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化田:世纪名伶姚玉兰的传奇人生与安次故乡的情缘
一、姚玉兰家世
在民国年间,杜月笙是上海青红帮大头子,响当当的头面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已为很多人所知晓。然而,对他的四姨太太姚玉兰的身世和经历,却有很多人不了解。
姚玉兰的父亲姚长海,1876年出生在顺天府东安县(今廊坊市安次区)中马庄村的一户中等富裕家庭。受父辈影响,1884年,8岁的姚长海被送到天津“宁家戏班”学戏。他先学京剧,后改学演唱河北梆子、饰青衣。由于他天分好,学戏认真,深受班主的欣赏,很快出科组团演出,艺名“一斗金”。姚长海在天津戏班学戏期间,结识了同班学艺的女伶姚佩兰(1878-1954),艺名“筱兰英”。此女祖籍宝坻,6岁入天津宁家班(坤班)学戏,主攻京剧老生。筱兰英与恩晓峰、李桂芬等人是我国第一代京剧女演员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她13岁拜艺人王兰英为师,学艺出科后,饰演小生、武生、花脸等行当都很擅长。饰演老生,唱腔有特殊的“雌音”;演唱花脸,有特殊的“炸音”,很受欢迎。清朝末年,曾与杨小楼合演《连环套》、与李吉瑞合演《巴骆和》、与盖叫天合演《八腊庙》,常往返在北京、天津、武汉、山东以及东北等地演出,极负盛名。
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经天津宁家班班主介绍,姚长海与同科师妹筱兰英在天津结婚。后来他(她)们组成“夫妻班”曾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群岛等地演出,把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传播到国外。据中马庄姚氏家族后人和安次老县城(光荣村)姚长海姥姥家的后人回忆,姚长海和筱兰英结婚后仅回过老家1次。
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姚长海,筱兰英夫妻的大女儿姚玉兰出生。1904年,夫妻俩又生下二女儿姚玉英。玉兰、玉英姐妹俩从小聪慧,也十分喜爱京剧艺术。1912年,9岁的姚玉兰和8岁的妹妹姚玉英,随父母在湖北汉口坐班学戏,三年后出师,两人开始同台献艺。因为她们扮相俊俏,又是姐妹,很快就拥有了很多专属票友。当年,她们登台同演的《虹霓关》,姐姐扮演王伯当,妹妹扮演东方氏,在各大戏院十分叫座。
民国初年,姚长海带着媳妇筱兰英到老县城东街袁家看望他舅舅,正逢县城北门庙会,他们夫妻二人受当时县令之邀,分别演唱了河北梆子《辕门斩子》和京剧《淮河营》等戏剧名段。姚长海以他高亢激越、悲怆明朗的腔调唱出河北梆子固有的特点与风格。筱兰英在演唱中的唱、念、做,自成一派,特别是她的嗓音苍健淳朴,气足味浓,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姚玉兰与杜月笙
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滩青帮头目之一的黄金荣十分爱好京剧,他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建起一座装饰豪华的黄金大剧院。通过朋友得知筱兰英母女三人在湖北武汉一带唱红的消息,黄金荣便派专人到武汉把她们母子三人接来演出。演出那天,母亲筱兰英演唱老旦、大女儿姚玉兰唱须生、小女儿姚玉英唱武生;台下戏迷喝彩声不断,一下子轰动了上海滩。
当年在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也是有名的戏迷,受邀到黄金大戏院看过姚佩兰母女三人的演出,杜月笙立刻被她们精湛的演技所倾倒。尤其是姚玉兰,容貌清丽,气质典雅,一颦一笑尽显俏丽婉约,更让他难以释怀。每当筱兰英母女三人的戏,杜月笙除去在前台为姚玉兰捧场,还去后台给姚玉兰送花,重金捧赏。当时姚玉兰的母亲筱兰英看出杜月笙想要娶大女儿姚玉兰的目的,暗暗从中阻拦。当时姚玉兰的父亲姚长海、她的妹妹姚玉英也极力反对姚玉兰。当年在上海滩,没有杜月笙这个青帮头目办不成的事。他通过黄金荣把筱兰英母女三人安排在上海最好的宾馆、专车接送,同时送给重金。他还利用黄金荣儿媳妇张玉青与筱兰英有演出业务的关系,委托张玉青做媒牵线搭桥让姚玉兰嫁给自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筱兰英和姚玉兰被迫屈从,但是却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明媒正娶,待客成亲;二是必须和之前杜月笙的三位夫人分开居住,另安排新宅。迎娶心切的杜月笙,当即答应下这两个条件。
