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 I 解剖麻雀之重读《江村经济》有感

说到费老,作为社会学的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每次听到老师们谈及费老“费老是中国第一位能将学术和官位做到前沿的大人物。”某种程度上,《江村经济》和它背后的“乡土中国”几乎成为费孝通的代名词。《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在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在英国出版,并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称之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论文出版序言中热情洋溢地写道:“没有其他作品能够如此深入地理解并以第一手材料描述了中国乡村社区的全部生活……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他称赞弟子:“不仅充分感觉到中国目前的悲剧,而且还注意到更大的问题:他的伟大祖国,进退维谷,是西方化还是灭亡?”

关于《江村经济》的学术的地位是极其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与代表。在知网上查找了相关《江村经济》学术地位的文章,学者们主要从其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论的贡献以及社区学派经济社会学视角这两方面开展评价。作为中国本土社会学的一代宗师,一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借鉴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本土社会学。

韩国著名人类学家全京秀在读过费老的《江村经济》后,曾写过一片读后感——  《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沦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沦。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写过一篇——社区经济社会学的建构,对费孝通《江村经济》的再探讨:其文中指出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不仅是一个标志着“新的发展”的人类学的实地研究,也是一种特定视角的经济社会学即社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费孝通的独特贡献,在于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他通过对一个农村社区即江村的经济体系与其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变迁的研究,发展出了三个中程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即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乡村工业改革理论及城乡关系理论。费孝通不仅开启了将社会人类学方法引入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对这种传统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虽难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视角,但它对于改进经济社会学中的经验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费老所提出的一些理论思想一直沿用至今如:解剖麻雀、民族走廊理论。通过对研究对象一步步去解剖最终达到深究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理论也需与时俱进,解剖麻雀强调部分的功能,同时也要统筹兼顾,关注人的价值习性,社会发展互动更加密切,交通的便捷使得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等于整体。

《江村经济》全书计16章,包括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等。据估计,开弦弓90%以上的土地都用于种植水稻。桑树在农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靠它发展蚕丝业。开弦弓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蚕丝业在家庭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结婚之后的第一个春天,新的儿媳妇必须经过这样的一种考试。新娘的母亲送给她一张特殊挑选出来的好蚕种。她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来养这批蚕。如果她养得好,显示了她的技能,就能赢得她婆婆的好感。父母与子女、夫与妻这两种关系是家庭组织的基本轴心。在农村中,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姻亲关系只有在她生育孩子以后才开始有效。

开玄弓村作为一个农村社会的缩影——communit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