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绥宁又一秘境,深山藏着中国最古老红豆杉群
探访绥宁又一秘境
深山藏着中国最古老红豆杉群
杨焕礼 图/文
4月27日是周末,一个雨后尚还天阴的日子,我们在徒步穿越了飞瀑流泉的美丽洛口山大峡谷后,时间尚早,游兴未尽,便相邀去看离这里不是很远,藏在深山里的古老红豆杉。
红豆杉又名紫杉,绥宁人俗称为“杉百公”,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的古老树种,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
红豆杉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野生存量极少。
这种古老的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豆杉的生长要求降水量700-1000mm、湿度70%以上、土壤腐殖质积累丰富、含水率40%-60%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部分落叶阔叶林中才能生长良好,所以其世界野生存量极其稀少。(上图片来源相关资料)
几年前,有媒体介绍说原白玉乡(今属李熙桥镇)境内有上万株特大野生红豆杉群,其中最大的一株围径4.9米,树龄最少在1000千岁以上。(本节图片为媒体介绍洛口山红豆杉图)
媒体上说,有三株特大的红豆杉并立在洛口山旅游新村石坪片一个叫大塝上的山谷中,到了那里才知道,三株红豆杉的位置不在山谷里,而是在位于山坡上的一个小自然村院落后面的一口水塘边上,红豆杉的密密匝匝树冠像阳伞一样遮盖了大半个水塘。经过这三株红豆杉下面有一条路小直通山冲内。这个小自然村似乎也不叫大塝上,而是叫大盘上。笔者询问了几位当地老人,均说是“大盘上”,从该自然村所处地理位置来说,也应该是本地所说的“盘上”的地形。(图中屋后很高的树为枫树,紧挨枫树左边低矮的树冠为红豆杉)
穿过一片田野,往大盘上方向行走间,田埂上与、小溪边、路边、山脚下黄色的白色的野花正是盛花期,点缀在田野山间,随风摇曳,绚烂夺目,仿佛从暮春回到了初春,只是早更绿了,田里播下的谷种已经长出了嫩苗。
一小溪蜿蜒从田野间淙淙流过,因这几天下了大雨,溪水上涨,水流湍急,一小石拱桥横卧溪上,也许从此桥行走的人已很少了,就如同眼下空巢村子一样,通往小桥的路已经荒芜,小桥已显得格外寂寞和苍凉。
路边一丛丛的小水竹已经结出了花苞,看来这片小水竹也要在暮春里开花结实,只是这些小水竹开花后会成片枯死。由于竹子不像一般有花植物那样,每年开花结果,因此有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竹子大面积开花,因竹以地下茎无性繁殖,唯临枯死或水、旱、虫害肆虐时方可开花,易引起人们对荒年、灾害、饥饿的联想。故中国古代民间有人把竹子成片开花视为逃荒、乱世之前兆而忌之。
终于见到了古老红豆杉的真面目,三株古树一字排开在院落左后山脚的水塘边上,虽然稍显苍老,却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树枝上已长出了鹅黄新叶。
这些古老的红豆杉,就在大盘上院落的左后侧,静静地伫立,有水塘、棕树、芭蕉、翠竹、枫树、人居房屋等为伴,承载和见证着大盘上一代又一代的历史。
媒体报道说这里一共是并排的三株红豆杉,然而,有一株不起眼的红豆杉也许是被有意或是无意忽略了。这株红豆杉与另三株红豆杉相距不过七八米,也在水塘边,与一村民柴棚紧紧挨在一起,树蔸盘虬贴地,长出四五根小树干,坚强不屈地在与人类争夺地盘中生存了下来。据当地人讲,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看到这株树就是这个样了,如今还是这个样子。想来这株红豆杉的树龄并不比那三株树干挺拔的红豆杉小,别看它不起眼,也是上千岁的古树了(具体的树龄是多少,有待专业人士技术鉴定)。
李熙桥镇古属徽州地,由少数民族土著政权统治,五代十国时马希萼在资水流域夺地,置武阳砦(地址在今李熙桥镇苏家洲),明清时为三都里,历来为苗瑶祖居地和迁出地。苗瑶传统风俗,有村寨必有枫林。大盘上也是如此。在红豆杉的上方二十多米的山谷口处有两株高大枫树,皆被巨大的藤蔓缠绕,如巨蟒爬伏在树干上,树与藤共荣共生,别有一番景致,与红豆杉相映成趣。
据有关资料介绍:“洛口山村地处雪峰山脉,是海拔千余米的高寒山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环境优美,绝少污染,是典型的亚热带中南缘植物分布区,很适宜珍稀树种生长,保留着很多原始状态的森林。18000余亩混交山林中就有至少7000亩生长着大大小小的野生红豆杉。此外,该区域还集中或散布着百亩铁杉林、数量可观的毛竹林、荷木林以及千年古银杏。”
为了保护好这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建议有关部门能否申请成立了洛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南方红豆杉、铁杉林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