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 坡向问题

01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见下图)

02

地形要素不同尺度表现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要素,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植被)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地理要有时空观,同样也要注意尺度观---空间尺度、时间尺度

1

大尺度(宏观)的地形,我们一般考虑的是地形类型

2

小尺度(微观)的地形,我们一般考虑的是地形部

03

地形中的坡向问题

坡向是地形部位更小尺度的一种地形特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等。

1

阴坡与阳坡问题

正如古代文献所言“水北为阳, 山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 (《左传》) , 原因是以前的中原地区指的是黄河中游一带,这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所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也就是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相反对于低于地平面的水系来说太阳也不会照到河流的南岸只会照到北岸所以水北为阳南则为阴!!其实想一想就明白啦,主要是水那个理解成水岸就好了

作为地理学的术语, 阴坡与阳坡提出的依据是实地考察中发现的坡向与气候、土壤、植被的差异。


1、阴坡与阳坡的气候分异

气候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坡向的气候分异是造成山地自然地理环境其他因素分异的基础。阴阳坡的气候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坡向与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一般是讨论地表水平方向获得太阳辐射的变化, 其基本规律是: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但在高考地理试题中, 却出现了关于“不同坡向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问题。

题目1

(材料)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 (坡度为10°) 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只保留各小题的正确选项) , 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 (1) ~ (2) 题。

1. 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减小再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1.D   2.A

【解析】

1. 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直接区分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即可判断正确答案, 试题难度较小.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因此冬季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小题难度较大, 其答案与材料的研究结论相关.a位于1月份的曲线上,如果坡度增大,则当地坡面的正午太阳高度将会增大,坡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将增大,而地平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变;因此比值也将增大,即a点的数值将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坡向与气温

南枝向暖北坡寒, 一样春风有两般。从阴阳坡的角度来看, 同一山地, 通常都是阴坡气温低, 阳坡气温高。近年来, 高考地理试题考查阴阳坡与气温,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阴坡与阳坡气温大小的差异

题目2

(材料)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  , 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 山之北白雪皑皑,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下图所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1)材料中“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古人登山,一边开春,一边比较寒冷,所以我们想到一定是春季;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从大别山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南北坡的气温不同等角度分析. 原因: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 气温低, 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 山南为阳坡, 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该题要求根据同一季节不同坡向 (山之南与山之北) 景色差异的描述, 判断季节, 其原理便是同一季节不同坡向的气温差异。

(2)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灌区水利工程的功能应结合降水变化、地形等因素分析. 图示灌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大别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所以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主要是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影响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从地形、河流的气候等角度分析,公路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加强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角度. 甲高速公路施工段从图中等高线看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影响: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等.

(4)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从原料、政策、交通和市场等角度分析.

②阴坡与阳坡气温变化的差异

阴阳坡除了气温大小不同以外, 其气温的昼夜变化也是不同的, 这会对阴阳坡的地貌演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题目3

(材料)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 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 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1.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2.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1.D  2.C

【解析】

1、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 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即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坡向。由于地球公转, 北半球中、高纬度相同海拔地区阳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阴坡, 即南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北坡, 而日最低气温南、北坡差异较小。一天之内, 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14时左右, 此时太阳位于偏西方向, 因此, 山地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最大。选D.

2. 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多阴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值较为稳定,气温日较差最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阴阳坡昼夜温差的不同, 影响地貌的变化, 进而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以下试题就是一个重要的案例。

题目4

(材料)调查研究发现, 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 (43°32′N-44°32′N) 居民点的密度, 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 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 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 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 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 A

【解析】

这组试题取材于对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的研究结论。研究认为, 一般情况是阳坡居民点密度大于阴坡, 但该地情况刚好相反。其主要原因是冻融作用的影响。该地处温带, 冬季漫长, 阳坡上气温日较差比阴坡气温日较差大, 导致阳坡的冻融作用较阴坡上大, 而冻融作用会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冻融作用越强烈, 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 因而导致该地阴坡居民点的密度大于阳坡。

这组试题的设计并没有选择论文中居民点的坡向分布图, 信息量较少, 属于宽泛范围任务, 解答该题所需要加工的信息量很大,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

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东部地区位于北半球,冬半年受西北风影响,南坡为阳坡、背风坡,北坡为阴坡、迎风坡。

A项,冻融作用指的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融化、冻结过程。随着温度的变化,冻融作用反复发生,会使岩石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较阳坡而言,阴坡的温度低,降水量大,白天和晚上都易被积雪覆盖,受冻融作用影响小,故A项正确。

B项,阴坡为北坡,属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故B项错误。

C项,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次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种植在温度偏高地区。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区位于长城以北,作物以春小麦为主,故C项错误。

