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60年 | 走不出的母校情怀

「前言」

2018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师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往事,欢迎给我们投稿。

邮箱:50165018@qq.com

弹指一瞬间,我已在母校淮阴师范学院走过第四个年头。拍毕业照那天,正是初夏时节,行步于绿意葱茏的林荫道,走过微波荡漾的镜月湖、庄严肃穆的图书馆、窗明几净的崇文楼和弘文楼……一瞬间我竟有恍如隔世之感。犹记得在母校度过的那些日子,那些平实而温馨的点点滴滴。如今,在母校的栽培下,我将于9月去复旦读研。未来无论身处何地,对于母校,我都将怀抱感恩,永远铭记在心。

淮师一瞥

2014年,我来到淮阴师范学院,开启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起初以为上了大学便不再有严格的规矩,可以好好自我放纵一番。可是大一时期,每天清晨六点半在操场准时集合做早操;大一到大二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半雷打不动的晚自习;大三大四成群结队的考研、考公、考编大军;图书馆一楼到六楼座无虚席的日常……凡此种种,彻底地粉碎了我的幻想。我们淮师虽然没有跻身名校之列,但这里浓郁的学风、淳朴的人情,却是真真切切、难能可贵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年里,母校的恩师们是我最感激、最难忘的一群人。他们无私的关怀与鼓励,如同春日里的暖阳、航海中的灯塔,让曾经迷茫又敏感的我受宠若惊。正是他们用坚实有力的臂膀,托举我,让我在成长中不忘初心,勇敢地踏上追梦之路。在这个意义模糊的时代,我的母校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她有属于自己的、赤诚而坚定的信仰和精神。

李相银院长

文学院李相银院长和陈树萍老师这对伉俪,是大学时期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恩师。李院长是我的导师,第一次与他见面时我十分胆怯,但他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温和亲切的笑容极具感染力,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愉悦和温馨。得知我喜爱文学创作,李院长鼓励我“好好写,争取毕业前出一两本书”,并在往后的四年里给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每周我都会写一篇习作发到他的邮箱,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如果文章的视野再开阔些,多一些与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会更大气。有空可看看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等,或者看看相关的批评理论,增加一些理性思考与抽象的概括,文章会更有深度。”诸如此类亲切的忠告,对于一个摸索中的学生而言,真的是莫大的尊重和鼓舞。大四上学期,我在大学期间的三本作品集《年轻的风》《好想为你唱首歌》《大陆女孩在台湾》,在李院长和文学院全体师长的关怀帮助下,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曾经我认为,涉足官场之人大多将赤子之心弃之如敝履。然而李院长如同名利场中的一股清流,让我蓦然认识到了自身的狭隘与偏执。他的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是为了给更多热爱文学的孩子们更有力的支持。记得前不久在2019年考研学子动员会上,李院长说“我会用尽全力,将你们送上更好的平台”,那份无私与赤诚,令人无比动容。在我心中,他是一位威严高效的领导者、和蔼可亲的师长、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原来这些特质竟可以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个人身上。不论身居何位,有情怀、有坚守的人无时无刻不在闪闪发光,那是最具魅力、最迷人的存在。

陈树萍老师

与初见李院长的情形不同,陈老师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使人战战兢兢。陈老师是复旦的博士后,学养丰厚、言辞犀利,她的课堂时常给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她如同白雪中的一树红梅,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自带一股不流于世俗的高洁气质。陈老师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为打消我因取得一些成绩志得意满的心态,她时常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弱点,警醒我不可满足现状,要打开格局,不断提升自己。对考研院校摇摆不定的那段时间,我经常找陈老师诉苦。她的态度非常明朗:“冲高与求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想放手一搏,就必须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简短的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

与陈老师相处的四年里,熟识后发现她既有温柔且母性的一面,又有理想主义者坚忍又执著的一面。在我大二下学期时,陈老师以极强的行动力创办了“燃灯”戏剧社,本着开放且自由的态度,面向全校乃至全市招收社员,短短几年时间戏剧社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无数文学爱好者的“伊甸园”。我曾疑惑过,在这个日渐物化、市场化和标签化的社会,扎根于精神领域的文学,是否还有可能继续保有一片纯粹的土壤。而陈老师,就像一个标杆式的人物,给予了我们后辈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朱延华部长

