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营养指数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贾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及临床病理特征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46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每例患者入院时化验结果计算每位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计算公式为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g/L)+5×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0的9次方/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正确指数,获取具有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组合的预后营养指数作为本组患者预后营养指数分界值,并以此将本组患者分为高预后营养指数组及低预后营养指数组,采用生存曲线和比例风险模型研究预后营养指数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结果:淋巴结无转移、病理学TNM分期为Ⅱ期、癌胚抗原及CA19-9未升高、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的胃癌患者预后营养指数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采用4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预后营养指数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当预后营养指数值为38.175时,正确指数最大,因此以预后营养指数=38.175将本组患者分为高预后营养指数组和低预后营养指数组,与低预后营养指数组的患者相比,高预后营养指数组的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更浅、淋巴结转移更少、病理学TNM分期相对早期、癌胚抗原及CA19-9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预后营养指数值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预后营养指数可作为一项简洁直观的指标来协助临床医生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通讯作者:贾静,jiajing27@sina.com

原文参见:肿瘤代谢与营养. 2017;4(3):297-30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