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联话(4)
夫文以载道,今日联坛之忧,在道之不行也。或埋头理论研究,或注目征文赛事,鲜有关心国是民生,就具体事件以联语针砭呼吁者。联作虽繁富典丽,然多粉饰自娱之什。风骨之无存,必致时代之疲弱也。以文入联者,句宜紧凑不宜弛缓。以诗入联者,句宜顺畅不宜拗折。
32
以文入联者,句宜紧凑不宜弛缓。以诗入联者,句宜顺畅不宜拗折。以词入联者,句宜婉丽不宜粗豪。以曲入联者,句宜俚俗不宜雕琢。一联之中,或诗文并见,或词曲相接,皆需气脉贯通,色泽和谐,令其浑然一体。然句式之气脉,词藻之色泽,非深于古文辞者不能明辨也。
33
联语不可苟作滥制。苟作则无意,滥制则无文。今人习于应酬者,率皆代人立言,无病呻吟耳。有才者文胜于质,联中无我,终流于匠气,才力不及者徒见血指汗颜,举鼎绝膑。虽多何益?
34
联语贵乎真情,工巧次之。自肝肺中流出者,当以第一感觉为重,多改则伤气。命题应制之作,宜将工巧救其平凡。若一题到手,即乏情思,又无妙构,则不作可也。惜位高者常不得自由,终成名累。
35
有德者不必皆有才,有才者未必皆有德。砺德以修身,露才以扬己,是可一分为二者也。然才须学也,为学最忌骄慢,浅学自雄者难成大器。名者实之宾,名最忌强求,盗名欺世者常不得令终。联虽小技,亦才之末,欲成圣手,终须德才兼备,缺一不可。
36
一亭人谓如拳耳。是海吾将欲袖之。此朱阳题通海县城南秀山寄亭联也。下联袖字化名为动,又借动为名,与拳相对,娴于格律词性者恐不易办此。通篇奇思妙想,大气磅礴。另有西华山太华寺联:黄衣乃圣,叔季乃贤,嗟乎先后同悲矣!我要把太华山两指捻起,正好是电闪雷鸣,云翻雨覆;廊庙奚荣,林泉奚辱,然则何时而乐耶?尔应将滇池水一口喝干,方显得山高月小,天朗气清。作者为宣统年间铁匠程天元。昆明筇竹寺联: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皆奇气惊人,非庸才钝笔所能意料也。然而蹂躏天地,挥斥八极,爱之者喜其气势恢宏,恶之者厌其佯狂托大也。
37
李承衔《自怡轩楹联剩话》卷二载某书院讲堂联: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全联十八字有十字重复,余八字平仄且不谐,此为对仗残破之尤甚者。联中宽对,此其下线欤?时习之先生见此,更举一联,《楹联丛话》载一联: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二十字有十四字重复,其余六字皆平仄不谐。此为更甚。
38
诗联创作,人皆以抄袭他人为耻,而蹈袭自我不以为非。盖妙手偶得,佳句飞来,吟哦踌躇,欣幸不忍释手,遂一用再用。或蹊径既成,轻车已惯,倘再辟荆榛,则复劳心力,遂笔墨雷同,渐成定势。大才若陆游吟诗,尚不免遭人诟病,况无陆游之才者乎。文贵出新,韩昌黎陈言务去,顾炎武耸人先我,此亦匠与家之区别所在也。
39
结字为词,组词造句,一联之风致,在情感自然,声调和谐,色泽统一也。字词皆有属性,或悲或喜,或亮或哑,或冷或暖,须协调一致,毋相矛盾。如喜语宜扬,哀语宜暗,复以中性词斡旋其间,庶几赏心悦目。倘感觉、视觉、听觉不能相辅相成,前后有龃龉不安者,则于文字之精微,未达有间。
40
自来讥刺之文若深,而求深之忌曰心太苛,责太切 ,仁恕端方乃离于谤讪。 称颂之辞易俗,而避俗之法曰曲其意,新其词,夸饰有度庶免乎阿谀。
(未完待续)