D项,阴坡光照条件比阳坡差,故采光和取暖不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B项。误区是阴坡就是背风坡。在我国北方阴坡是山脉的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但是误认为阴坡也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在冬季利于抵御强寒潮,所以聚落密度阴坡比阳坡大,因此误选B项。要注意区分南北半球的阴、阳坡以及冬、夏季的迎风坡或背风坡。

(3)坡向与湿度

由于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导致阳坡蒸发强度大于阴坡。同时, 阳坡的积雪融化时间较早, 造成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减小。因此, 阳坡的湿度 (不管是大气湿度, 还是土壤湿度) 一般低于阴坡, 这现象在温带地区, 特别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明显。

题目5

(材料)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阳坡2000-2300米之间.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

(2)未遭受干扰时,阳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阴坡.读图结合材料可以知道,海拔较低地区(2000米以下),少数植物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多样性增加.在遭受干扰情况下,阳坡在2200米以下,多样性多于阴坡.如果按照未遭受干扰的情况,阳坡和阴坡降水量及坡度差别不大,阳坡同海拔的多样性多于阴坡.

(3)温度高,湿地较低.阳坡受同一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阳坡与阳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地小.

(4)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且按照苔原带的分布规律来看,海拔高度升高,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对于植被分布的干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以知道,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以知道,在更高海拔地区,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对于植被分布的干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2、阴阳坡与植被分异

山地阴阳坡的气候分异是阴阳坡植被分异的基础, 尤其是湿度差异对植被的影响。不少教辅资料曾在等高线地形图部分写道:阳坡光照充足, 植物生长较好。其实, 在我国温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长情况则刚好相反。

题目6

(材料)读华北某地地形图, 据图判断。

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是乙坡的( )

A. 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 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以看到,乙坡位于阴坡,甲坡位于阳坡,乙坡比甲坡光照要弱,辐射收入少,A错。乙坡在阴坡,日照较弱,蒸发少,水分条件较好,B对。乙坡辐射收入少,气温比甲坡低,C错。华北地区降水主要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甲坡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D错。

题目7

(材料)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列两题。

1.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

A: 地堑谷

B: 断层谷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2.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侧,光照较强

B: ②侧,热量较多

C: ①侧,蒸发较弱

D: ②侧,降水较多

【答案】 1.B  2.C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辨别。

从图中岩石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地的岩体沿断裂面(沉积岩3和沉积岩4之间)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所以该河谷为断层谷。答案为B。

2. 本地主要考查地形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①侧属于阴面,光照少,气温低,蒸发弱,所以植被旺盛;②侧属于阳面,光照多,气温高,蒸发强,植被较稀疏。答案为C。

温度、光照、水分等都是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由于地区不同, 限制性因素则不一样。通常情况下, 在温润地区, 阴坡与阳坡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差异不大, 植被的分布取决于光照条件的差异。但是, 在半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 水分则成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阴坡由于气温较低, 日变化较小, 蒸发量较小, 土壤中水分较阳坡高, 因此植被比阳坡茂盛。

题目8

(材料)暑假, 某地理小组在右图 (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所示地区野外考察。

1、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

A.a

B.b

C.c

D. d

2、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  )

A.a

B.b

C.c

D. d

【答案】1.C    2.A

【解析】

1、冀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山地地区水分条件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阅读图示可知,a、b、c、d四地比较,a、b两地位于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而d地位于山顶,海拔高,储水条件差。由此可知,a、b、d三地土壤水分条件差。和其他三地比较,c地海拔较低,位于沟谷边缘的阴坡,蒸发较弱,地下水储水条件较好,土壤水分充足,森林植被最茂密。故A、B、D三项错误,只有C项正确。

故本题选C。

2、暑假山地地区宿营,从安全角度考虑要避开陡坡、避开地势低的沟谷地带(夏季多暴雨,容易出现山洪,滑坡、泥石流),选择地势较平坦的高地(适宜搭建帐篷,活动空间较大且排水条件好)等。分析图示可知,d地位于山顶,夏季出现雷阵雨时不利于避雷且风力较大,D项错误。c地离沟谷太近,山洪爆发时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C项错误。b地位于山谷汇水地带,也会受到洪水威胁,B项错误。a地位于海拔200m以上的山脊地带,地势较高且有利于排水;该地等高线较稀疏,有较开阔平坦的空间。

故A项正确。

3、阴阳坡与植被(自然带)高度

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应用2: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2

迎风坡与背风坡问题

1、对降水、气温的影响---地形雨、焚风效应

题目9

(材料)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错;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错;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C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错。

