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尊重科学,所以在补剂上才要说实话
作者:剑眉同学(健身培训师,优秀科普作者)
之前在春雨专栏写了一篇名为《吃了补剂就能给健身加成?看完这篇又能省笔钱了》
后来收到了一份“老前辈”的文章回复,原文链接如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476868567143015&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已经拜读过老前辈的文章,作为文章的作者必须声明一点,正是因为尊重科学,所以我才写了这篇文章,我先慢慢回复一下您的质疑。(原文上万字,平台篇幅所限只能精简至6千以内。)
质疑一:混淆补剂和运动补剂概念
我对补剂的定义有误读吗?
膳食补充剂的说法和规范是由美国FDA在1994年提出,翻译全称为——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简写DSHEA )。
在现代保健品的发源地美国,更多的区分只是出于商品种类化变多,区分商品和使用人群。
提到分类方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很多人和组织提出过将运动营养品分类,请注意是运动营养品,也就是咱们俩讨论的补剂,比如1993年由Burke和Read提出的方案,就是将运动营养补充剂分为两类,一种是膳食补充机,另外一种是强化营养补充剂。1
质疑二:我否定了运动补剂的效果
不是我否认,是学界否定。
上一段提到的分类方案中着重强调了膳食补充剂不具备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当初运动补充剂出现的时候,提出分类的学者有很多,但不管哪种都具备滞后性,补剂大部分声称的说明是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咱们再聊聊声称效果和真实效果
您在1999年起了增肌粉这个名字。
这名称本身对于消费者就是误导,同时这也是功能性的声明。
它叫“增肌粉”,那么吃了以后会“增肌”吗?任何消费者看这个名称以后都会对“增肌”产生联想,实际上呢?只是在碳水化合物的基础上混合了蛋白质而已,所以起名叫增肌粉本身就是一件声称功能并且和实际不相符的行为。
再看看补剂声称功能和实际差异。
早在1993年,就有针对补剂上宣称功能和实际产品功效测评实验,测评的产品如下,几乎囊括了所有补剂行业的花样吧?
数据来源:Commercially Marketed Supplements for Bodybuilding Athletes,Katharine K. GrunewaldRobert S. Bailey
请注意两点。
第一:这篇文献是刊登在 Sports Medicine,足够权威和第三方。
第二:文章作者调查评估了624种针对健美爱好者的产品。
最后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没有任何做过相关实质性的研究,调查的说明超过800种,很多宣称功效还有误导性。
关于您说的 监管、劣质等关键词
首先:某个联盟用某产品这说明不了什么,只是赞助和商业宣传,包括把某个产品列为某个联盟的补充剂计划,这其实就是广告。
我相信以您的资历足够清楚这其中的商业运作关系,更何况补剂出现在运动赛事、联盟、协会的情况能说明什么问题吗?我也从来没有否定过补剂作为膳食补充剂的意义。
其次:您提供了一份“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阿富汗东部的一支美军伞部队使用运动补剂的内部资料”,同时强调了国外(北美)补充剂的监管多么严格。
这样补充剂在大兵中使用的案例跟我讨论的重点也丝毫没有关系。
因为补剂作为商品,任何人可以采购,它连otc都算不上,购买没有任何门槛,健康的成年人都可以购买。
要说安全性,同样2011--2012年这个区间,一款由USPLabs公司出产的产品导致了美国大兵的死亡,随后美国国防部也提出了禁止采购和购买的消费声明,和您的举例发生在同时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0左右在奥赛前,FDA在赛前直接抽检了补剂市场,很多瓶瓶罐罐都下架了,在这之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补剂行业丑闻也是屡次出现。
2011年-2012年前后,刚才说的USPLabs的产品在当年不光吃死了美国大兵,还有一些消费者因此急性肝损伤、肝衰。
同年FDA终于出手,结果查出了下列公司的产品都含有违禁成分,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训练前和减肥产品,下图来FDA。
差不多同年,《消费者报告》杂志检测了多种蛋白粉,只有一款蛋白粉没有出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请注意消费者报告这个杂志是绝对的独立第三方。
2013年,一款名为CEAZE的氮泵被检测出含有苯丙胺类化合物,苯丙胺类化化合物最有名的就是冰毒。
后来这款产品理所当然被下架,这时监管、备案在哪?如果产品有备案,那他怎么通过备案的?我想您对备案有误解。
