这些从草根中生长出来的爆款歌曲,大多以原创音乐为主,一人包办“词曲唱”的不在少数,且歌曲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从创作者来看,这些爆款的创作者、演唱者都十分年轻,年轻属性明显为主,95后已成为原创音乐主力,00后也开始崭露头角;风格上看,覆盖了民谣、流行、国风、电音等多种音乐类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创作时间来看,老歌新曲都有,但共同的是都契合了某个受众圈层的群体情绪,进而击穿圈层爆红全网。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爆款歌曲的持续走红,可以看做是网易云音乐的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和社区战略生态的开花结果。当然,平台没有一味地唯流量论,而是将审美、价值观融入到产品、技术中,才能保证持续为华语乐坛挖掘、打捞出众多优质的原创音乐人。
如何保证优质爆款歌曲的常态化?
 
在音乐工业力持续下沉的趋势下,音乐内容的大爆炸成为必然,而如何从中筛选出大大小小的爆款,对于音乐人、平台和用户来说,都很重要。
我们看一下歌曲的生产数据,就知道音乐人走红有多难了。Spotify官方数据称,每天上传到Spotify上的歌曲有将近4万首,一年新增作品数量超过千万;而腾讯娱乐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全年上线新歌数量超过670万首。也就是说,不包括资料不全的个人上传作品,全世界一年创作出的新作品就高达1670万首。
要想从这千万首作品中脱颖而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要将爆款歌曲的打造常态化,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作为“爆款音乐制造机”的网易云音乐是怎么做到爆款常出常新的?
首先,这离不开其多年来平台在原创音乐领域的持续深耕。早在2016年,网易云音乐就发起的了“石头计划”,为音乐人提供创作和推广支持;2018年,网易云音乐又启动了“云梯计划”,侧重解决音乐人等创作者的创收痛点。同时,还陆续推出了星辰集词曲大赛、硬地围炉夜、硬地原创音乐榜、国风堂、新声音量计划等全方位、系统性的扶持计划,从资源、资金和舞台等方面,助推词曲创作者和潜力音乐新声,推动原创音乐人进入主流视野。
其次,良好的音乐社区生态,也大大提升了平台推歌推人的效率。作为95后首选音乐平台,歌单、乐评、Mlog等内容形态构筑了网易云音乐的社区骨架,点赞、评论、分享三连文化成为了云村村民们默契的互动方式,音视频、图文、音乐直播等建立的音乐宣发生态更是指数级放大了社区生态的传播能量。在分众化的趋势下,“算法推荐+人工运营+社区引爆”这套打法不仅能够持续推出主流层面的大爆款,也为长尾音乐人的出圈提供了可能。
跳出来看,从扶持原创音乐、构筑音乐宣发生态到探索创收方式,其实也让网易云音乐完成了从创作端、传播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升级,既保证了爆款歌曲的常态化,也让平台的原创音乐生态和爆款制造的竞争壁垒更高了。
当然,技术逻辑的问题解决了,人的层面更不能忽视,这个人既是指音乐人,也是指音乐平台。技术没有价值观,但技术可以塑造产品的价值观,做音乐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了对好音乐的价值判断,再纯熟的创作技巧、再高效的爆款制造能力,推出来的也只能是垃圾流量。
排版 | 安林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建议选择“设为星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