1928年,年仅24岁的姚玉兰,明媒正娶地嫁给了42岁的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此后,杜月笙把筱兰英母女接到在斐德路购置的新宅。姚玉兰出嫁后改称“谷香”、又称“香妈”,她一般不再出场演戏,专心在杜府照顾杜月笙。后来进入杜府,姚玉兰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而且与杜月笙的前三位夫人的关系处理的十分恰到好处,而且帮助杜月笙操持并掌管家务,深受杜月笙的倚重和宠爱,最终她成为杜月笙五个妻子中陪伴杜时间最长的一位。
三、姚玉兰与孟小冬
1922年8月,京剧名伶孟小冬和师傅仇月祥、著名琴师孙佐臣在汉口演出,有幸和姚玉兰相识,她们一见如故,结拜为干姐妹。当年的孟小冬有着“冬皇”的美誉。她和梅兰芳感情出现裂痕,情绪十分不稳定。
1931年夏,因为与梅兰芳的婚姻纠纷,孟小冬从北京来到上海,聘请著名律师郑毓秀为自己做辩护。为了方便,孟小冬在上海找到了从汉口一别近十年的结拜姐姐姚玉兰。姚玉兰当场答应不用请律师,让杜月笙出面就能解决了。果然,杜月笙很快就把这件很麻烦的官司给摆平了,同时还让梅兰芳补偿给孟小冬4万银元。从此,孟小冬对杜月笙有了好感,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了相互了解。
1935年,长江、黄河大水成灾,上海大亨杜月笙主持举办了为期10天的义演义赈会,把捐款献给灾区。当时的姚玉兰深知杜月笙对孟小冬有好感,她顺水推舟主动请孟小冬到上海参加义演,使孟小冬和杜月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加。两年后的1937年,姚玉兰又邀请孟小冬到上海参加“八仙桥黄金大戏院”开幕演出。这次姚玉兰有意把孟小冬接到她下塌的辣斐坊一起居住。姚玉兰之所以积极撮合,也有她的私心。自己虽然嫁给了杜月笙,但是杜月笙原来的三位姨太太暗中反对,至使她一直没有搬进杜公馆。她深感自己在杜家力量单薄,这次她主动把孟小冬接到家中,一则称了杜月笙的心愿,二则孟小冬从此也有了依靠,三则姚玉兰也壮大了自己在杜家的威望。如此,孟小冬也半推半就做了杜月笙的情人。不久,日军占领上海,杜月笙和姚玉兰一家避居香港,孟小冬暂时回到了北京。1938年,孟小冬又去香港和杜月笙一起生活几个月。因为当年兵荒马乱,杜月笙一家又辗转千里到达重庆。
1945年底,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先回到上海,姚玉兰和几个子女仍然暂时留在重庆。这时,杜月笙又把孟小冬接回上海,安排了专门的公寓,两个人又过起了同居生活。
1946年夏天,姚玉兰拖带着几个儿女,千山万水,长途跋涉,先后走了两个多月才回到上海。她回到上海以后才知道老杜已经把孟小冬接过来同居了,而且她觉着杜月笙对自己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恩爱了。当时姚玉兰感到伤心和后悔。这一切孟小冬都看在眼里,尽管杜月笙对她十分宠爱,但她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总觉得对不起姚玉兰,孟小冬不忍心让这位一直关心自己的结拜姐姐太伤心,她找借口向杜月笙告辞回京。临行时,杜月笙委托姚玉兰交给孟小冬1万美元。
1948年,每天无所事事的孟小冬学会了打麻将和抽大烟,从此身体一直欠安。淮海战役打响以后,杜月笙和姚玉兰惦念着孟小冬,便派飞机专人把孟小冬接回上海,入住杜月笙早已准备好的18楼公寓,这次姚玉兰和杜月笙都希望孟小冬不要走了,让她把这里当成永久的家,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孟小冬十分感动,对姚玉兰、杜月笙的深情厚意万分感激。从此,孟小冬安心留在上海,与姚玉兰谊重骨肉,亲如一家。孟小冬对病中的杜月笙精心照料,一直不离左右。
