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日理万机还有时间附庸风雅 他是如何做到的?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亦是清朝大诗人,一生存诗42250首,不仅在清朝排第一,在中国历史,亦是第一。宋朝陆游存诗存词9600多首,在乾隆横空出世之前,独占鳌头。然天降乾隆大才子之后,他只能自认小弟了。

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我们就算他从九岁开始会写诗,写了八十年,平均每天写诗1.45首。实际上,他当皇帝之前的诗,可能并没有多少留存,我们就算他每天写两首吧。

我们知道,诗是很难写的。唐朝大诗人贾岛,为了“吟安一个字”,要不断捋着胡须踱来转去,以致常常要扯断好多胡须才能写完一首诗。

作为一个白天在政务上日理万机,上朝批奏折难有空闲、晚上还有那么多皇后嫔妃需要去满足的皇帝,他是如何做到每日写几首诗的呢?

方法当然有。

其一,粗制滥造。说白了,就是顺口溜也算到诗里去。他是皇上,腰下放点气都是香的,他胡诌出来的诗,那也必然是上打屈原中压李白下胜袁枚的呀。臣僚们只有拍手叫好的份,觉得他写得不好,也请压在心里,不要表达出来。如此讲他,当然不是没有理由。

且看一首《夏日抒怀》——宫柳阴浓殿阁深,冰橱不受暑来侵。南风未解吾民愠,惭愧苍生爱戴心。

咋一看,是皇帝对黎民百姓的体恤,但从诗的作法来看,却又幼稚得紧,跟才学写诗不久的人写出来的差不多。

尤其,此诗名容易让人想起宋朝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其二,请人代笔。那些诗都是皇上写的吗?未必啊。当中的很多,是臣子们代笔的。设想一个场景,某日下大雪,皇上宴会群臣,大家各作诗一首,当中一人,写得不错,乾隆点头称赞,大家会意。这诗,最后就成他老人家的了。

毫无争议的是第三点,他活得够长。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初唐四杰王勃,二十七岁就死了呢!

尽管乾隆的诗,从文学性艺术性而言,普遍评价不高。说附庸风雅也着调。但,他写的诗,题材广泛,碰到大事小事,都要吟诵几句,如《正月二日小宴廷臣》、如《赐蒙古王公等宴》,虽为应酬,却是对历史记载的重要补充。因而,他的诗史学价值极高,给后人钻研清史,留下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此虽为附加玩法,却也功莫大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