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口腔医考】 《口组—唾液腺疾病》必背考点总结!

2022医考加油

第十四节  唾液腺疾病

一、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
(一)慢性唾液腺炎的病理変化
1.慢性唾液腺炎: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及腮腺。病变常为单侧,唾液腺局部肿大,有酸胀感,进食时加   重。唾液腺造影表现为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2.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不明的反复腮腺肿胀。以3~6岁儿童、中年女性多见。单侧或双侧腮腺反   复肿胀,伴不适,唾液混浊黏稠,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唾液腺造影末梢导管呈点状或斑片状扩张。
3.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又称Küttner瘤,好发于成年男性。为单侧下颌下腺无痛性肿胀。下颌下   腺造影显示腺泡消失和导管扩张,小叶间结缔组织显著增生,并玻璃样变性,导管扩张。

(二)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病理变化

多发生于腭部,多位于硬软腭交界处。
黏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破坏骨组织,溃疡中心坏死,周围黏膜充血,可自愈。

(三)舍格伦综合征

大多以腮腺多见,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肌上皮岛形成,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具有泡状细胞核。衬里上   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唇腺组织做病理检査。

二、唾液腺肿瘤

(一)免疫组织化学在唾液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执业
唾液腺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中,以 Calponin(一种钙结合蛋白)特异性最强。S-100 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高表达,但特异性低。细胞角蛋白 14 和 P63 在向导管基底细胞分化的细胞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用于唾液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有,淀粉酶对腺泡细胞癌与其他透明细胞性肿瘤的鉴别;CEA 和甲状腺球蛋白用于原发腮腺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的鉴别:线粒体用于大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肿瘤的鉴别。
(二)多形性腺瘤
曾称为混合瘤,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约8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罕见。小唾液腺以   腭部最多见,上唇、磨牙后腺、颊腺等均可发生。
不规则结节状,白色条纹;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玻璃样变性,来自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

(三)Warthin瘤(执业

腺淋巴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主要于腮腺下极。直径2~4cm,质软,包膜完整,界限清楚。黏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

(四)嗜酸性腺瘤(执业

由胞质内含大量特征鲜明的嗜伊红颗粒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唾液腺良性肿瘤,又称大嗜酸粒细胞腺瘤、大嗜酸粒细胞瘤。表面光滑,直径为3~5cm,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五)基底细胞腺瘤(执业

基底细胞样形态的肿瘤细胞构成,无黏液软骨样成分。约75%发生于腮腺,5%发生于下颌下腺,其他发生于小唾液腺,尤其上唇多见。

(六)恶性多形性腺瘤(执业

亦称多形性腺瘤,癌变多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腭及上唇,男性多于女性。

(七)腺泡细胞癌(执业

含有酶原颗粒,多见于腮腺,其次为小唾液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八)黏液表皮样癌为三种类型:
①高分化(低度恶性)型: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占肿瘤细胞的50%以上,中间细胞较少;
②低分化(高度恶性)型:构成细胞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皮样细胞之间。肿瘤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象明显;
③中分化(中度恶性)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九)腺样囊性癌

间质常有玻璃样变,约占唾液腺恶性肿瘤的27%,40~60岁多见、呈浸润性生长,浸润周围神经可引   起疼痛和神经麻痹。
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方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①腺性(筛状)型: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团块内含   有筛孔状囊样腔隙,与藕的断面相似;筛孔内充满嗜酸性或嗜碱性黏液样物质。②管状型:③实性型:实性型通常比其他前两种类型容易复发和早期转移,预后差。

(十)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又称为终末导管癌,小叶癌。主要发生于小唾液腺,约60%发生于腭部。中年以上女性稍多见。表现为   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多形性,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溪流”状。局部区域可见大嗜酸性粒细胞、透明细胞、鳞状细胞或黏液细胞。肿瘤细胞如果浸润血管或神经,围绕血管或神经呈旋涡状或靶环状排列。

还可以看视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