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
中国历史名城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康熙三十六)
康熙三十六景诗之十二“锤峰落照”
小序:平冈之上,敞亭东向,诸峰横列于前。夕阳西映,红紫万状,似展黄公望《浮岚暖翠》图。有山矗然倚天,特作金碧色者,磬锤峰也。
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深秋。
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
释文:
诗前小序是:避暑山庄西山的平岗之上,有一座东向敞亭,登临此亭遥望,可见山庄之东,诸峰横列,逶迤起伏。每当夕阳西映时,其万紫千红之状,似同展开黄公望的《浮岚暖翠》图。特别是那矗然倚天的石峰,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景色,这就是引人注目的磬锤峰。
《锤峰落照》,是一首七言绝句,:
极目远眺山庄外的景色,眼前这座奇特的山峰,早在千年以前就有文字记载了。那高高的山峰,上接碧空下连峡谷,朵朵白云在空中飘荡,好像枕在山涧溪水之上。天下有很多奇峰异石,它们各自都有独特之处,但这些可以互相媲美的山峰,哪一座也没有磬锤峰的景色奇妙而又清幽。这首绝句第一联是写景,诗人以其凝练的语言,描绘磬锤峰及其周围的景色。“白云枕涧”,仅仅四字,便把深秋季节,青山白云,相随相伴的清新画面,描绘得形象而又贴切。第二联叙写诗人欣赏磬锤峰的感受,其中蕴含着对天下诸峰的指点以及对磬锤峰的品评。在指点天下诸峰时,康熙巧用比拟写法,一个“争”字赋予了“巉岩”以人的特性,叙写诸峰因为自身都很俊俏,所以她们“争”着与他山比美。在品评磬锤峰时,康熙把此峰置于极为广阔的背景下描写,亦即通过天下诸多高峰峻岭与磬锤峰相比的手法,来表现磬锤峰景色之美。
康熙三十六景诗之23.“香远益清”
小序:
曲水之东,开凉轩,前后临池,中植重台、千叶诸名种,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气竞谷。
诗文
出水涟漪,香清益远,不染偏奇。
沙漠龙堆,青湖芳草,疑是谁知?
移根各地参差,归何处?那分公私。
楼起千层,荷占数顷,炎景相宜。
释 文: (调柳梢青)
《香远益清》诗前有序,其主要内容是:“香远益清”地处曲岸环绕的澄湖之东,每当打开轩窗的时候,可见前后的池水中,有各种各样的荷花,诸如重台、千叶等著名品种。长势繁茂的荷叶翠绿如盖,红色的花蕾含着晶莹的露珠,微风徐徐吹过,其香气弥漫于山峦壑谷。
诗文:
《香远益清》是一首“调柳梢青”曲。全诗大意是:清澈的湖水,泛着波纹。立于水面的万柄荷花,散发出袭人的芬芳,而且飘得很远很远。这香气是敖汉荷花所散发出的芬芳,还是青湖芳草的气味,谁能辨别得那么清楚呢?将全国远近不同地方的各种荷花,移植到山庄,尽管原来产地不同,但在这里同样开得鲜艳,同样散发出清香,同样博得人们的欣赏。朵大瓣多的荷花,犹如千层楼阁。占湖区水域数顷的荷花,碧叶田田,远接晴空。炎夏之际,山庄的阳光雨露适宜荷花的生长,因此这里的荷花呈现出一派繁茂而又娇艳的景象。纵观全诗的内容,包括三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既描述山庄荷花所散发出的清香,又赞美荷花亭亭玉立、品格高洁。中间六句为第二层,叙写从大江南北移植来的荷花,虽然品种产地不同,但归到山庄一处,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最后三句为第三层,在描绘山庄荷花朵大瓣多、占地数顷的同时,指出炎夏季节,山庄荷花极为繁茂,并透露出这里的荷花景色同江南水乡一样美。
李建力手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