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我讲三点意见
文 ‖ 清扬
又到一年月圆时,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有以下不同:
1、18年前的中秋,我是在长途卧铺车上过的。透过窗外,云南的月光仿佛就挂在我的身边,相比于我的家乡湖南,月亮确实离我更近。我从昆明坐车去中缅边境一个叫孟捧的小镇,在那里测绘城镇规划图。整整一个晚上,我都没有合个眼睛,起初是看月光,后来月亮悄悄躲到我身后,我就在月光里睁着眼睛看着窗外。
我知道,我往前走,离我的家乡就越远一步。家乡有我的母亲,我的亲人,他们只知道我要去昆明,不知道我去的是离昆明还有几百公里的偏远口岸。
思念的情绪在心头蔓延,然而,一个男孩子注定要四处打拼。没有手机,更没有朋友圈,只有那月光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因为对家的依恋,在母亲的嘴里,我是没有出息的“养爷崽”(湖南话,没有出息只能待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的男孩子)。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贬低我的智商,我一门心思还是要回到家乡。
如我所愿,我现在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工作已经15个春秋。每年中秋,我可以随时抬头看挂在我窗前的月光,无论是楼下的桂花香,还是屋后的柿子树,都会准时告诉我八月已到,中秋已至。岁岁年年,已经习惯,变成一种日常。
月光还是异乡最明亮,里面有游子的心,有母亲的爱。
2、和母亲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没有手机的时候,是打程控电话,买起手机是随时随地问候节日快乐。
中秋来到,母亲早早打来电话。
“今年月饼少买,你给长辈们都买点馒头,包子,他们都不吃月饼。”
“月饼节不买月饼不行吧。”
“有什么,表示个意思就行。”
“那还是不好吧,不要多少钱。”
“那你什么都不要买,回来吃个饭就行。”
电话挂断。
挂断的是我们和过去岁月的连接。30年前,我和弟弟天天盼中秋,想中秋。到八月,我们每天唱着“八月十五打月饼”,惦记着挂在树梢的月亮今儿个是不是更圆更亮。月亮满圆的时候,父亲的单位会发两斤月饼,最开始就是两个大月饼,后来是四个,父亲得好好规划,爷爷奶奶和我们小孩子都一个吃一点。
白驹过隙。我们在时光里慢慢变老,科技和观念却在慢慢远行,科技改变着世界的形态,观念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就如这圆圆的月饼,月饼他活着活着已经变成摆设。这大概是商家把月饼盒子做的越来越好看,月饼的重量保持在500克,包装的重量在一克一克的增加的缘故。
3、当我按着母亲的指示,拖儿带女,赶到家里,围坐一周,简单寒暄。我牵挂的是我的朋友圈,你们有的去广州,有的去拉萨,有的去南极,有的去北极。或在泰山之巅品中秋;或在太平洋孤岛和你的秋香共剪西窗烛。而我,在中秋月圆之夜,只要美美的睡上一觉,醒来时分,看一遍朋友圈,就可以看到最美最圆的月亮。
在朋友圈过节,在朋友圈看月光。10分钟打开朋友圈10次,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中秋节,以前有可能是月饼节,家家户户大采购给春节预热,现在有可能是争先恐后出朋友圈月光写真狂欢节。
讲真话,我常常想再次去一趟云南,去中缅边境的小城,看看那里的人,看看那里的面貌。坐一趟长途汽车,再看看中秋节云南的月光;在醒来清晨,再吃一口云腿月饼,尝一尝过桥米线。
最后,一壶浊酒映明月,《清扬往事》千字文,不卖酒,不卖保险,不卖房子,都是闲谈。
我就讲这三点意见。为什么只有三点,不是六七八点?因为我喜欢三点式。
清扬看图史 【微信号】clearstudy :
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间,
都是我的神经。
菩提树下:
你之所以来,完全是个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