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朱延华,也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恩师。朱部长很有文学情怀,多年来他一直在“静阅湖”专栏笔耕不辍,此外还热心提携了一大批热爱文学的孩子。他曾在“淮师新闻网”开辟了“董玥专栏”,默默支持我的文学梦想。“丫头:祝贺你一下子又发表了两篇小说。你坚持写,老师坚持看,坚持把你这个栏目做下去,好不好?”“丫头,这篇很好,老师看了嫌短呢,下次写长些再长些。嘿嘿。”……这些充满温度的邮件,我保存至今。此外,在对学生的关怀上,不论本校的还是外校的,他一视同仁。有一位淮信记者团的学生,在与我们淮通社的联谊活动中,结识了朱部长,他将自己的作品打印成册,请朱部长写序言。虽仅有一面之缘,但朱部长在百忙之中欣然答应,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日常生活中,朱部长为人极具亲和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去王新鑫老师办公室,恰好朱部长也在,他笑着叫住我说:“你今天这身衣服,没有上回的红色羽绒服漂亮呀。”还有一次,我从一位老师口中辗转得知,朱部长曾在会上建议:“对于像董玥这一类热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我们要竭尽所能地予以支持,为他们排除万难。”事务繁忙的师长,愿意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愿、助推学生的梦想,那一次次的惊讶与感动,真的是言语无法形容的。

孙辉书记

孙辉书记也是我必须要鞠躬感谢的恩师。孙书记原先是我们文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他谦逊温和、心思细腻,具有很敏锐的洞察力。我刚进大学那段时间,心态以及人际交往上一直处于瓶颈期,又苦于自尊心和戒备心作祟,无处倾诉。孙书记从我的一条QQ动态中有所察觉,将我叫到办公室面谈。那是2014年11月,办公室里有热茶和暖气,他的声线低沉且有磁性,亲切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后来的好几次谈话中,孙书记还讲了不少年轻时候的趣事,坦率真诚,循循善诱。我一直是受了委屈也倾向于粉饰太平的性格,是他让我明白了,敢于做真实的自己才最重要。他说,心中有一片广阔天空的人必须要耐得住眼前的寂寞。一年后,孙书记离开了文学院,调入校党委办公室任副主任。走过他原先的办公室总有种物是人非之感,我还难过了好一阵子。

无法与孙书记经常见面,但他依旧会通过QQ和微信鼓励我。大二有一次我去他的新办公室,孙书记说希望我能在文学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毕业之际,他给我的寄语是“记住我说的,你是淮师唯一的董玥,校史留名”。这份沉甸甸的期许,让初出茅庐的我诚惶诚恐、愧不敢当。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很少受到正面的肯定,自卑的阴影潜藏在心底很多年。这四年来,孙书记对我的厚望,已远远超出了我当前的实力,鞭策着我终身学习、步履不停。

大学时光倏忽而过,中学好友重相聚,总会讶异于我依旧如初的单纯和快乐。其实所谓的单纯美好,是有人在背后默默负重前行。除了上文提及的恩师,还有文学院的陈华东副书记、杨颖副院长、许芳红书记、侯荣荣老师……太多的感激无以言表,太多的恩情谨记在心。求学淮师的四年,是我青春里最深的刻度,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母校与恩师们满满的爱与善意中,我即将挥别故土,踏上新征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6月的空气里,弥散着栀子花香。每逢毕业季,总是“离歌”唱起时,而这一次,我终于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本文图、文由董玥父亲提供)

「作者简介」

董玥,女,22岁,复旦大学中文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

出版小说、散文7部。曾获得第三届《儿童文学》金近奖、第三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优秀奖、《北京文学》2017年度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大赛散文二等奖、“淮安好文章”奖等。

“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语文报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淮师60年专题相关链接

