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2020年第5期 丨古代美术史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专题

《美术研究》2020年第5期 

古代美术史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专题

本期《美术研究》有4篇古代美术史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方面的论文,现将论文提要线上发布。

论佛教造像中“一佛二弟子”模式的诞生

孟宪实

内容提要:佛教造像以佛为主,较早的模式是一铺三像即“一佛二菩萨”,佛为主尊,二菩萨为胁侍。北魏迁都洛阳,在龙门石窟中出现了新的形制即“一佛二弟子”。龙门新模式是北方佛教造像的新贡献,后来普及全国,成为佛教中国化在佛造像上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宿白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龙门新模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否受到孔庙“一师二弟子”像的影响。另外,从一铺三像即“一佛二弟子”到一铺五像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完成,还存在着一个长期的过程。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古阳洞 一佛二菩萨

莲花洞

宾阳洞 主尊

莫高窟45窟西龛全景

一个智慧的阴谋

——北魏漆棺画中的“二桃杀三士”故事

罗丰

内容提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所谓的智者,迷恋有智慧者的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尤其是前者在铲除敌对势力时所运用的智慧和计谋,所谓的计谋被看作是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家用奸用计也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即便结果如何酷烈。最高境界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对方首级,杀敌于无形之中。这类故事往往使闻者津津乐道,从而被记录在籍以供广泛传颂。春秋时,齐人宴子以二只桃子设计谋杀三位有名的武士,是这类所谓智慧故事的极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汉代起便出现在画像石、壁画之中,后渐稀少,固原北魏漆棺画中出现的“二桃杀三士”的画面,可能是故事的最晚表现。

罗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固原北魏漆棺画

河南南阳英庄汉画像石墓

洛阳烧沟汉墓墓室隔墙横梁上壁画线图

晏子与齐三武士图

武梁祠左石室后壁小龛“二桃杀三士”

山东莒县孙氏阙1号石背面“二桃杀三士” 图

陕西绥德四十里铺出土画像石

沂南画像石墓中室北壁东段武士图

知识、传说与制作:

 陕西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星象图的几个问题

王煜

内容提要: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壁画墓中绘制的星象图布局系统、内容丰富,反映了不少当时人的天文星象学知识,应该有较为经典的粉本和来源。然而,它毕竟是一幅为丧葬文化服务的墓室星象图,并非科学星图,其上反映更多的是当时人关于天文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也存在许多制作和审美上的考虑,应该从知识、观念和制作等多种文化传统去综合理解。就此对图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辨析,也涉及到汉代天文观念发展中一些问题。

王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靖边渠树壕东汉墓星象图

中宫北斗与三垣星象

1. 北斗 2. 太微垣 3. 天市垣(报告中释为军市) 4. 紫微垣(报告中释为天市垣)

牵牛、织女星象

1. 靖边杨桥畔渠树壕东汉中晚期墓  2. 靖边杨桥畔渠树壕新莽至东汉早期墓

西宫奎、娄、觜星宿

1.奎宿 2.娄宿 3.觜宿

司命、司禄星象

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四神云气壁画

移动的乐舞:长沙窑瓷器乐舞纹再论

孙兵

内容提要:长沙窑瓷器以装饰纹样为特色,其乐舞纹更是引人注目。长沙窑瓷器乐舞纹与唐五代时期的乐舞图像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外销瓷的属性是否对长沙窑瓷器上的乐舞图像产生影响?本文以长沙窑瓷器上的模印贴花乐舞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纹饰本体的微观分析入手,关注纹饰载体、制作工艺,解读纹饰与唐五代时期乐舞图像之间的关联, 结合长沙窑瓷器外销属性,探索乐舞纹饰背后的动机。

孙兵

博士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讲师

盐池唐墓石墓门线刻画

左:抚琴伎纹

右上:执杖舞伎纹印模

右下:模印贴花骑马人物纹

三彩胡腾舞纹扁壶

帝王宴饮纹银盘线描图

论文全文请登录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学报编辑部 戴陆 / 整理

本期编辑 / 赵晶 何逸凡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