故本题选C。

2.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故本题选D。

3.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故本题选C。

题目10

(材料)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气温

C.气压

D.光照

2.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

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

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3.林树下线的海拔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变暖

B.坡度变大

C.城镇建设占地

D.退耕还林

【答案】  1.A   2.D   3.D

【解析】

1. 森林适宜生长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读左图可知,图中1处为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为干旱河谷小叶灌丛,说明水分条件差,海拔再升高又出现了森林,是由于随着海拔升高,地形雨的影响,水分条件好所致,所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为水分。如果是气温的话,气温随海拔升高降低,不会出现森林-灌丛-森林的变化。气压和光照对林带下线没有什么影响,A对。

故本题选A。

2. 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AB错。读右图西南坡河东北坡林树下线高度相差无几,且我国四川北部地区不受西南季风影响,C错。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的水分条件好,是由于西北坡属于阴坡,蒸发量小所致,D对。

故本题选D。

3. 读图可知,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A错。人类活动对坡度的影响较小,B错。城镇建设用地增多会压缩林树生长空间,导致下线升高,C错。退耕还林会使当地的局地气候发生变化,水汽的含量增多,降水增加,林树下线降低,D对。故本题选D。

2、对自然带(雪线)的影响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影响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注意:

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

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地处干旱地区的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应用: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3、对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特殊规律---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

题目11

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下面两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答案】   1.A   2.C

【解析】

1.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相关知识。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观图中的草原上分布有牛、羊等牲畜,海拔较低,说明此地可能为西北内陆地区的绿洲,水源相对比较丰富。读地形图,甲地海拔较低,位于山谷,有河流流经,最有可能为绿洲,最有可能是观察到图甲中景观的地点。A对。

故本题选A。

2. 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降水最多的地带应该是山地的山腰部位,且降水多会导致该地的植被覆盖率更高,植被类型更加复杂多样。云杉林所在地为山腰(1400~2700米),植被较为丰富,属于该地降水最多的地带。C对。

故本题选C

(0)

相关推荐

  • 地形是如何影响农业的?

    导读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 ...

  • 2021年高考题组层级快练(十六)

    题组层级快练(十六)一.选择题(2018·潍坊一模)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 ...

  • 【学法指导】微专题--山地(山脉)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理组教师樊勇创办的公众平台,面向全体地理爱好者和地理教师提供优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和新高考资讯的平台.如果你是在读高中学生,置顶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 ...

  • 微专题——坡向对气候、植被的影响

    阴坡与阳坡的概念 正如古代文献所言"水北为阳, 山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 (<左传>) , 作为地理学的术语, 阴坡与阳坡提出的依据是实地考察中发现的坡向与气候.土 ...

  • 【学法指导】微专题--坡向问题(附习题)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理组教师樊勇创办的公众平台,面向全体地理爱好者和地理教师提供优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和新高考资讯的平台.如果你是在读高中学生,置顶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 ...

  • 微专题20背风坡下沉增温-备战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

    END 下载本文档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或小红圈即可 高考地理(知识星球) 海宁中学地理组(小红圈)

  • 微专题 | 地形中坡向的综合思维

    一.阴坡与阳坡正如古代文献所言"水北为阳, 山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 (<左传>) , 作为地理学的术语, 阴坡与阳坡提出的依据是实地考察中发现的坡向与气候.土壤. ...

  • 【高考微专题】霍霍巴

    温馨提示: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霍霍巴是生长在北美干旱沙漠地区的一种野生植物,喜高温,耐旱性强,不耐寒,喜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霍霍巴种子提取的霍霍巴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 ...

  • 微专题:山体效应

    轻轻松松学地理 新教材,新高考!本公众号面向地理教师.学习地理科的同学.地理爱好者等人群,致力于高中(初中)地理课件.练习.思维导图.地图.答题模板,知识总结,地理能力技巧提升,地理知识延伸等材料的创 ...

  • 微专题三 我国能源战略

    --灯还是那盏灯,电不是那种电 一.能源安全战略背景:我国既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试从国内能源利用现状.及国际形势两方面分析我国能源危机的原因. 1.从国内能 ...

  • 【高考地理微专题】农业覆盖技术之地膜覆盖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一般厚度为0.008-0.015毫米,基础树酯为聚乙烯. 一.塑料地膜的积极作用 ①提高土壤温度 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 ...

  • 微专题——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

    [考情分析]年份考卷考查内容2020Ⅰ卷流水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Ⅱ卷河流沙金的形成过程2019Ⅰ卷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为背景,考查流水冲淤作用对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影响Ⅱ卷霍林河流域山前地表形态变化,考查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