这小段故事还没完,该公司老板之前就劣迹斑斑,非法采购DNP当减肥药卖,导致一名17岁未成年人死亡,同时还在采购合成类固醇混入产品中当补剂卖,当然人们知道他的产品也是通过杂志等媒体宣传。
2015年,四大零售商GNC、Target、Walgreens和Wal-mart被指控出售的商品中实际成分和检测结果严重不符,不符合的概率高达8成,很多植物提取物也根本不含有声明的成分,年底GNC还被查出产品有违禁品。
2016年前后,美国市场的蛋白粉被检测出用氨基酸来冒充蛋白质含量。
然后咱们说说补剂的本质
补剂里面,作为运动人群额外的膳食补充考虑的就是——蛋白粉。
方便额外补充的话,也可以考虑——能量饮料、能量棒、蛋白棒。
肌肉量较大的人,如果运动有氧减脂强度也较大的话,可以考虑——BCAA支链氨基酸。
对于一般健身爱好者,达不到我上述条件的,吃了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三种氨基酸在食物中本身也很好补充,亮氨酸氧化一般只有在运动强度、时间增加的有氧运动前提下才会增加,或者糖原储备降低。
对于健美人群来说很多人补充BCAA是当为了缓解肌肉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有足够的肌肉量以及在减脂有氧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蛋白质够的前提下,偶尔一次运动强度增加,吃或者不吃BCAA根本不具备统计学上的差异性。
您强调了支链氨基酸品质,实际上能有啥品质呢,比例上最大差异就是亮氨酸增加的商品会更贵,这也是卖点,理论依据自然是亮氨酸氧化增加。
您所谓的技术进步只是原料提取工艺上的进步,至于您说的吸收率这个还要看实验,而且本身就是氨基酸吸收率会有重大差异吗?这点我真的是存疑。
我在聊一个补剂的时候,更多是从声称功能和真实的利用率上考虑,您说的大部分是场面话,如30年的论证……科学论有效是需要一个点,比如BCAA是否对于中枢神经疲劳有缓解,结论有效和无效都有,是否客观不是看论文多少,而是你参考的论文实验设计的是否合理,结论必须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那才能证明它有效。
更主要的是,试验是否可被其他同行重复?论文只是一个论证的过程,可被证伪的东西在没有达到学界普遍共识之前,都是存疑。
我从接触这个行业到现在,看过的论文、资料、文献没有上万也就几千篇了,当然不全是补剂的,文献要看内容而不是拿出来怼人,当你说一篇文章用了多少文献的时候,起码要把整个文献和实验设计都看一遍,而且要看引用、登载的期刊。
质疑三:我否认了氮泵的效果
重申:氮泵只对咖啡因敏感的人有效。
至于您说的氮泵最早出现是什么样?其实这些不重要,毕竟现在氮泵统称为PRE-workout,很明显指的是训练前产品,帮助中枢神经兴奋在国外合法范围内能找到的也就咖啡因了。
至于您所谓的高复配方意义也不大,因为不管您用的是什么配方,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成NO一氧化氮,作用类似于硝酸甘油,实验中精氨酸对健康人群提升肌肉表现没有任何作用,再回想一下这类产品本质上是为了训练前吃,现代如果一款产品没有任何中枢神经类兴奋帮助,然后告诉你这个pre-workout?这样的大实话可能消费者不会埋单。
精氨酸不管化学架构如何变和提高兴奋度关系不大,而且补剂不用通过临床一二三期就可以直接上市,您说的精氨酸苹果酸盐也不是什么秘密武器,这原料我国是出口大国,更多实验证明单纯补充精氨酸意义不大,我在Pubmed上找到一篇比较近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文献,您可以看下。
Aguiar AF, Balvedi MC, Buzzachera CF, et al. L-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does not enhance blood flow and muscle performance in healthy and physically active older women. Eur J Nutr. 2016;55(6):2053-62
质疑四:我把肌酸描绘成了安慰剂
其实关于肌酸的大部分实话我在原文都说过了,这里根据您的描述我额外提出几点。
第一:科学上无绝对安全,比如《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在2015年左右刊登过一篇研究,表明了肌酸可能会增加患睾丸癌的风险,另请注意我原文也没有围绕肌酸的安全性说什么,我讲的是声称、广告功效和实际作用。
第二:所以如上所述,我从未否认过肌酸的作用,肌酸当然很重要,我质疑的是——肌酸真的如宣传或者您说的那般直接增加肌肉、力量。
肌酸对于人体的帮助肯定是体现在供能上,同时作为一种快消品使用频次也很高,那么就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首先:很多实验证明肌酸对力量的帮助,但是使用肌酸会一直涨吗?对于新手来说通过服用肌酸提升30%的力量,对比老手这样的幅度肯定不会发生,那么对比没有服用肌酸的组结论又如何?不服用肌酸以后力量会大幅下降吗?如果不会,那我继续用它还有什么意义?
