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读伤寒
伤寒论学习已经二十年了,但是常读常新,这是公认的。因为我们初学一个理解,随着领悟进步,知识更新,在读又是一个境界。岳老每年复习一遍,伤寒论,仍然说每读都有收获。可见我们无论初学,还是学习多久的,对于经典都应该每年学习一遍。
历史不少认为伤寒论是广义的,凡是外感发热都称之伤寒。比如难经伤寒有五:风寒,中风,温病,湿病,暑病,我现在理解伤寒论讲的就是狭义伤寒论。虽然他提到温病,风温,痉湿暍等概念。纵观全书,伤寒讲的最细,后世几乎没有发展空间。但是其他疾病后世医家补充很多。比如湿热病,暑病,温病等。这些仲景有论述但是很少,不可否认事实。
大概学习伤寒开始就说这么些,希望大家有个了解。明白我们学习的这个伤寒是什么范畴。后世不少医家说仲景方治百病这也是事实,但是不能因为经方能治百病,就说伤寒包括各种外感,这是以点盖面。不负责任说法。
太阳病
太阳病是什么?初学都纳闷,其实就是外感初期症状,大概恶寒发热身痛或者瘙痒或者皮肤一些病变,或者咳嗽,咳喘,鼻塞流涕,一类疾病。
细分之下,有中风,伤寒,湿病,暍,温病。仲景详伤寒中风,而忽略其他疾病。
关于六经皆有表证问题。
表都只有一个。比如人体表面皮肤看做表,怎么会有六经皆有表的问题呢?他们这种说法无非就是把六病看做一种体质类型,体质情况下患有外感看做一种类型。
大白话说:一人平素体虚,容易腹泻,拉肚子,这种体质外感情况下,虽然身痛恶寒,也不能骤然发汗散寒治疗。必须兼顾脾胃基础发汗。选用理中汤辅助脾胃阳气,加点桂枝,加点苏叶之类,这种情况往往称之为太阴表证。再比如少阴表证,常说麻细辛黄附子汤,在辅助阳气用附子的基础,加麻黄细辛散寒。这就大家常说六经皆有表。其实表还是那个表证,只是不同体质人群感寒所采用的策略。
仲景为了区别这种情况,还有不少体质论述,尊荣人,酒家,湿家,血家,淋家等等。这些是特殊体质,不同六病体质,因此选出来大家了解一下。治疗需要发汗散寒更加注意。
好了不啰嗦了,我们学习原文,我将我的理解,逐句解读。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青龙按:这句直接点明太阳病脉是浮的,症状头强痛,恶寒。有的医家注解是太阳病总纲。有的说不能作为总纲,因为头项强痛是葛根汤症状,是一个类型。我理解无论是否作为总纲也好,一个症状也好,都是太阳病症状,这是无疑问的。所以不必纠结。
头项强痛严重明显就用葛根汤,肯定有效。不太严重你用麻黄汤也会有效,这也不要质疑。
至于为啥太阳病脉浮,感觉恶寒,头项强痛呢?前边说了,这是表证,表证就是脉浮,就是恶寒,头强痛,项也痛,甚至全身都痛,关节,腰都会痛。至于机理比较深奥可以不必深究,就像大家吃猪肉可以不必理解猪怎么生长出这么味道鲜美的问题。
笼统说法,就是人体感受寒气,必然会有反应,正邪抗争与表,故而头痛,身痛,关节痛,有的咳嗽,咳喘,流涕,打喷嚏啊这些。理解这些就行了。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 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 伤寒。
这两条是中风伤寒病论述,他们区别在于,中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伤寒身痛无汗脉浮紧。
关于发热问题,伤寒发热不是必然症状,因此有些家长或者医生先量体温,不热不严重,但是中医不看体温表。因为身痛关节痛,恶寒,已经病了,发不发热都是伤寒病了。比如阳虚外感不一定发热,但是临床就是属于阴证,比较严重一种。
这里在介绍温病,暑病,湿病三类。大家可以对比分辨伤寒中风。
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篇15条: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熏黄也。
暍:第25条: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痛,脉弦细芤迟。
简单一说一下这三种病鉴别要点:温病发热而渴,伤寒需要化热才能口干口渴。时间上有些区别。温病较急,起病就有可能口干口渴。
湿病也有一身尽痛,类似伤寒需要注意。后期发热往往出现黄疸,黄疸病机现在来看多数也是湿热,或者寒湿。跟湿邪关系最大。
暑病,古代叫暍,也有发热恶寒,身痛。所以需要鉴别,要点往往在夏季发生多见。你不能说冬天发病叫暑病吧。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第四条条论述疾病发展过程,怎么判断轻重。仲景说伤寒生病一天了,还在太阳,还是转变了入里?看脉,脉静指的,没有滑数,滑数说明化热入里进了阳明。如果出现呕吐明显,可能进入少阳,少阳多见呕。如果烦躁,脉数急,典型进入阳明。这就仲景按照六病辨证判断疾病深浅转变与否。同理,脉软,腹胀,腹泻,时腹痛说明进入太阴了。总之看伤寒病你要有大的轮廓,疾病进展到了那个病范畴,这样下手才能不错或者少错。
第五条也是此意,判断疾病进展。说得病二三天,阳明少阳不见,为不传。什么是阳明病,少阳病,这时候你脑子要有概念。阳明多汗,口干口渴,便干尿黄这是阳明。少阳口苦,心烦,喜呕,默默不语饮食,脉弦。没有这些症状,有恶寒怕冷身痛,虽然过了两三天,还是在太阳病范畴。
太阳病大家不要觉得外感才能见到。其实临床很多慢性病,都有太阳病。比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水肿,关节炎,等等。我曾经治疗一例带状疱疹属于寒证,有表证就是太阳病论治。用了五积散三剂基本治愈。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