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要上市了!坎坷的商业化,迟到的IPO,知乎还能讲出好故事吗?
近日,有消息传出知乎正在撰写IPO报告和上市申请书。十年之后,知乎终于要IPO了。
回想十年前的2010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风口元年,诞生了小米、美团、爱奇艺等日后这些超级独角兽企业,而知乎也成立于这一年。
十年之后,小米、美团、爱奇艺等都先后上市,而彼时才传出申请上市消息的知乎到底是因为“问题”太多,还是“问题”太少?
知乎的十年7轮融资之路
截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网用户达3.7亿,积累了超过2.6亿个问答,打造了自己独有的“知识资产”。
相比创立五六年就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十年磨一剑的知乎,未免显得略迟。赶在十年之约发出上市信号的知乎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从2011年拿到创新工场李开复的第一笔天使投资后,知乎相继完成了7轮融资。其中,不仅有创新工场、今日资本等明星VC,还有腾讯、百度、快手等一众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
凭借着知识分享有问有答的社区模式,知识解答、监督和互动的独特机制,以及不错的日活跃用户,2012年,知乎吸引到了启明创投,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从此,知乎正式迈开了融资的步伐。
此后,随着不断增长的用户数据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知乎吸引了更多投资机构的关注。腾讯、搜狗、创新工场、今日资本、赛富投资纷纷加码。到了2018年,知乎市场估值达到了24亿美元。
2019年,知乎开启了F轮融资,除了百度、腾讯外,快手和字节跳动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双方并为此竞价了好几轮,最终快手以远超字节跳动的价格,领投了知乎。此时知乎估值已经达到35亿美元,超过200亿人民币。
上市向“钱”看,十年之约的知乎困在哪里
商业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关键,而这却是知乎的软肋。变现难一直以来都是知乎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实现多元的盈利模式,知乎从当初单一性的知识问答平台,逐渐转变为更丰富的内容社区。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也开始尝试知识付费,知乎Live、知乎书店、专栏打赏等付费产品不断推出。
2017年,知乎又成立了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事业部,形成了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收入模式,正式展开商业化运营。2018年上半年,商业广告营收额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340%。
2019年,知乎先后开展了多项变现尝试:上线“盐选会员”、签约内容创作者、开启电商功能、增设短视频专区,这都传递着知乎对商业化的迫切和焦虑。
从知识付费、视频专区、电商卖货到网文业务,知乎仍在不断摸索变现之路,但却始终没有确定一条可持续的、赖以支撑的主线业务。同时,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也遭到了用户的质疑,认为知乎背离了初衷,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部分老用户的流失。
无论如何,商业化都是知乎不可避免的过程。
如何平衡好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并探索出“知乎式”的变现模式依旧是知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容社区寻突破,知乎或需拜师B站
如果说,国内市场哪家企业能和知乎相比较,除了对商业化极其“佛系”的豆瓣,也就只有不断寻求破圈的B站了。
两者代表了两个不同领域的细分内容社区。虽然两者发展的路径不同,用户群体也不同,但其发展壮大过程中都面临着同一个“命题作文”——如何破圈、如何变现、如何平衡小众与大众。
最开始的知乎为邀请注册制,后因发展需求开始面向公众开放注册。这一举措直接让知乎的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知乎迎来爆发式增长,更多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涌入,下沉成了必然趋势。
这也导致知乎专业度开始下降、娱乐性增强、广告变多,社区的和谐氛围和用户体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知乎开始承受转变带来的阵痛。
同样有着注册审查制度的B站,似乎在破圈的路上越走越远。虽然这让一些ACG领域的老用户感到不满。但另一面,也让B站的总用户量翻了三倍,月活用户数突破2亿,正式会员数达到9700万,营收连续9个季度大幅增长,上市股价涨幅超5倍。
B站的表现证明了小众社区也能获取大众喜爱,而漂亮的用户数据和股市表现或许能给知乎的社区发展带来一些启发。
结 语
如今,从最初的小众精英聚集地,到现在的大众化社交平台,知乎已经走过了10年光阴。
虽然知乎紧追慢赶地搭上了这波IPO浪潮的班车,但这家以“精英化”著称的商业公司,是否真正到了它成熟的上市时机?目前来看还要打上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