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传[宋]范纯仁

    范纯仁(1027—1101)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纯仁(1027-1101) 北宋大臣。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

以父恩补太常寺太祝。皇祐元年进士及第,以事亲不赴官,后为范仲淹执服毕始出仕,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治平中,擢江东转运判官,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通判安州,移知蕲州,权陕西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失觉察下属官吏,降知和州,历知庆州、信阳军。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庆州。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八年,复召拜右仆射。哲宗亲政,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在永州三年,双目失明,恬然处之。徽宗即位,复观文殿大学士,充中太一宫使。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学问博洽,为文无长语。所上奏疏,如《论发运均输状》、《奏陈青苗等法疏》等,论事切直,而又婉转畅达,无过激之辞。《秋风吹汝水赋》、《薛氏乐安庄园亭记》,能寓情于景,颇富文彩。诗歌名句如“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早行》),“溪风消酒力,烟树入春愁”(《寒食日泛舟》),“澄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和郑通议青州范公泉》),语意清新,富于韵味。著有文集20卷、《台谏论事》五卷、《边防奏议》20卷(李之仪《行状》)。文集于南宋嘉定间由沈圻刊印,遂为定本,历代递有刊修。现存《范忠宣公集》20卷,有元天历元年刊本、明嘉靖间刊本、万历三十六年毛一鹭刊二范集本、清康熙合刊二范集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621至625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1545至1561收其文17卷。事迹见李之仪《范忠宣公行状》(《范忠宣公集》附)、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314本传。

范纯仁为人正派,政治见解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七八月间,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逐。但司马光复相后,坚持要废除“青苗法”。对此,范纯仁却不为然。范纯仁对司马光说:“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他希望司马光虚心“以延众论”,有可取之处的主张,尽量采纳。可惜司马光并不以此为意,只把范纯仁的看法当作耳边风。司马光尽废新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的个人情绪的影响。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范纯仁总结自己∶“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 一生用之不尽”。范纯仁告诫子弟,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范纯仁一生受其父范仲淹影响很大,死后谥号“忠宣”。

①本内容摘取自:历代名臣传卷之二十四(范纯仁)部。

②云展网(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查看)

https://book.yunzhan365.com/pldo/hqbk/index.html

③历代名臣传卷之二十四(范纯仁)部同步分享到QQ群相册(652076619)。

历代名臣传

范纯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