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的“土”:从中式英语到对比王宝强 | 生活中的社会学 #002
每日发生的事情层出不穷,前几天看到赵丽颖因中式英语被嘲,觉着也可作为一个触摸社会机制的切口,下面就说点一家之言。
中式英语:作为文化资本的发音风格
被认为“土”的中式英语属于个体的文化资本,通过言语行为得到展露。
在布迪厄看来,言语不仅是沟通的媒介,也是权力的表达,任何言语行为都是语言惯习和语言市场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指出,“语言技能并非一种简单的技术能力,而是一种规范能力”,即以身体化的方式复制了权力等级关系。
在言语中,“作为一个社会阶级的特性的身体图式,通过吉罗所谓的‘发音风格’,决定着作为一个阶级的口音标志的语音特征体系”。中式英语就是一种被贴上贬义标签的发音风格,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不是阶级,而是在追求现代化、标榜现代性的过程中,占据了不同先后高低位置的(国家)群体。
语言技能是语言惯习的实体表现,也是语言市场分配下的产物。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发音风格的分类、分等反映了心智图式(惯习)与社会图式(场域)的对应关系:在国内,这体现为各地被认为“好听”、“不好听”的方言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隐隐约约的正相关;在国际,则体现为有逼格、“洋气”的正宗英语和low得掉渣、“土”的中式英语之间的比较。
语言技能属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对发音风格的褒贬既折射出不同品味所追求的区隔或者说秀异,也是各群体围绕对“好”的定义权而展开的争斗冲突的写照,从而在等级化的场域中规范成员资格。中式英语的出现既受学习方式、教学环境和日常情景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放到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中揣摩。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中式英语真有那么差么,语言的目的最终在于沟通——类似沟通行动中的“有效原则”。那么这种对中式英语的嘲讽,或许也反映了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入侵,以及生活世界对系统的迎合。
男女之“土”:和王宝强的对比
中式英语成为赵丽颖“土”的标识。从费老在乡土中国观察到的氤氲着生活热情的“土气”,到今天我们匆忙界定一个“土”的事实、更匆忙做出轻视“土”的归因偏差,“土”成为了社会(心理)变迁的一个小注脚。
除了赵丽颖,娱乐圈被认为“土”的明星,王宝强也是一例。那么王宝强的“土”和赵丽颖的“土”,是同一个“土”么?似乎未必。
对此,可联系他们的性别身份。王宝强是男性,被赋予了意味着成功的霸权型男子气概。于是他的“土”更多地被理解为是憨厚、老实、纯朴与诚恳的象征,还隐含了奋斗的过程和成功的未来,因而更被宽待、更被接受。以如下在网上搜到的言论为例:
“提到王宝强,楼主立刻浮现诸如‘傻根’‘傻里傻气’‘二愣子’‘直肠子’‘呆头鹅’‘死心眼’‘乐呵呵’‘憨厚’,这些个等等词,太多了。”
“还是蛮喜欢王宝强演的角色的,让人看了舒服,没有心计,淡定的一米,王宝强算是从一个纯‘屌丝’一路攀登,逆袭上位。。。。。”
“王宝强的定位 就是憨实 符合老百姓口味”
“比王宝强优秀的演员是有很多,但是象他这么朴实,本色,贴近人民大众的演员有多少呢,每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成功,每个演员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走红!!”
反观赵丽颖,许多评论在强调她的努力的同时,出身农村的“土”的背景往往作为过去被有意略去或只是略微提及,被认为“土”的形象也只是作为对比,以反衬出今日的成功和不“土”而出现。
可见对依然被凝视女性来说,“土”并不是一个符合审美预期的女性形象。虽然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变也带来了男性气质的定义变迁,但无疑女性气质的被消费更彻底、也更僵硬凝滞。
在互动中,符号是我们理解现实、做出反应的中介。我们对人“土”的污名、对女性的不宽容,大概因为二者都是“在社会学意义上残缺不全的存在形式”。
本期小编: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