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视角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中,创新主要体现在产业升级、企业培育和配套服务。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纽带,一方面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实现乡村振兴,肩负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则为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是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县域经济发展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产业升级
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同时面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升级。第一产业即是农业,农业升级不仅包括农业技术的升级,而且包括农业生态的升级。
农业技术升级重在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试点,来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率。通过匹配农民的技术需求,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鼓励、引导农民学习、应用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增收,从而促进农业技术水平提升。
农业生态升级重在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当下热点,积极构建“农业+”商业圈,例如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相结合,创造出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业,并引申出电商业、物流业等新产业,促进农产品走出去,进入更广阔的的市场,获得更有利的定价,扩大农民收入。
第二产业主要指制造业,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集群的打造,通过整合协调上下游产业布局,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要素投入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因此须结合县域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精心设计县域产业布局,改革旧产业、挖掘新产业,从而使相关产业逐渐释放产业活动,具备核心竞争力,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
产业升级除了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将零散的产业集中到一起发展。通常的做法是打造产业基地或产业园,给产业发展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平台,在产业内实现资源流动与共享,提高产业效率。
二、企业培育
重点加强对优质企业的培育培育,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融资扶持及发展助力。
政策支持是指为企业提供优惠的经营条件,如免税政策、工商行政程序便利以及产业园区的各类减免、奖励支持,不仅降低企业物质成本,而且降低企业时间成本,让其更专注地生产经营。
融资扶持是指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便利,县域企业通常规模不大,多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因而融资渠道受限或成本高昂。为鼓励县域企业发展,应多将金融资源倾向于这些中小企业,同时帮助企业做好规划,将融资资金更合理地用于生产经营,降低偿还风险。
发展助力是指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扩大自身实力与社会地位。例如孵化、助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及各类交易所上市,更广泛、更有利地进行融资,突破当地金融资源限制,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企业培育需要人才。县域较大城市而言,并不发达,对人才的吸引力偏低,那么如何吸引人才呢?
首先支持人才创业,尤其支持高科技以及已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才创业,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条件和更自由宽松的创业氛围,让他们尽情施展能力。
其次鼓励高校毕业生、职业技术工人就业,提高工作待遇如社会保障、工作环境、赋予股权期权激励等,让他们也产生工作即创业的参与感、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县域经济建设中去。
再次挖掘本土的人才潜力,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的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另一方面吸引在外劳动力回乡工作。
最后可以设置流动的人才引进机制,如科研人员下乡、博士服务团、选调生驻点等,对当地人力资源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
三、配套服务
配套服务指的是构建县域居民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环境治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信息化建设等,让县域居民安居乐业,提升幸福感。探索这些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引入民间资金一方面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增强市场的竞争性,由民众监督,用脚投票,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民间资本的创新与活力,可以为社会服务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使县域在经济发展中,有效避免污染、拥堵、排队等公共资源不足的窘境,让民众切身体会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好处。
县域经济的创新,同时体现在农村脱贫致富、乡村产业振兴与城镇产业集群、实现更大突破上,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社会服务的创新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硬件软件”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自乡村、城镇到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创新,实现经济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我国的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