力量增长的决定因素里都没有肌酸什么事,我对于很多爱好者选购肌酸的建议也是——你如果这段时间进行力量训练为主,可以使用,理由也仅仅是从供能方面告之。
其次:肌酸可以直接增加肌肉吗?对于新手也许可以,对于老手肌酸依旧是供能上有帮助,购买这类产品的大部分是健身爱好者,他们的训练强度一天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同样的问题如果肌酸可以增加肌肉量,那么一个人能增加多少?会一直增加下去?显然这是个很扯的问题,所以肌酸对于训练的帮助也仅仅是力量、爆发力训练时候供能上的帮助。
质疑五:我混淆了增肌粉和增重粉
增肌粉——
这个名字我吐槽过无数次了,具有误导性,您进口的时候食品需要报关,现在也是如此,问题是我没有跟您说您进口方面的法律法规,我说的违规指的是广告法和消法,即便是1990年这样的名字也是具备误导性的,所以根本不是关公战秦琼,因为误导一直存在。
您说我将增肌粉和增重粉混淆……其实有啥混淆的,只不过包装重量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有偏差,您说的1998年出现了碳水:蛋白质 2:1的新配方……从研发角度来说,这不算配方,没有任何科技含量,而且增肌粉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基本上都是廉价的葡萄糖、果糖、玉米淀粉和麦芽糊精……这有啥配方之说,很多厂商把这些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只要比例和别人没有重复就去申请个专利,这摆明了是玩消费者的套路。
您说国内的进口商会按照一勺的单位量推荐消费者使用……
好吧,那我问您。
1.商品标签上国家允许:这样自己改产品说明吗?
2.您说一勺的量,gainer一勺基本上也100克了,里面蛋白质少的可怜,只是作为碳水化合物补充,而且对于一般健身爱好者来说训练后补充这样多的碳水有正向帮助吗?升糖指数有人考虑过吗?按照小勺来计算,增肌粉一般一勺也在60克左右了,蛋白质也就10几克,余下40多克的碳水化合物,这样的补充剂存在有对于一般健身爱好者来说有什么意义?
3.您在文章中说,4:1的gainer增长体重没有意义,而且是相当负面的,那么既然是负面没意义的,您做过消费提醒吗?有一个厂商对消费者做过购买提示吗?
质疑六:我否认了睾酮的效果,夸大激素风险
您说“促睾类产品存在了上千年,任何一个古代国家的药典中都能发现……”
我想您把促睾和壮阳这两件事搞混了,促睾?本草纲目不可能记载,因为雄性荷尔蒙的发现都得益于现代医学的进步,您要说本草纲目记载了很多壮阳的东西?那我也可以开诚布公的告诉您,这里面也记载了大部分被今天证明过压根和壮阳没啥关系的产品。
现在卖促睾类产品的商家宣传上也都往“男科”上引,行业内一些人还把真正的类固醇当做“壮阳药”来卖,不要以为这是单个案例,实际上这是普遍现象。
然后再说下您提供的文献。
您说了南非醉茄提取物?
你起码要明确的说明是什么成分,不可能只写个提取物,醉茄素类化合物提取鉴别出来的种类起码有四五十种,主要起药理作用的目前只有两种,各方面研究还在继续,很多研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您这拿个实验截图就告诉我这个绝对科学?难道您不看下是否有人重复过类似的实验?具体提取物是什么?是否有厂商赞助?
