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公开的就是最秘密的:李亦畬《太极拳谱跋》集解(二)
李亦畬宗师
最公开的就是最秘密的
——李亦畬《太极拳谱跋》集解(二)
李新方
【原文】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畬氏书。
李亦畬手订《太极拳谱》
【解曰】“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是说在李亦畬在光绪七年(1881)手订这部《太极拳谱》之前,此谱中的部分内容已开始流传,但范围很小,也不是完整的。杨禄禅之子杨班侯,“从武禹襄学,并得传王宗岳拳谱及武氏部分著作,艺愈精进,在北京颇负盛名”(顾留馨《太极拳术·各流派的代表人物》)。
另据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武禹襄传》,“禄禅次子钰,字班侯,从禹襄读书,禄禅尝问班候读书之资禀如何,禹襄以为读书不甚聪敏,习拳极为领悟。禄禅遂请禹襄多课以拳技。故班侯之技多得之禹襄;禄禅学于陈氏者为老架,姿势宽大,而杨氏所传有大架小架之别者,以班侯学于禹襄者为紧凑架式之故”。
《太极拳考信录·李亦畬太极拳谱跋》
可知在此谱定稿前,杨禄禅、杨班侯父子已经得传其中部分内容,据徐震《太极拳考信录·杨武两家拳谱异同第七》:“武氏既有秋瀛官舞阳县之事,李亦畬《太极拳谱跋》又有得舞阳盐店之文,则此谱由武氏发见,绝无疑义。杨武既相契好,陈沟又无此谱,则杨氏别无来源,其谱取诸武氏,亦绝无疑义。然则两家之谱何以不同,则必杨氏所传者,据禹襄之初定本”。
“杨氏本流传于外最早,今书肆中各种太极拳谱,大都出于杨氏。然,亦不一致,或传者又各以意窜改,或转录致误……唐豪所作王宗岳太极拳经,其参考之书,都十四部”(同上),只有李亦畬之姨甥马同文(马印书)的传抄本,当为李亦畬《太极拳谱》初定稿的本来。
据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廉让堂本太极拳谱》:“马印书抄本,首题太极小序,末题丁卯端阳日亦畬李氏识。亦畬有生之年,只逢一丁卯,则此序初稿当作于1867年(同治六年)。初稿首句,作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
《太极拳研究》早期油印本
李亦畬《太极拳谱》最后定本(1881)的首次公开,是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当时的历史背景,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夕,出书的目的,《廉让堂太极拳谱·马序》讲得很明白:“先生……家藏此谱,不轻示人,近以时乱国危,乃欲公之于世,期收大用”。
李启轩之孙李福荫在《廉让堂太极拳谱·后序》中进一步讲到:“设以此国术普及,人人自强,则强国强种之目的可达,而东亚病夫之徽号可除,如是此秘本之刋行,其意义更为重大矣”。而《廉让堂太极拳谱》的公开出版,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恢复了王武李论作为太极拳经典的历史本来。
如今,“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的保密状态早已不存在了,而且太极拳作为各种武术中著述最丰的拳种,几乎每本书都无不提到并收录或引用王武李论,都把王武李论奉为经典。然而,最公开的就是最秘密的,“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三十六计》)。
李槐荫《刊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
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秘密?有人说,“别人都不知道的就是秘密”,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密在汝边”(《坛经·行由品第一》),但你的秘密不一定是别人都想知道的,因为对别人不一定有用,而王武李论就不同了,是技击中如何做到“英雄所向无敌”的最大秘密,也囊括了其中的全部细节,“有如科学家之实验”(李槐荫《刋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练武人哪个不想知道呢?
是以真正的武林秘籍并不是藏在什么深山古刹,或古墓洞穴之中,而是由人来传承的,自武禹襄得王宗岳论于舞阳盐店,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学太极拳的人都见过王武李论,但不一定能够认识到王武李论的重要;认识到了王武李论的重要,但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王武李论;理解了王武李论,不一定知道怎么才能把王武李论练到自己身上;没有把王武李论真正练到自己身上,就不是身知,不是身知就不是真知。
因为太极拳的具体练法从来都是口授的,李亦畬在《手写自藏本太极拳谱题记》中讲过:“……反复说来,惟恐讲之不明,言之不尽。然非口授入门,虽终日诵之,不能有裨益也”,故在王武李论已经完全公开的今天,王武李论仍然是武林中最大的秘密,此跋讲的“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仍然是适用的,“可予者”的予,就包括具体练法的传授,而不只是抄录拳谱。(待续)
武禹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