淮师60年 | 于北山先生二三事

淮师60年 | 班主任程中原老师

淮师60年 | 烟雾中的魏家骏老师

胡健 | 过客 ——闵抗生先生印象

胡健 | 听周本淳先生上课

淮师60年 | 萧兵教授与周希泉书记

淮师60年 | 最后一课(赵恺)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一):慈爱的父亲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二):父亲的学问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三):父亲的性格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四):我的父亲母亲

读书日,想念几位淮安的文化老人

刘正伟 | 于北山先生二三事

钱仓水 | 忆于北山先生

(0)

相关推荐

  • 郭进拴|我的恩师高山

    我的恩师高山 2009年11月7日,我到汝州市地方税务局小屯税务所采访.席间谈到了当年支持我写作的老领导--临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山先生,在座的史义春.尚自昌两位乡友不无惋惜地说:"好人 ...

  • 【曲园记忆】曲园名师多

    [编者按:为庆贺母校65周年华诞,曲阜师大中文系1980级校友齐鲁(笔名)专门撰文,深情回忆自己在曲园求学期间所见所闻的名师风范,由衷赞叹圣地学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品质与 ...

  • 昔如梦的诗歌

    教育工作(组诗) 文/昔如梦 1 母校   老师 我是金龙村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 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句 赞美我的母校,我的老师 生我者父母 育我者老师也 从稚嫩的呀呀学语 到青春年少的 ...

  • 侯小强 | 怀念我的几位恩师

    往期回顾  ·  忆父亲 | 日本当劳工 ·  一部厚重的文史资料 作者:侯小强 算起来,离开母校孝义中学已经20年了.无数次在梦里回到校园,醒来怅然若失. ▲孝义中学120班毕业留念 和母校已经断了 ...

  • 李鹏||感恩母校老淮师

    感恩母校老淮师 □李鹏 女儿发来微信问好,方知今日是感恩节.我感恩母校老淮师,助我走上从教生涯.1956年我报考淮师,因持毕业证明书受阻,黄赞勋校长说同等学力都可以报考,我终于取得准考证.我被录取后. ...

  • 小白皂师,为什么走不出技术的坑!

    一花一世界,一皂一匠心 花老师的学员里,什么样的都有:有打皂十年的老皂师.去别的培训机构学过的皂师.新手皂师和小白皂师. 花老师教过的学生+接触的皂师也不少了,花老师发现一个现象:小白皂师如果自己入皂 ...

  • 淮师60年 | 李湛渠先生

    「前言」 2018年10月16日,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日.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 ...

  • 淮师60年 | 先生之风,心向往之——记施军老师

    「前言」 2018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师也有剪不断理还 ...

  • 淮师60年 | 班主任程中原老师

    早就想写我读淮阴师专时的班主任程中原老师,不好写.他现在是著名的国史研究专家,对他的研究成果,评述的人太多,我完全没有资格.但我还想写,作为他曾经的学生,我想写的不是作为研究专家的程中原先生,而是作为 ...

  •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四):我的父亲母亲

    1947年,钱煦老师大学毕业(二排左二) 父母亲相濡以沫54年,对父亲最熟悉.最了解的当然是母亲,所以我一边写这篇文章,一边就一直想着我亲爱的母亲.在我们家里,在我的眼中,父亲母亲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 ...

  •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三):父亲的性格

    周本淳先生.钱煦老师结婚照 对父亲的性格,我觉得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词汇加以概括,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具象的词汇都不足以传达出父亲的性格在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父亲的学问和才华当然令我高山仰止,但他的性格 ...

  • 淮师60年 | 最后一课

    2017年,萧兵先生(1933年生).赵恺先生(1938年) 不是患难之交,是生死之交. 初识萧兵是1958年,因为右派集中劳动,在淮阴郊区的一座万头猪场.这之前他是东海舰队的军官,再之前,是叶飞将军 ...

  •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二):父亲的学问

    1996年,周本淳.钱煦夫妇在日本名古屋大学 父亲逝世时,我泣撰了下面这幅挽联: 笑踏坎坷知足常乐为人随心所欲不逾规矩 饱读诗书过目不忘著文游刃有余皆合方圆 文字非常稚嫩,但表达了我对父亲为人与治学的 ...

  • 淮师60年 | 过客 ——闵抗生先生印象

    「前言」 2018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师也有剪不断理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