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超越”丰田之后……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0/06/12
谁能想到今天市值全球第一的车企,一年之前曾遭遇“空头”大面积做空,股价跌至最低每股176美元,如此经历无疑充满了戏剧性。
文丨崔力文
编辑丨小叮当
北京时间6月10日晚间,又是令所有“特粉”集体高潮的一夜,而我们也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截至当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最终股价报收于每股1025.05美元,涨幅达到8.97%,总市值也来到了惊人的1901.22亿美元。至此,首次超越丰田的1811.97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车企。而这一刻,特斯拉与其CEO埃隆·马斯克足足等了十年。
“车圈之中如果没有马斯克这般集梦想家、疯子于一身的人,那将会变成多么枯燥与无聊的一件事。”这是位于某社交平台之中,网友对于他的评价。的确,回首特斯拉过去的十年,从刚刚IPO之时的股价17美元,到当下股价1025.05美元,增长了60倍。从2010年Roadste年销量不过2,000辆,到2019年Model 3、Model X、Model S三款车型位于全球累计交付新车超36万辆,膨胀了180倍。
不可否认,在马斯克的带领下,这家已然成立17年的车企,正在用类似SpaceX火箭般的速度蒙眼狂奔,市值超越丰田或许只是它前进路上的一段过往。虽然在此过程中,特斯拉必须面对不断纷涌而来的挫折、危机、舆论,偏见,但是就像马斯克所说,“你能承受多大的诋毁,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最终,后者创造了历史。
没有苹果,更没有诺基亚
在阐述特斯拉市值能够超越丰田的原因之前,首先需要解释一个概念。请不要把当下的汽车行业与曾几何时的手机行业所类比,特斯拉不是苹果,那些“大象转身”之下亦如大众、丰田般的传统车企更不是诺基亚。
至于造成上述幻觉的原因,还是由于此刻的汽车行业与当年的手机行业,同样处在“转型”的风口浪尖之上。而诺基亚由于较差的市场嗅觉与对未来趋势的错误判断,在那场浪潮之中慢慢迷失方向。苹果则成功押中用户与行业的迫切需求,加之令人惊叹的创造能力,持续不断地为他们带来产品终端极致的体验,由此彻底取代诺基亚成为了之后霸主。
但是汽车与手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传统大宗制造业,一家车企若要成功,需要的是其领导者在这变化莫测、信息繁杂的大环境中,做出迅速且直接的判断,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而手机行业更多考验的是其管理层能否顺应潮流,放下固执迅速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与修正。换言之,一个是以“一次变化应对万变”,一个是以“万变顺应趋势”。
同时,类似大众、丰田般的传统汽车巨头,表面看似这在电动化的进程中暂时落后,但是不要忘记这些历经百年发展的车企,所拥有的雄厚底蕴已然成为它们不断追赶特斯拉的筹码。仅以当下现状就对之后的市场格局做出武断预测,显然为时过早。讨论谁是苹果、谁是诺基亚同样十分没有意义。
而对市值刚刚创下新高的特斯拉来说,追赶者的来势汹汹足以成为它变得愈发强大的绝对动力,这样的良性竞争也是外界愿意看到的。
一家非典型车企
回顾整个2019,特斯拉累计销量刚刚超过36万辆,甚至不及丰田旗下一款热门车型的年交付量,但是市值成功超越后者却成为了不争事实。究其部分原因,还是由于资本市场看好这家非典型车企的未来。
有时总在思考,特斯拉究竟能否称为一家车企?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因为剥离汽车业务,这家公司旗下有着太多五花八门的分支。5月31日,由马斯克出资建造的SpaceX载人火箭,迎来了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并于当日凌晨发射成功升空。据悉,这也是全世界第一家能够发射并回收火箭的私人公司。
几日之后,这个“疯子”又提出所谓的“星链计划”,即试图在地球的低轨道上发射和部署多达42000颗的小型卫星,组成“星链”网络,以达到无线互联网的全覆盖。并且这一看似疯狂的计划从去年就已开始执行,截至目前已经发射部署的卫星数多达8批482颗,预计在今年内再部署1400颗小卫星。
而将目光从太空拉回至地面,马斯克还致力于成立一家神经技术初创公司,并在去年7月发布脑机接口系统,芯片可直连大脑。用户可通过这一技术无线连接iPhone等电子设备,完成程序控制。除此之外,“太阳能屋顶”也成为了特斯拉旗下的业务赢利点,随着其分别位于中国与欧洲市场申请相关专利,足以证明马斯克已经准备好将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同时不要忘记,特斯拉位于美国本土早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储能巨头。并且马斯克为改善美国拥堵的交通情况而创立的公司Boring Company,目前也已被批准在库卡蒙加和安大略国际机场之间修建一条隧道。看到这里,马斯克与特斯拉或许总会带给外界“不务正业”的第一印象。
但是必须承认,正是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分支,成为了资本市场除电动车板块外,全力押宝这家非典型车企的根本原因,而它们都饱含着马斯克与特斯拉对于未来的预测与憧憬,也成为了支撑其高市值的部分根基所在。
多重利好催生的暴涨
在将特斯拉与苹果之间的关系剥离,且找到构建其近两千亿市值的非汽车因素后,仍需静下心来分析,近来究竟还有哪些利好因素催生了它位于资本漩涡中的身价暴涨。
