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起义前夕,麾下8位军长都持什么态度后来他们结果如何

1949年平津战役接近尾声,1月15日随着天津解放,北平的国民党守军陷於绝境,当时守卫北平的是华北剿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北平作为历史古都,他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中央的意思是通过和平的手段解放这座城市,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傅作义通电宣布和平起义。
其实这次和平起义并不是一蹴而成,在辽沈战役打响后,谈判就已经开始了,最终经过了三次谈判才成功,当然这次和平起义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就在傅作义宣布起义的指令时,他麾下第4兵团司令李文,第9兵团司令石觉却坚决反对,双方一下子陷入僵局,但是起义之事迫在眉睫,傅作义考虑到同僚一场就把他俩送走了,并没有扣押他们。
不过傅作义的部队并不是铁桶一块,当时他麾下可还是有8位执掌军权的军长,他们又是持什么态度呢?后来结果又如何?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这8个军长可以划分为3种阵营,第一种是拥护傅作义,第二种是反对傅作义,还有一种是不说话中立派。
先来说第一类,这一类有四个军,分别是第35军、第92军、第101军、第104军,其中除了第92军,其余3个军都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
第35军军长朱大纯,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毕业于山西陆军学兵团第三期步兵科,他早期跟随傅作义,北平起义时他任第35军少将军长。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后,他被任命为第49军第二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担任过军事教员,在1958年时他荣获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91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5岁。
第101军军长李士林,河北蠡县滑岗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抗战时期,他参加过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等,1948年他晋升为陆军中将,在1949年1月北平起义中他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第二副司令员,1958年在张家口病逝,终年60岁。
第104军军长安春山,山西闻喜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2期毕业,促进北平和平起义的功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197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第92军这个军并不是傅作义的嫡系,而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为何他会站在支持傅作义这一方呢?关键点还是第92军前任军长侯镜如的功劳,这个侯镜如表面上是国军将领,但是他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时他升任为第17兵团司令后,由黄翔接替了他的位置,作为他的老部下,黄翔在他的劝说下,就站在了同一个阵营。
第二类持反对意见的,分别是13军军长骆振韶、第16军军长袁朴、第94军军长郑挺锋这三位。他们都是黄埔嫡系,属于蒋介石的铁杆,在加上他们司令石觉,李文的反对,让你自然就不会同意了,所以在傅作义送走李文,石觉时也就把这三位军长也送往南京了。
骆振韶在1992年病逝,终年90岁,袁朴在后来逃往台湾,1991年在台北病逝,终年87岁,至于郑挺锋逃到台湾后历任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中将司令。去世后还被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最后一类是中立派,由第31军军长廖慷为代表,第31军隶属于蒋介石的嫡系,按道理他应该不会支持,可是他却在当时是积极拥护傅作义和平起义,而且还在协议上签了字,不过在北平解放后,他却跑到香港,之后又跑到台湾,态度让人费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