1951年8月16日,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孟小冬分得2万美元遗产,暂时留住在香港。1952年11月,姚玉兰应在台湾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之邀,携带着杜月笙的灵柩来到台湾,把杜月笙安葬在台北市汐地墓地,杜月笙的墓碑上方有当年蒋介石总司令题写的“义节秉昭”的碑首,下边有国民党员老张岳军题写的“鉴闻永彰”。姚玉兰和她的子女从此在台湾定居。
1967年春,姚玉兰和已经断绝15年往来的异性“双重”姐妹孟小冬又主动取得联系,二人终于合好如初。在姚玉兰的好心劝说下,孟小冬在1967年9月11日,搭乘太古公司“四川”号轮,离开香港到台北定居。
1976年农历11月16,这年是孟小冬69虚岁生日。她迷信有“庆九不庆十”的传统习俗,所以,姚玉兰母女和孟小冬的梨园弟子,早在这年春天就提前给“冬皇”筹备做70岁大寿。1977年春节过后,孟小冬的哮喘病日益加重,姚玉兰和杜二小姐都劝她到医院治疗,但是孟小冬不相信西医。同年5月20日以后,她的肺部严重积水。5月26日晚上,孟小冬终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症客死台北,享年70岁。从此结束了她坎坷的一生。
四、结识宋美龄
当年受黄金荣之邀,姚玉兰她们母女三人在上海演出,很快就名声大震,并逐渐进入了上海的上流社会交际圈,结识了刚从美国归来不久,又十分欣赏京剧艺术的宋美龄。宋美龄、姚玉兰这两位少女,虽然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一样,但她们的性格一样开朗,同时都信仰基督教,她俩一起做礼拜,所以二人一见如故。宋美龄经常邀姚玉兰到家中坐客,并很快就成了知己。
1951年杜月笙病逝以后,他原来的几位姨太太都各奔东西,姚玉兰和几个子女处在十分困惑的环境之中。此时,在台湾的宋美龄得知姚玉兰的处境,经过蒋介石的同意后,她决意邀请她的闺蜜姚玉兰到台湾定居。在经过反复权衡以后,1952年,姚玉兰带着杜月笙的灵柩和子女,乘船到了台湾。
在台北定居以后,除了经常和在台湾杜月笙的朋友顾嘉棠、万墨林、陆京生等人交往之外,姚玉兰出入最多的地方是蒋介石夫妇的士林官邸,她每周都和蒋夫人宋美龄一起在官邸里的教堂做礼拜。蒋介石也喜欢听戏,每逢“总统府”的重大节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纪念日,官邸都要请姚玉兰前去。同时被邀请的还有陈诚夫人、洪友兰夫人、辜振甫和夫人、盛宣怀的儿媳(盛夫人认杜月笙和姚玉兰的长子杜维善为义子)。1955年,姚玉兰的大女儿杜美如与空军飞行员蒯松荿在台湾空军基地进行婚礼,宋美龄亲自送来两套喜被做贺礼。1972年5月,蒋介石庆祝他第五届连任、1978年5月,蒋经国就职等重要场合,都邀请姚玉兰参加。知道宋美龄喜欢名贵手镯,姚玉兰便把杜月笙留给她的两副极品翡翠麻花手镯送给宋美龄。宋美龄则把经过她亲笔签字的照片和绘画回赠给姚玉兰收藏。由此可见,姚玉兰和宋美龄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后来,姚玉兰的家庭生活出现拮据,宋美龄主动和台北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每月定期给姚玉兰全家拨付相当可观的专项经费,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到姚玉兰去世。
五、亲属和子女
姚玉兰的父亲姚长海和母亲姚佩兰(筱兰英)经班主介绍结婚以后,姚长海因为不同意筱兰英她们母女三人在外漂泊演出,特别是不同意大女儿与杜月笙的婚事,与姚玉兰之间产生分岐,致使父女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后来因为一些琐事,姚长海与筱兰英夫妻关系也发展到名存实亡的程度,最后悲郁而死。姚长海死后,姚玉兰与杜月笙出面把他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与他的二女儿姚玉英埋葬在一起。