退一步说,假定您说的血清睾酮值可以提升7倍。
一个健身爱好者购买这类产品思考的只是一个问题——我用促睾类产品能不能让我合成代谢真的加速,起码是值得我投入价格购买的,请问,市面上哪个促睾可以真正有效的提高蛋白合成率?
即便是使用以后有用,不使用以后呢?血清睾酮下降对他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产品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需要知道的更多,而不是阶段性的东西,难道和消费者说时,也用您文中一句:“你还想上天吗?”打发了?
甾酮类促睾产品,南非醉茄真不算出名的,相比之下蜕皮甾酮要火爆的多,可惜被实验打脸无效。
这类产品如果可以切实的增长睾酮值、血清睾酮,那么它们早就用于替代激素治疗了,有些产品成分的确有作用,但是和预期相差太多,那点钱还还不如用在饭上。
再说说——激素吧
我原来的文章从来没有污名化激素的重要性,所以您那段义愤填膺的给我科普激素重要性的段落看得我莫名其妙,尽管不明白您那莫名激动从何而来,但您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职业竞技健美圈里药物泛滥,健美明星举个您起名的增肌粉拍摄照片然后告诉爱好者我吃这个,当然他们也会拿着瓶瓶罐罐,实际上他们蛋白合成能力源于各类蛋白合成类的违禁品,同时他们还在告诉着大伙如何健康饮食和生活,他们通过违禁品增肌,然后告诉外界我吃的肌酸、蛋白粉、吧啦吧啦吧啦一堆话,这科学么?
我写了一篇文章,您点名说春雨医生请尊重科学,您是前辈我尊重您,但您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讲过科学,您谈了技术的进步,比如所谓的2代支链氨基酸,您谈了商业化资本宣传和运作,比如赞助各大赛事和联盟,您把监管混乱分类模糊的行业说得高大上,您要是不提科学二字,我也不会回复您这篇文章,我自然是尊重科学的,科学只对事不对人,哪天科学上普遍证明了我之前的认知错误,那我义不容辞的改变观点,这才是科学精神。
补剂是什么?
它只是商品,针对健身人群的商品,赚的也是他们的钱,夸大性的宣传就是欺骗这些人。
而且我十分不认同您所谓的糟糕的、质量不高的补剂,这是基本概念上的错误,一个美国商品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它就是合格的,比如您指责一个商品质量不高,您的依据是什么?
补剂行业,吹牛吹大了,我只是写了一些实话,膳食补充剂就当膳食补充剂好好卖,不要谈什么功效,能有多大的帮助就说实话,别用个案或者夸张宣传强推商品,补剂里面除了氮泵没有什么东西能直接作用于神经,所以你也感觉不到什么,仅此而已。
我的文章很客观
我始终认为我普及的只是常识,谈不上科普,所以我个人对外声称都是——我是个常普作者。
作为一个常普作者,上游我可以接触到补剂厂商,下游我直面的是消费者,“深游”我也参与补剂的研发,再潜的深一些的话,我们团队和国外大品牌补剂研发的高层都接触过,所以能写出在您眼中看到的“诋毁”补剂,我个人认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作为行业内的人,说的话足够客观。
国内补剂市场这几年发展迅猛,什么小门小户的外国牌子占着进口的关键词就能大卖,渠道主要是微商,靠的就是明星代言加虚假广告,您有空真应该多关注下那些如“增肌粉”一般误导人数倍的虚假宣传,最后我在重申一次,我讲的只是大实话而已,补剂里面能当膳食补充剂吃的也只有蛋白粉、蛋白棒,考虑自身情况和性价比的话可以选择能量棒、增肌粉,肌肉量较大面对减脂问题的话,可以吃支链氨基酸,某段时间进行力量爆发力训练的话可以吃点肌酸,对咖啡因敏感、身体健康、没有失眠问题的人可以偶尔吃吃氮泵,这就是补剂的最简单说明书。
参考文献:
1、Burke L.M., Read R.S.D. (1993) Dietary Supplements in Sport. Sports Medicine 15, 43-65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