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微课:如何做心理分析?
我发现,在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有很多的学员,对与社会热点事件,身边的人的行为事件等等开始升起好奇心,有不少学员会把他们看到的社会事件,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身上发现的一些现象和行为事件告诉我,让我来做一个分析。看到大家开始关心社会现象,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就想想给大家开一个微课,教给大家如何做心理分析。
在教心理分析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个原则。大家知道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对人性进行理解、对人性进行分析、对人性进行预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对人性的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性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人的任何行为和思想都是一个系统。所以在一开始我们的第一个原则或者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任何心理分析必须是得在一个系统论的底下来开展的,任何用单一维度的心理学理论尝试对人性做出理解分析和预测的都会一条路走向黑,一条路走向错,会一路错下去。
带着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开始做心理分析了。举个例子:前两天有个学员给我说有一个社会事件,有一个人开车撞死了很多无辜的小孩,让我对这个开车人的心理做个分析。那现在我们来想想,我们要对他做分析,我们需要什么资料呢?一般而言,我们人的大脑里面装了至少要有两大系统的资料,第一个人格,第二个就是社会情境。一个是源于人性的分析,一个是源于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实际上是人性分析所有分析方法中的其中一种。现在假想你精神分析师上身了。你现在是一个个学了很多时间很长的精神分析的分析师,你对这个工具最熟练,当你拿到这个案例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按照精神分析师的职业习惯,你会开始收集他的各种资料:早年人格、早年的生活情境、早年的生活教养方式、早年的重要他人等等巴拉巴拉,脑补完成以后,你开始进行推测,推测完了之后你有了一个对这个人的预测和分析。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分析结果,由于出生以后没有母乳喂养,被保姆虐待,母亲因为父亲出轨长期在他身上发泄不满,父亲一直讨厌他喜欢弟弟缺位巴拉巴拉巴拉,案主有人格缺陷,有很强的攻击性,对小男孩有特别的嫉妒情绪和攻击倾向巴拉巴拉巴拉。
而如果你现在是社会学家上身。假想你现在是一个坐在央视焦点访谈直播间的社会学家,你拿到这个案例的时候,你会怎么想?这时你分析的基本的框架一般是站在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的。你会从社会现象、社会要素和社会中产生的一些暗示性的因素,然后展开一个分析,然后也会一路分析下去,最终得出一个结果。你会说,案主是一个“x 0后”有着时代特色,巴拉巴拉巴拉,如今社会风气怎样怎样,围观群众如何冷漠,巴拉巴拉巴拉。
当我们把感哥版本的结论放在一时,我们会说,这是什么鬼!完全不一样有木有!砖家叫兽果然不靠谱有木有!为啥会这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我们在入戏太深,角色扮演太投入啦,于是每一次都是从自己的视角一条路一直走向黑,而得到一路错到底的答案。第一次我们没有考虑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社会情境,社会情境对他人格行为、思维的影响。第二次我们单纯从社会心理学得出的这个结论一直分析下去的结果,没有考虑他个人的个性、人格特点。
现在我们知道不是砖家叫兽不靠谱,是单学科的砖家叫兽不靠谱!这个世纪需要的是符合形人才——“都教授”级别的人才。因为任何一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或者说一个人在某个情境下做出一个选择,绝不是单一的一个因素所造成的。既不是早年因素可以引起一个行为,也不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现象会引起一个行为,他一定是多种因素在同样一个时间,产生了一个协同效应。什么叫协同效应呢?意思就是早年的影响,社会性的影响,其他的相关因素在同一个时间对他的行为产生了一致性、一个方向的统一的一个推动力,而这个同一个方向的推动力让他产生了一种思维,让他选择了一种行为。
所以大家记住,对任何一个人展开的心理分析必须得是系统论。如果上面我给大家讲的这个例子,大家觉得还不太清晰,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间谍,他一直干得很好,突然叛变了。我们用什么来分析对他展开心理分析呢?好,假如说谍报人员或者说情报组织,政府的情报组织的心理分析专家——“都教授”,对这个人突然叛变要进行展开心理分析,他从哪些角度分析呢?一定不是仅仅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没错吧?但是会考虑早年要素。一定不是仅仅从社会心理学要素对吧?也一定会考虑社会心理学的要素。还要考虑什么呢?还会考虑这段时间,在近期、在他身上发生的社会事件、应激事件,没错吧?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至少都会建立起三个维度,而三个维度其实还不够。要想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突然选择了一种行为,需要考虑的要素太多了。如果从学科上讲,我们要考虑生理要素,我们要考虑心理学的要素,考虑社会学的要素,有了三位一体的一个分析,就是三个视角,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位一体了之后,我们才基本上能对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点的行为做出一个预设,就相当于三点可以确定一个空间上的某个点的坐标,一个道理。
要确定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一个行为,至少…至少…至少…要有三个…三个…三个…维度的视角,才能确定他大概如此,可能会这样。而这样的选择仍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维度越多对这个点的确定就会越精确,对他下一步可能会产生的行为的预测才会比较准确。
所以这节微课我想告诉大家,任何在心理学里面单纯用一种理论、一种学科视角进行一路走到黑的分析的人,得到的结果只会是一路错到底的谬误。简单的是:一条路走到黑,就会一条路死到底!
(录入:王娜,整理:罗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