首先,无法忽略的便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因为根据乘联会刚刚公布的5月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国产Model 3该月共交付新车11,095辆,环比4月增长205%。并且综合来看,未来月销1W+不出意外将会是特斯拉Model 3的日常表现。马上到来的7月,其国产标准续航版车型将完成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切换,改由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由此带来的结果将是整车成本的进一步下探,也给了特斯拉更为灵活的“调价”空间。
而根据国内某调研机构测算,2020年Q1季度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 标准续航版车型,裸车成本约为18.87万元,平均毛利率高达39.37%,远超同为豪华车的BBA平均水平。换言之,特斯拉每售出一台新车,就能赚取8.285万元的单车利润。同时,5月20日,产品力与性价比更高的后驱长续航版Model 3也已正式交付到中国用户手中。
此外,特斯拉位于上海超级工厂的二期工程目前已经封顶,预计今年年末就能投入使用,工厂的落成也代表着国产Model Y即将与我们见面。所以当其主销车型形成“3+Y”轿车与SUV的产品矩阵后,预计单月销量相比1W+还将大幅提升。
其次,除中国市场外,特斯拉Semi电动卡车的在美量产与自研电池的即将面市,也成为催生暴涨的决定性因素。据路透社报道,马斯克在发给内部员工的一份邮件中透露,纯电动重卡Semi将在内达华州量产电池与动力总成,该车续航可以达到300-500英里,而这不仅是特斯拉电池技术的最好证明,也是特斯拉实现“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发展”更为实质的一步。
至于一再推迟的电池日,虽然就现状来看依然遥遥无期,但是不乏业内人士对这场发布会充满期待。从目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来看,特斯拉已经研发出使用寿命超过 160 万英里的电池。而后者相比在售产品,在成本、充放电次数、能量密度方面也将有大幅度的优化与提升。
并且不要忘记,特斯拉位于柏林的第二座海外工厂已经打下第一根“地基”,马斯克也再次飞往英国考察下一座工厂的选址,野心勃勃地扩张着自身版图。所以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并不会感到太过意外,如此局面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传统车企而言,特斯拉也早已成长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
而且我们也能理解,为何大众集团掌门人迪斯曾多次公开夸赞特斯拉与马斯克,这种坦诚承认“后浪”比自己优秀的作风,在当下的传统车企中十分少见。而之后成立“T小组”也许就是给予这个对手最大的尊重。
仍未真正“超越”
不可否认,仅从市值来看,此刻的特斯拉的确成功超越丰田,成功拿下全球第一车企的位置。但是我们必须知晓,一项超越并不代表着全盘超越,二者从根本上仍存一定差别,而这也是文章标题“超越”一词被打上双引号的原因。
其实,丰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汽车的经济耐用性发挥到极致,并且这样的品牌文化融入到了其每一款产品之中。低调、严谨、执着、尊重,通过百年积淀,丰田早已成长为一家拥有深远底蕴的车企,此刻的TNGA架构与精益生产之道,亦是最好证明,而这些恰恰也是特斯拉身上所或缺的。
即使第100万辆新车成功下线,仍无法改变其整车较差的装配工艺与品控。进入2020年后,接连爆发的车主诉讼问题,也令许多用户感到精疲力竭。位于中国市场,销量环比大增之下所暴露出的车主服务体系搭建、全国充电网络扩充、车机软件与自动驾驶系统本土化方面的问题,也需特斯拉逐一化解。对于一家成功车企而言,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好超越也罢,其仍存差距。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对于特斯拉最大的反向拖拽来自于美国本土市场。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市场单月销量首次超越美国市场,究其原因愈演愈烈的疫情成为了最大祸根。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知情内部员工透露,在马斯克执意启动特斯拉位于弗里蒙特工厂的主要生产设施后,目前有多名特斯拉员工被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
随后其高管与相关团队召开了会议,披露了几起相关病例,而受影响的员工被告知待在家中。同时,疫情同样冲击了刚刚实现本土交付工作Model Y的零部件供应,对此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北美工厂在提升Model Y产能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从现在开始他每周都会亲临生产线,以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它们预计也将会成为影响后续股价与市值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
不过虽不完美,但是依然感叹此刻特斯拉所取得的成绩。谁能想到今天市值全球第一的车企,一年之前曾遭遇“空头”大面积做空,股价跌至最低每股176美元,如此经历无疑充满了戏剧性。而曾经那个固化且相对陈腐的汽车行业,有了特斯拉这般“新鲜血液”的加入,已然变得愈发有趣。
马斯克也用实际行动证明,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权威或是高峰,只要你坚定不移地去追赶,总有一天可以实现超越。就像他所说,“如果有些事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即使所有人都反对你,你也应该坚持下去。”至于未来,特斯拉考虑的将是怎样继续超越当下的自己。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