姚长海去世后,姚玉兰及时通知了父亲老家中马庄的家人。因为当年中马庄村是永定河故道,连年水灾,家中生活困难,也因往返交通不便,姚氏家庭没有参加姚长海的葬礼。
对于姚玉兰和杜月笙的婚事,作为母亲筱兰英十分无奈和无助,最后她离开姚玉兰自己在上海单独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移居在北京草厂胡同六条。由于看破红尘,她最终身入空门,成为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1951年,北京京剧界为支援抗美援朝进行募捐义演,满怀爱国情怀的筱兰英受邀演出《朱砂痣》,她扮演韩廷凤,虽然已经离开舞台二十多年,但她仍然风采依旧,一经亮相,戏迷们倍感亲切,报以热烈掌声。
姚玉兰在台湾定居以后,想把年迈的母亲接到台湾生活。但1954年,筱兰英逝世,姚玉兰只能隔海祭奠二十多年没能见面的母亲。
姚玉兰和杜月笙结婚第二年的1930年,她们的太女儿杜美如出生。经杜月笙同意,姚玉兰把老家三间房村的表姐袁志荣接到上海,照顾年幼的女儿。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三间房村的袁志荣把5岁的儿子李玉新留给婆婆抚养。随着姚玉兰和杜月笙的大儿子杜维善、二女儿杜美霞的相继出生,袁志荣跟着杜家一起先后到上海、香港、重庆生活,照顾杜家的几个孩子。杜美如随丈夫到约旦的安曼开餐厅,她把表姨袁志荣带到国外,并给她养老送终。袁志荣从1930年去上海,就一直没能回到老家三间房村,她丈夫李国忠去世后,儿子李玉新把母亲的名字刻在砖上与父亲合葬。
在1935年,三间房村李国忠自家的20亩地,被邻村尤家庄的杨姓强行霸占。李家在有理败诉的情况下,被迫给远在上海的妻子写信诉说了此事。杜月笙知道这件事以后,十分生气,当即给民国安次县政府写了一封亲笔便信,要求秉公处理。当年的安次县政府接信以后,很是震恐,责令杨家立即把土地退给李家,并对杨家罚款100块银元做为李家的经济补偿,县长还亲自到李家陪礼道歉。这件事在当年震动了全县,都知道中马庄村姚家、老县城袁家、三间房村李家和上海大亨杜月笙是至近的亲戚关系。
建国前后,姚玉兰、杜美如一直和三间房村李家后代保持着书信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杜美如多次回到上海旧居,回忆几十年前杜家人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姚玉兰的大儿子杜维善生于1932年。1952年,他随母亲到台湾,在完成中等教育以后,又赴澳大利亚专攻地质学。毕业后回到台湾,担任石油公司的地质师。后来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姚玉兰的二女儿杜美霞,1933年出生在上海。成年后嫁给当时上海黄金大戏院总经理、金廷荪的儿子金元吉为妻。她虽是杜家的千金小姐,却在台湾一直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孟小冬晚年,杜美霞对她精心照料,直到孟小冬病逝。杜美霞一生也热爱京剧,并担任“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董事长,在台湾培养下大批京剧人才。
姚玉兰的二儿子杜维嵩,1936年出生,当年杜月笙已经50多岁了,老年得子的杜月笙十分高兴。他平时对其他子女教育很严,只有对杜维嵩十分宠爱。杜月笙在上海失势以后,特别是杜月笙病逝以后,杜维嵩内心落差很大。1965年的一天,杜维嵩在去理发店理发途中,不知道钱包被偷,拿不出钱来支付,受到无情地责骂,遭受巨大打击,之后吃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年仅29岁。
姚玉兰,这位东安(安次)籍,民国年间红极一时的戏曲演员,她一生曾经历了生活和情感的大起大落,有喜有悲。1980年,77岁的姚玉兰在台北病逝,她是唯一死后和杜月笙合葬的妻子。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