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应对挑战,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重迫在眉睫
推动创新,应对挑战,
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重迫在眉睫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李克强指出,推动科技创新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来。注重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增加投入,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随着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客观地讲,我国在科技投入、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不管财政多么困难,科技方面的投入都能保证。而企业在科研方面,也是尽最大努力安排,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逐步提高,有的企业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也要看到,无论是科研院校还是企业,在科研经费的安排上,用于基础研究的比重还是不高,特别是高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能够主动安排更多资金用于高技术研究、高端产品开发。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与先进国家水平相差较大,很多应当解决的问题,也因为基础研究不够,成为短板,给国外企业卡我国企业肚子提供了机会,也使得我国企业在产业链分工和利益分配方面处于不利位置。为什么我国企业盈利能力没有国外同类企业强,除了管理、融资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基础研究水平存在差距,参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能力太弱、竞争力较差。
中央要求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要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就必须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必须提高基础研究占全部研究经费的比重。也就是说,不仅要稳步提高科研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如果要想让创新的氛围更浓一些,让创新的平台更高一点,让创新的成果更有影响一点,还必须提高高端技术研究经费占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从而真正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真正形成良好的基础研究环境。
事实也是,中国的科研人员,实际是有能力和决心把基础研究工作做好的,那些不为外界所干扰、不受利益所影响的科研人员,都已经下好了决心为科技事业奋斗一生。关键就在于,在基础研究投入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还不足,导致科研人员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基础研究。所以,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就是要让科研人员安心于基础研究,安心于提高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基础研究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显然不能把立足点只放在财政投入方面,还要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这就要求,必须从财政安排的科研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基础研究奖励,对取得基础研究重大成果、重要成果的企业和科研人员,最大力度地奖励和鼓励,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到基础研究工作之中,切实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
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要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联合,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按照产业链配套要求,重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运用,确保产业链不因为基础研究滞后而出现断裂或链条不紧现象。
当然,要推动基础研究领域发展,激励更多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还要加大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决不手软,让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放心创造、安心研究,不用担心自己的成果被别人窃取或侵犯。
总之,中国的基础研究必须加强,也只有加强了,产业链完整了,才不怕别人的打压,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