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慢性乙肝的中医 “补攻之法”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运用中医辨病结合辨证施用攻补结合之法治疗本病,可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脉,祛除病邪的目的。另外紧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才能更好发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
乙肝的病因与自身正虚和感受湿热疫毒有关,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本文提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为 “补与攻结合之法”的方案。
1 慢性乙肝的补与攻
1.1 补法 补脾气: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补气,并不是单纯的补气,而是补中兼疏。《血证论》中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在所不免”。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恢复期,不少患者有脾气虚的临床表现。症见胁肋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脘痞腹胀,肢体倦怠,纳差便塘,苔白(或微腻),脉弦细等。根据《金匮要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的有关论述,治以益气健脾,舒肝解郁。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标志。疫毒偏嗜于肝,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司,因此治疗乙肝每须应用疏肝解郁药物,以宗《内经》 “木郁达之” 之旨。
养阴血: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疫毒之邪蕴结不去,耗伤肝阴,或邪从火化,阴津被灼,亦可因脾运被遏,而阴血化生无源,导致肝之阴血亏虚,久则因肝肾同源累及肾阴亦虚,而表现为肝肾阴虚之证。此时治疗须应用滋养肝肾的药物,以滋水涵木,木得滋荣,自能柔顺条达,疾病易愈。症见:口干、肝掌明显、皮肤有蜘蛛痣、手足心热、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等。常用方物可用一贯煎加减。
温肾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晚期常出现阳气不足。温阳之法既可补正,又可扶正祛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晚期亦可出现肾阳不足之证,如形寒怕冷、腰膝酸冷、舌苔白滑、舌质淡、性欲淡漠等。此时治疗须应用温补肾阳之品。这些温阳药物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力,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再则,肾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在肾阳温煦鼓舞下,肝阳得以疏泄气血,脾阳得以斡旋上下。若肾阳不足,则肝阳难以升发,疫毒之邪内陷,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因此适当运用温补助阳通阳的药物,可助解毒透毒,是促使乙肝病毒指标转阴值得尝试的重要方法。
1.2 攻法 利湿解毒:乙肝疫毒感染人体后,不仅引起机体的脏腑组织功能失调,导致其发病,还蛰伏于体内,通过饮食、肌肤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染他人,致使他人发病。蛰伏于女性患者体内的疫毒还可通过分娩等途径传染婴儿。因此,疫毒感染应是导致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乙肝也应像中医治疗其他传染病一样,“因邪而发热,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去”(《温疫论》),重视对乙肝病毒的清除。由于毒邪本具火热之性,病久肝气郁可化火,湿邪蕴久生热,因此解毒逐邪药多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如垂盆草、虎杖、山栀、大黄、苦参、黄芩、半枝莲、半边莲、大青叶、鸡骨草、龙胆草、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等。
退黄:虽然西医有腺苷蛋氨酸、阿拓木兰、熊去氧胆酸等多种利胆退黄药物,但仍有一些瘀胆型肝炎黄疸难以逆转,一些 “小黄疸” 难以有效下降的情况。我们运用疏肝利胆、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等药物治疗这些难治性黄疸,取得理想效果。 活血:肝炎的存在,必然导致肝纤维化,久则肝硬化。这是气滞血瘀所致。因此,慢性乙肝患者每见胁肋刺痛、胁下有块、肌肤甲错、身目黄而晦暗、面色黯红、颧布赤丝血缕,手掌血际红赤,舌质多紫,或见齿衄鼻衄等临床表现。实验提示,活血化瘀药物有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改善其病理损伤,防止肝脏硬变。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有赤芍、丹参、景天三七、当归、茜草根、莪术、姜黄、郁金、延胡索、泽兰、水红花子等。其中,丹参、景天三七一般用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防治;面黄不华,肝血亏虚者,用当归、茜草根、鸡血藤等养血活血;肝硬化时,每须用莪术活血化瘀散结之品。如肝硬化伴见肩臂疼痛麻木者,则要用姜黄取代莪术。如肝硬化伴见胆红素增高者,则用郁金易莪术;肝炎肝硬化,发生腹水时,则用泽兰、水红花子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1997年4月8口初诊。5年前体检发现两对半为大三阳,半年前肝功能出现异常,ALT120U/L,一直采用西药护肝、降酶治疗,但停药后ALT升高,两对半一直为大三阳。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肋下lcm,剑突下3cm,轻度压痛,脾未及,舌暗红,胖嫩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证属脾虚血瘀,治以健脾益气,理气活血。药用:太子参30g,五爪龙、茯苓、丹参、白芍、虎杖各20g,白术、益母草、茜草根、郁金各12g,柴胡6g。每日1剂,水煎服。服6个月后复查,ALT32U/L,两对半为小三阳,后继续服药3个月,停药后未见复发。
运用中医补攻的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正确的辨证,掌握病情的虚实,合理搭配补的力度、攻的力度。另外,需紧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
中医对舌诊非常重视,对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患者观察舌质的变化更有临床价值。辨舌质可以反应脏腑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的盛衰。正常舌质淡红而滋润,舌质色泽由淡红到鲜红、红绛、紫暗,表示血热或热毒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久而成淤。对出现这些不同的舌质色泽变化的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患者相应做肝穿刺检查时可发现,舌质淡红、鲜红者,其肝脏病理变化多属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轻型,而舌质红绛。紫暗者则多属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的中型、重型或肝炎后肝硬化。观察舌质变化对判断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遣方用药确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