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兵败陕郡(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三)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朝内外都认为安禄山的叛乱是杨国忠骄横放纵所致,无不对杨国忠切齿痛恨。而且,安禄山起兵也是以讨杨国忠、清君侧为名,所以王思礼就私下劝说哥舒翰,让他上表请玄宗处死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王思礼又提议派人率三十名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出京师,抓到潼关后把他处死。哥舒翰说:“如果这样做,就是我谋反,而不是安禄山谋反了。(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这边有图谋杨国忠,朝中也有人劝杨国忠说:“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的掌握之中,他如果挥兵西向,您不就危险了吗!(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杨国忠大为恐惧,于是就上奏玄宗皇帝说:“现在潼关虽然有大军把守,但却后无援兵,一旦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建议从牧马的士卒中挑选三千人在禁宛中训练,以应付可能的不测。(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玄宗同意了。于是朝廷就派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支队伍。杨国忠又另外招募了一万人屯于灞上,由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得知后,也怕自己被杨国忠谋算,于是就上表玄宗,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潼关军队统一指挥。六月癸未(初一),哥舒翰把杜乾运召到潼关,找了个借口处死了他,杨国忠心中更慌了。
这时,有人告诉玄宗说崔乾祐在陕郡的兵力不到四千,不但都是老弱兵,而且也没有准备。玄宗得到报告后就派人催促哥舒翰赶紧出兵收复陕郡和东都洛阳。哥舒翰上奏说:“安禄山善于用兵,现在刚刚举兵反叛,又怎么能够不做充分准备呢!这一定是他们故意示弱来引诱咱们的,如果出兵进陕,正中了他们的诡计。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速决,咱们据险扼守,利在长期坚持。何况叛军残暴,失去人心,兵势正在变为不利,后将会有内乱,到那时再乘机进攻,就可不战而胜。咱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取胜,又何必着急立刻出兵呢!况且现在各地所征的兵大多都还没有到达,请暂且等待一段时间。(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赢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以坚守。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务速!今诸道征兵尚多未集,请且待之。)”郭子仪和李光弼也上言说:“请让我们率兵向北攻取范阳,直捣叛军巢穴,俘虏他们的妻子、儿子作为人质来招降他们,这样叛军内部必定大乱。坚守潼关的大军只要固守挫敌锐气就行了,不可轻易出战。(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杨国忠担心哥舒翰的目的是要谋害他,于是就鼓动玄宗说叛军没有准备,而哥舒翰却逗留拖延,将要失去战机。玄宗信以为然,于是就接二连三地派宦官去催促出兵。哥舒翰没有办法,一边抚胸痛哭,一面整装率兵出关。

已丑(初七),官军和崔乾祐的叛军相遇于灵宝西原。崔乾祐占据着险要之地,南靠大山,北据黄河天险,中间有七十里狭窄的通道。庚寅(初八),官军与叛军会战。崔乾祐事先把精兵埋伏在险要的地方,哥舒翰和田良丘乘船在黄河中观察军情,他们看见崔乾祐兵少,就命令大军前进。王思礼等人率领五万精兵在前,庞忠等率领其余的十万在后,哥舒翰率兵三万登上黄河北岸的高丘观察,并鸣鼓助战。一开始,崔乾祐出兵不到一万,他们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队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后,官军看见后都大笑叛军不懂兵法,不会用兵。然而实际上崔乾祐却把精兵放在阵后。两军一交战,叛军偃旗息鼓假装败逃,官军斗志松懈,毫无准备。不一会,叛军伏兵齐发,他们占据着高地,利用有利地势用滚木石块攻击官军,官军伤亡惨重。又因道路狭窄,士卒拥挤,刀枪也伸展不开。哥舒翰见势不妙,命马拉毡车为前队,去冲击叛军。过了中午,东风骤起,崔乾祐把数十辆草车塞于毡车之前,放火焚烧。顿时熊熊大火,烟雾蔽天,官军睁不开眼睛,敌我不分,以为叛军在烟火中,于是互相冲杀,还召集弓箭手和弩机手射击。战斗持续到天黑,箭都射光了才知道没有叛军。这时崔乾祐派同罗精锐骑兵绕过南山,从官军后面发起进攻。官军腹背受敌,首尾大乱,不知道如何抵挡,因此大败。败军有的丢盔弃甲逃入山谷,有的互相拥挤被推入黄河中淹死,喊声振天动地,叛军又乘胜追击。后面的官军看见前军大败,也纷纷溃逃,黄河北岸的军队看见了也向后逃跑。哥舒翰仅率部下数百骑兵逃脱,从首阳山西渡过黄河,进入了潼关。潼关城外先前挖了三条深沟,都是宽二丈,深一丈,过关的人马坠落沟中,很快就填满了沟,后面的人踏着他们得以通过,残兵逃入关内的才八千多人。辛卯(初九),崔乾祐率兵攻陷了潼关。

哥舒翰到了关西驿站,张贴告示收罗逃散的士卒,想重新组织人马守卫潼关。这时,蕃人将领火拔归仁等率领一百余名骑兵包围了驿站,他走进去对哥舒翰说:“叛军来了,请您赶快上马。(贼至矣,请公上马。)”哥舒翰上马出驿站后,火拔归仁率部下叩头说:“您率领二十万军队一战而全军覆没,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呢!再说您难道不知道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吗?请您东行去投降安禄山吧。(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请公东行。)”哥舒翰不同意,想要下马。火拔归仁就用毛绳把他的双脚捆绑在马肚子下,将领中不愿意投降的也都捆起来押送东行。这时叛军将领田乾真也赶到了,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被一起送往东都洛阳。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问道:“你过去总是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呢?(汝常轻我,今定何如?)”哥舒翰趴在地上拜着回答道:“我是肉眼不识圣人啊。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李光弼率兵在常山,吴王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如果能够留我一条性命,让我写信招降他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平定天下。(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下矣。)”安禄山很高兴,就拜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又对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了你的主子,是不忠不义之人。(汝叛主,不忠不义。)”然后就杀了他。

哥舒翰写信招降其他将帅,这些将帅不但不前来投降,还都复信责备他的叛国行为。安禄山见招降没有什么效果,就把哥舒翰囚禁起来。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开后,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郡的防御使也都弃郡而逃,部下的守兵也纷纷逃命,各奔东西。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哥舒翰犹豫狐疑,既不能断然清君侧,也不能拒绝有问题的君命,结果把自己搭了上去。这一败,不但自己的英名全部断送,还落下个叛臣的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